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冷 紡服企業進入“寒冬”
2011年,紡織服裝行業經歷了市場的驟變。上半年,“漲價”是行業關鍵詞,然而好景不長,進入秋季后,紡織服裝行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低潮,減產、停工、倒閉正在浙江的紡織服裝基地輪番上演。雖然距離春節還有近一個月,但浙江的很多紡織服裝企業已經提前開始放年假。是什么原因導致了行業出現如此凄涼的境況?企業又將如何渡過危機?為此,證券時報記者實地走訪了浙江的紡織服裝企業。
進入冬季,紹興柯橋的紡織服裝企業發現,他們的電費結算正在發生改變。以往,這里的工廠是按月上繳電費,但近兩個月來,他們卻不得不每10天上繳一次電費。出現這一變化的原因是電力公司擔心這里的紡織服裝企業突然倒閉。
從證券時報記者近期對浙江紡織服裝企業的實地探訪來看,紡織服裝企業在過去的一年經歷了市場的冷熱驟變。在上半年短暫的輝煌過后,訂單大幅下滑,庫存壓力巨大,勞動力成本上漲、人民幣升值、原料價格波動、貸款利率上調,種種不利因素的疊加,使得不少企業被迫減產甚至停產,一場紡織服裝行業的危機正在上演。
人力成本上漲吞噬利潤
杭州的四季青,有“中國服裝(000902,股吧)第一街”之稱,而杭州周邊的蕭山、柯橋、湖州、嵊州等紡織服裝工業園,便是支撐四季青美譽的后盾。
浙江祥潤制衣有限公司是蕭山工業園一家大型的服裝生產商,該公司的副總經理張躍權告訴記者,作為外銷型服裝企業,當前的毛利不會超過10%,凈利也就4%~5%,人民幣升值、人工成本的增加、原材料的變動,這三者的影響對于外銷型服裝加工企業是非常致命的。
這不只是張躍權一個人的苦衷。在浙江紹興、嵊州及湖州等地紡織服裝企業,多家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勞動力成本上漲、人民幣升值、原料價格波動、財務費用的增長等種種不利因素,使得不少企業正陷入困境,其中以勞動力上漲成本影響為最,部分企業僅今年一年,職工工資的上漲幅度就達到了20%。{page_break}
以祥潤制衣為例,2009年,該公司操作工人的平均工資是1900~2000元/月,到2010年年底,他們的平均工資上漲至2600~2700元/月,今年年底工人的平均工資已經增加到3000~3100元/月。目前,該公司的工人人數為1800~1900人,也就是說,僅勞動力成本,該公司今年就比2009年多支出2000萬元。
即便是對于一家擁有近2000人的大型服裝企業而言,2000萬元也絕非小數,僅人力成本上漲這一項,就可能吞噬掉了它們絕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的利潤。
浙江最大的褲裝生產企業杭州海德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俞學誼告訴記者:“在國內紡織服裝加工企業中,年利潤超過3000萬元很少。就以我們公司為例,目前一條褲子最多也就賺4塊錢,今年的產量是500多萬條,也就是說,今年我們廠的利潤其實只有2000萬。”
據了解,對于服裝加工企業而言,面料成本約占70%~75%(人力成本上漲后,原材料成本所占比重約65%~70%)。現在,市場的原材料成本差不多,如果面料的成本增加而導致漲價,客戶還可以接受。同時由于各個企業的人力成本不盡相同,如果以人力成本上漲為由上調加工費,客戶一般很難接受。
競爭力下降致訂單縮水
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金融危機后的這一波人力成本上漲,使得國內紡織紡織企業的競爭力進一步減弱,不少服裝企業的訂單開始降溫。
“現在,我們的競爭已經不再是與國內廠家的競爭,而是與東南亞新興國家的較量。去年,我們做了628萬條褲子,今年的產能估計只有530萬條左右,下降的幅度近20%,明年可能還要繼續減少。”俞學誼告訴記者。{page_break}
據悉,這兩年來,印度、越南、老撾、柬埔寨等國發展的服裝紡織業已經形成了規模效應,更為重要的是,在上述國家的紡織服裝企業中,他們普通工人的月薪約100美元(約合631元人民幣),而浙江的很多服裝企業,它們普通職工的月薪就達到了3000元,再加上服裝企業為職工購買的保險,以及吃、住、交通等費用,實際人力成本約3500元/月。因此,印度、越南等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正在對我國紡織業構成巨大挑戰。
俞學誼稱,就質量而言,國內服裝企業的產品要優于印度、越南等國的服裝企業的產品。但對于大眾服飾商品而言,質量差異其實不是很明顯,歐美客戶也不太在意。所以,一部分歐美客戶就把訂單委托給東南亞國家的服裝企業;而一些工藝復雜,檔次較高的訂單,則只能交給國內服裝廠商。
來自美國商務部的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2011年1月至8月,美國從孟加拉、越南、印尼累計進口棉制品量同比分別增加了3.35%、0.97%和2.45%,而從中國累計進口的棉制品數量同比縮減了16.61%。
除了南亞新興市場帶來的沖擊波外,近幾個月來,歐美國家經濟頻頻出現利空消息,使得浙江很多的服裝企業雪上加霜。
記者采訪漢穎繡品服飾有限公司時,該公司副總經理姚其軍稱:“2008年金融危機給我們的感受是,當年10月份之后形勢不太好,但進入2009年后經濟就很快回暖;今年9月份之前,我們公司的海外訂單還好,但進入10月份開始,訂單開始減少,這段時間的感受更為明顯,撤單時有發生。今天上午開會的時候,有幾個歐美的訂單又取消了。”
企業信心指數低落
今年上半年,“漲價”是紡織服裝行業關鍵詞。然而進入秋季后,市場形勢驟降,種種不利因素使得很多紡織服裝企業的老板情緒低落。{page_break}
紹興柯橋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向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在該工業園區的紡織服裝企業中,即便是算上上半年的利潤,增收不增利的現象也相當普遍。以柯橋工業園區某大型紡織服裝企業為例,今年前10月,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12億元,同比增長119.67%;但是,該公司的利潤卻不增反降,從去年的3195.3萬元降至今年的1062.2萬元。
舒美特紡織的辦公室主任黃建江告訴記者,今年公司的利潤主要是依靠新產品來支撐,但利潤主要是在今年上半年實現的,現在的日子也不好過。10月份以后,公司的生產還算正常,但產品已經開始滯銷。因此已經把針織廠的部分機器關停了。
接受記者采訪的企業普遍反映,由于國際市場需求萎縮,再加上東南亞印度、柬埔寨、越南等國的競爭,浙江紡織服裝企業的出口訂單在10月份以后出現了大幅下滑。為了爭奪有限的訂單,不斷受到沖擊的紡織服裝企業又不敢貿然提價,致使當地眾多的服裝企業無利可圖。為了留住客戶和員工,許多企業在無利可圖甚至是虧損的情況下仍在苦苦支撐。
紡織服裝企業的處境讓人憂心忡忡,就連電力公司對紡織服裝企業的電費結算方式也發生了改變。
中嘉實業集團副總經理楊明法對記者稱,“以前電費是按月為時間單位上繳,但這兩個月過來,電力公司擔心"跑路"的現象在我們身上發生,所以電費上繳的時間按10天為期限來結算。”
據記者了解,對于一家規模在1500人左右的紡織服裝企業而言,如果開工正常,月度電費約300萬元。雖然這項成本的絕對數額不是很大,但對于陷入困境中的紡織服裝企業而言,他們的態度是能拖則拖,電力公司改變電費的結算方式,是因為當地的中小紡織服裝廠曾出現過突然倒閉的事件。
在浙江蕭山,工人人數1500左右的大型服裝廠約15~16家,但現在的經營狀況普遍不佳,已經有4~5家開始考慮年后停產歇業,或者縮小規模轉型做貿易。在蕭山某服裝企業采訪時,一位知情人士指著不遠處的一棟紅色廠房的對記者稱,2008年時,那家公司的老板是按2500人的規模建的廠房,現在他們廠里的工人數量不到400人,這樣的開工率,顯然是支撐不了多久。
“明年,至少有10%的企業要倒閉。”余杭服裝協會會長高禮根稱,“現在看,年底和明年年初的情況要比2008年危機時還要嚴重。大企業抵抗風險能力強,還可以勉強維持,小企業倒閉的情況會比較嚴重。”
2008年金融危機時,在服裝行業有著20余年工作經驗的張躍權作為空降兵,從達利(中國)有限公司跳槽到了浙江祥潤制衣有限公司。但面對新一輪的危機,張躍權也是情緒低落。“現在到處都在做信心指數調查,對于我來說,信心指數很低。”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