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投資邏輯解密:部分項目回報達120倍
盡管雷軍本人曾在公開場合多次否認互聯網中“雷軍系”的存在,但在外界看來,多年的謀篇布局下,“雷軍系”已經隱隱成為BAT之外第四大勢力存在。
這也印證了多年前金山內部流傳的這樣一個說法:未來中國互聯網的第一陣營說白了就是一張桌子——“TABLE”,其中B是百度,A是阿里,T是騰訊,L是雷軍系——包括金山、凡客、UCWeb、多玩網等,而E則是周鴻祎系。
“金角銀邊”
在“雷軍系”這份長長的名單中,有已經上市的金山、歡聚時代、獵豹移動,正在上市進程中的有迅雷。此外,支付工具拉卡拉、電商平臺凡客誠品和樂淘、移動瀏覽器UCWeb、醫療信息網站好大夫在線、 長城會等背后,都有雷軍的身影。
事實上,從小米手機預裝的軟件清單中也不難看出,UC瀏覽器、金山詞霸、多看、米聊、凡客、金山快盤、YY語音、WPS等多款“雷軍系”應用已經內置其中。
雷軍一大愛好是下圍棋,他的投資風格如同下圍棋,講究謀篇布局,注重集體作戰。但他投資也有三個原則:第一是不熟不投;第二是只投人;第三就是幫忙不添亂。
布局往往決定成敗。用IT觀察人士林軍的話說,雷軍做天使遵循了“金角銀邊”的圍棋理論,“移動互聯網是金角,電商是銀邊,在移動互聯網和電商領域,雷軍先后投出了樂訊、UCWeb、凡客、樂淘、尚品網等多個案子,至于小米,則是雷軍決戰中盤的大龍。”
毫無疑問,被雷軍視為企業家“最后一戰”的小米科技是最核心的棋子,盡管還未上市,但它估值已達百億美元;此外,雷軍還以天使投資人身份和2011年成立的順為基金展開布局,成為小米“借力”實現軟硬一體化的重要棋子。這也讓業界調侃,“小米不僅是雷軍的好生意,更是雷軍系的好生意。”
一方面,在雷軍的“特殊”身份下,金山與小米兩家公司融合漸近。
早在2012年,金山軟件就已與小米科技達成一項股權出售協議,金山旗下子公司金山云,將以182萬美元的價格將9.87%的股份出售給小米,完成交易后,金山、小米以及金山云管理層,分別持有金山云17.57%、9.87%和72.56%的股份。
到了2014年年初,小米2000萬美元投資入股金山旗下游戲研發工作室西山居,獲取約4000萬股股份,占比4.71%;4月,小米、金山軟件和百度總計認購最高5000萬美元,成為金山旗下獨立分拆的獵豹移動IPO的基石投資者。而從金山云到西山居和獵豹移動,金山已然成為小米生態的一部分。
另記者了解,一家由金山軟件CEO張宏江擔任董事長的專利運營公司“智谷”,也獲得了金山、小米、順為等入股。外界評價,智谷一定程度上承載了雷軍的“原創技術夢。”
另一方面,在金山體制之外,雷軍合縱連橫的能力也令其“軟件+硬件+服務”的商業版圖越發清晰。與此同時,海量的小米手機設備和不斷發展的小米商業生態鏈,成為“雷軍系”創業者不可低估的資源和渠道支持。
此前,業界一位正在用互聯網思路做硬件的創業者告訴記者,盡管產品不同,且與小米的模式類似,但每每遇到投資人,被問得最多的問題還是:“創始人在互聯網圈的名氣和背景是否足夠大?是否具有類似雷軍那樣合縱連橫的能力?”
例如,小米收購多看科技,更多的是看重多看創始人王川。并入小米后,王川即負責小米盒子和小米電視業務。
而助推小米完成智能電視夢的,不只是多看。投資迅雷成為其最大股東,對小米而言,既可以共享迅雷旗下的視頻內容資源,并借助其渠道,進而在小米電視、小米盒子乃至小米手機等終端進行播放,這也有利于小米在視頻方面的布局;而對迅雷來說,小米的引入一方面被認為是迅雷闖關IPO的重要砝碼——通過小米加速進軍移動終端、搶占客廳,用一個基于云計算技術的視頻內容提供商的故事來打動投資者。
此外,小米還被曝參投以色列一家做體感追蹤技術公司Pebbles,預計小米有計劃將這項技術應用于自己的平板電腦、小米電視等多條產品線中。
作為雷軍系投資的另一顆重要棋子,也就是在雷軍成立的順為基金中,記者看到,其投資的創業公司包括早教App寶寶巴士(Babybus)、醫藥學和生命科學網站丁香園、中小學在線作業平臺“一起作業”等。
而在雷軍更早期的投資中,2012年歡聚時代的成功上市,雷軍100萬美元的天使投資7年間獲得120倍的回報;2013年3月,阿里巴巴集團花費5.06億美元(約31.30億元人民幣)戰略投資UC,從UC原有股東手中獲得股份,當時UC優視董事長俞永福告訴記者,UC帶給雷軍的回報甚至不亞于歡聚時代。但也有因市場遇挫而遭遇轉折者,如凡客誠品、樂淘。
曾有業內人士總結,雷軍的商業邏輯是一邊構建產業生態圈,一邊構建資本投資圈,資本為產業輸血,通過一顆顆棋子構建了一條“雷軍式”的產融通路。
而同樣愛好圍棋的宏碁創始人施振榮也有異曲同工的觀點:“下圍棋,希望每投入一個子,能夠創造將來,圍的空間越來越大;而企業一開始,有一個比較宏大的考慮,有一些策略,做一些布局,從小的角度切入,最后才到中間。”
但和棋局不同,棋局終了,勝負即定,而企業經營卻充滿變數,即使曾經布局的“活子”也難免在市場的生死搏殺中被吃。下棋人常說,“棋乃命運之藝”。有時,勝負之數往往只在毫厘之間,而圍棋的微妙之處也在于,即便是頂級強手,也未必能盡數把握。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