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百貨業將進入“后百貨時代”
對于中國傳統百貨零售渠道來說,2014年是具有標志性的一年,必將載入中國百貨史冊,在這一年,中國百貨業態進入“后百貨時代”。“后百貨時代”的百貨業態面臨各種挑戰: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對傳統行業的沖擊,電商渠道日益壯大使得消費者可選擇的購買渠道增多,海外購物和代購渠道愈加便捷,以及中國政府反腐常態化等,都會對百貨零售渠道造成一定的影響。在多重夾擊之下,中國傳統百貨零售業該如何調整自身以迎接各種挑戰,成為業內人士必須時刻思考的問題。
首先,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對傳統行業帶來挑戰。優化產業結構,進行產業升級,對傳統行業中低效、污染及不符合要求的企業通過產業結構的調整進行淘汰。同時,這對百貨業態中的部分供應商也是一種挑戰。現在,消費者對商品的環保、品質、功能等要求越來越重視,這要求傳統百貨業對其供應商提出更嚴格的準入門檻。
其次,隨著電商的日益壯大,消費者可選擇的購買渠道增多。從2009年至至今,國內的電子商務經過5年多的發展,網絡零售總額從2009年的2600億元到2013年的18851億元,增長了7.25倍。2013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4380億元,其中,電子商務的網絡零售總額占比8%,2014年,預計電子商務網絡零售總額將達27861億元,截至6月30日,已經實現了10856億元。未來電子商務網絡零售總額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無疑還將擴大,這對傳統百貨業態的沖擊必將越來越大,在這種大趨勢下,傳統百貨零售業只能及時調整自己,以期在未來的零售市場中找準屬于自己的位置,否則將難逃市場份額被搶,或是淘汰出局的厄運。
再者,走出國門越來越方便,使得海外購物和代購渠道愈加便捷。時下,出國購物游不斷升溫,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游客境外消費達到1290億美元,名列全球首位。其中,“十一”黃金周、春節假期是中國游客境外消費的高峰,消費額呈現年年遞增的趨勢。與此同時,由于一些國際品牌的國內外價差過大,因而催熱了代購渠道,這一渠道也正在對國內的傳統百貨零售業造成沖擊,并且這種沖擊將越來越大,預計到2015年,中國游客在境外消費的金額將達到1940億美元。
此外,政府反腐常態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傳統百貨零售業的發展。據以往慣例,政府及企事業單位的消費占百貨零售額的比例不低,因而各大單位團購商品,或購置購物卡等是各百貨業積極爭取的業務,如今這一業務量的大幅下降,勢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百貨零售額的下滑。在此基礎上,國內百貨業應考慮如何“讓百貨為百姓服務”,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到店消費。
傳統百貨零售業所面臨的多種挑戰已不可回避,只有及時調整和改變自身,在滿足消費者的基礎上,提供更多的體驗式服務,并擴大經營范圍,增加娛樂、餐飲、教育等配套服務項目,再嘗試與電子商務、O2O等渠道模式相結合,才能在未來的發展中找到春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