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2012年服裝企業的困境與趨勢
2012年一季度中經產業景氣指數和預警指數出現雙雙下降。指數報告全面分析了服裝產業的變化和趨勢,指出其原因主要是受到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國際市場持續低迷、原料價格大起大落、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融資環境緊縮、經濟結構調整、消費需求萎縮等因素的制約。同時提出趨勢判斷,短期景氣度將趨于下降,三季度有望止跌企穩。
這里需要補充的是,產業的總體趨勢往往是無數個服裝企業表現的“合成”。在與一些企業的具體交流中,感到“服裝行業的主趨勢仍以平穩為主”的背后,是產業內的極其不平衡性,表現為區域的不平衡和企業的不平衡。特別是由于具體企業競爭力的差別。
因此,當我們總體把握產業趨勢時,更要細分企業的具體狀況,既要把握“要素成本”和“市場疲軟”的老問題,更要關注歐美國家“再工業化”等新挑戰,有效指導企業的發展。
首先,國際品牌的進入和“訂單轉移”。近兩年來,不僅國際奢侈品品牌大舉進入,國際二三線的品牌也紛紛涉足中國市場。隨著歐美國家的“再工業化”戰略興起,不僅在本土強化實體經濟,同時,還積極推進中小企業進入中國,美國的“金鑰匙計劃”將推進4000家中小企業進入中國,這更需引起產業和企業的極大關注。此外,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服裝企業把“存量”訂單轉移到中國以外的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
其次,企業競爭力不同是企業市場地位差別的關鍵原因。在過去一個相當長的“經濟快速增長期”,我國服裝企業數量急速增長,而當經濟發展進入“中速增長期”,大量企業原有的發展戰略受到制約。行業內出現一些企業保持年初確定的發展速度,一些企業則加大清理庫存、收縮店面、調低發展速度,還有一些企業處于破產的邊緣。同樣的環境,不同的表現,這就是企業競爭力差異的結果。
再次,進入服裝產業“3.0時代”是企業的方向。目前,傳統增長模式不能持續。近期,一些服裝企業都在談論和提出要進入“3.0時代”。這“3.0時代”從服裝產業看,包含產品和商業模式兩個方面的構建:一是服裝產品從精典、休閑向時尚的轉變,二是商業模式從傳統店務、線上線下向品牌零售轉變,產業鏈效率、緊密度、消費者服務體驗等供應鏈關系都要發生新的變化。
總之,我們要更加關注全球經濟新趨勢,積極應對。正如不少經濟學家所說的:在全球化的條件下,中小企業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戰略的制定和實施,而戰略則反映了中小企業對商務環境中的挑戰和機遇所作出的短期和長期的反應。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