盲目的擴大規模 化纖原料企業需求不振
盲目的大規模擴產背后給地方政府帶來了經濟、社會效益,但對行業來說,無疑是一種傷害。在這種背景下,精對苯二甲酸企業必然會逐步降低開工率,以應對市場上越來越多的貨源。
作為現代紡織業的原料,化學纖維由于其特殊的性能被廣泛使用于各種紡織面料和布匹加工之中,在我國紡織生產中占據重要地位。但是進入11月份以后,生產產量,甚至大面積停工檢修的安排。據統計,本輪限產先后涉及精對苯二甲酸產能近900萬噸,占全國總產能的60%。其中不乏逸盛石化、珠海BP這樣的行業巨頭。
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精對苯二甲酸產能開工率在60-70%左右,相比上半年的滿負荷開工明顯下降。其中,重慶蓬威石化全部90萬噸產能的精對苯二甲酸設備從12月16日起全面檢修半個月;珠海BP90萬噸產能設備檢修35天,占其企業總產能的60%;逸盛石化65萬噸產能設備12月10日檢修;逸盛大化未檢修,但停開了20%的產能;一些30萬噸以下的中小產能設備干脆全面停產。原本是往年的生產旺季,是何原因導致今年出現這種大規模停車和低開工率情況出現?通過研究可以發現這與目前的經濟形勢和精對苯二甲酸的產業結構以及其價格走勢都有諸多關系。
其實這種限產情況在精對苯二甲酸的價格上早有先兆:2011年下半年以來,精對苯二甲酸價格步步走低,其在鄭州商品交易所的期貨價格從12000元/噸跌至最低7800元/噸,跌幅超過30%。這對于生產企業不亞于經歷了一場寒冬:在華東地區精對苯二甲酸生產成本大約在8700-8800元/噸,而目前的市場價格僅有8400元/噸左右,也就是說,每生產一噸精對苯二甲酸企業虧損300元/噸。而隨著冬季真正到來,精對苯二甲酸價格仍愈加“寒冷”,無奈之下,眾多生產企業只能限產保價,以期望度過這一困難的時期。
增速下滑導致需求不振
下半年我國經濟增長出現明顯疲弱態勢。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9.1%,為連續第三個季度放緩,且為2009年第二季度增長8.1%以來的最低水平。而由此帶來的是驅動我們經濟的"三駕馬車"同時放緩。這對包括精對苯二甲酸在內的各個行業均有較大影響。從與精對苯二甲酸消費密切相關的紡織行業來看,其消費和出口增幅均出現明顯回落甚至出現下降。
截至2011年11月份,我國化纖布產銷量累計為108.1億米和106.2億米,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了10.9%和11%,明顯回落。并且預計四季度的數據仍將低于去年。而出口方面也不容樂觀。11月份,我國紡織服裝出口額203.92億美元,僅僅增長7.2%,創下除2月份(春節月份)以外的新低。在國外圣誕節前的出口旺季,這樣的數據足以說明目前需求難以提振價格。
由于出口回縮過快,對上游企業形成巨大壓力。這就導致了精對苯二甲酸企業的貨物銷售困難;中間貿易商出現大量的庫存積壓,進一步打擊了企業的生產信心,貿易企業也不敢進一步囤貨,貨物周轉困難。因擔心價格長期難有起色,生產廠家盡量清空庫存,在生產方面自然開始更加謹慎,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產品積壓。
下游紡織行業目前開工率也保持低水平。雖然距離中國春節仍有約一個月的時間,但江浙地區一些生產面料服裝或者紡織品的中小型企業,在12月中上旬就開始放過年的假期。這種需求的清淡迅速傳導至上游,成為精對苯二甲酸企業限產的重要原因。
產能過剩導致開工率走低
近年來,我國精對苯二甲酸產能迅速擴張,逐步由產能不足發展至產能過剩。2005年我國精對苯二甲酸產能為590萬噸,而至2010年則達到1575萬噸,增長167%,年均增長21.7%。而從2011年-2013年,國內產能還將進一步增加,且增速會繼續加快。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新增精對苯二甲酸產能達到400萬噸,為近年來的新高;而2012年新增產能仍將達到370萬噸。盲目的大規模擴產背后給地方政府帶來了經濟、社會效益,但對行業來說,無疑是一種傷害。在這種背景下,精對苯二甲酸企業必然會逐步降低開工率,以應對市場上越來越多的貨源。這樣持續下去,會造成大量的產能閑置。精對苯二甲酸這個較新的行業會重蹈鋼鐵、聚氯乙烯等行業的覆轍。
本次國內精對苯二甲酸大規模減產適逢國際經濟形勢不佳,國內企業資金緊張,而恰好精對苯二甲酸產能增速達到高峰。這給了我國投資者一個很好的教訓,提前為我們過快擴張精對苯二甲酸產能敲響了警鐘。
原料不足將成為后期題材
相對于國內精對苯二甲酸產能的快速擴張,其原料PX(對二甲苯)的產能擴張卻較為滯后。原因是在一體化設備中,PX是原油生產成品油的副產品,PX的產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成品油價格是否盈利,如果油品價格走低,煉化企業會降低開工率,這樣PX的產量也會自然下降。導致精對苯二甲酸生產受到影響。
我國石油資源缺乏,每年原油50%依靠進口,因此生產PX主要還依賴國外企業。在PX的價格上我們缺少話語權。
由于國際原油價格一直上漲,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原油價格目前已經接近100美元/桶,因此雖然精對苯二甲酸價格持續走低,但PX的價格在近半年來沒有出現明顯回落,亞洲現貨報價1500美元/噸左右,比9月份下跌了200美元/噸,與6月份價格水平基本持平甚至略有上漲。這意味著,我國的精對苯二甲酸生產企業不僅遭受著下游需求減緩,產能快速增大的影響,還忍受著原料成本相對增長的痛苦。這樣除了降低開工率,似乎很難找到更有效的解決方法。而這樣的成本推動如果持續,可能會在后期提振精對苯二甲酸的價格,并且成為市場炒作的因素。
除了限產保價外,目前許多精對苯二甲酸生產企業通過參與期貨市場來緩解產品價格下跌對企業造成的傷害。在近半年的價格下跌行情中,一些企業接到生產訂單首先在期貨市場將其賣出,這樣就提前鎖定了部分利潤。通過在期貨市場上的套期保值行為,彌補了由于系統性風險帶來的現貨生產虧損,精對苯二甲酸期貨為企業度過行業寒冬發揮了相當的作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