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發愁成本收不回急等補貼
棉花目標價格改革后,今天出售棉花的價格比往年低了不少,馬上到年底了,國家的補貼什么時候補?怎么補?今年的投入的成本能不能收回來?每天一想起這些問題,他就有點著急上火。
“今年市場不景氣,我們都指望著國家給補貼”
今年47歲的王允輝是當地棉花種植大戶王允輝,從事棉花種植已有近十年的時間。家里種了300多畝棉花。他告訴記者,今年年景不大好,受氣候影響,采棉時間不但推遲了,而且產量也沒有去年高。最重要的是,今年的棉花價格,與往年相比,也低了很多,去年一公斤棉花能賣8元多,今年最多5.5元。”
減產、降價的同時,種植棉花的成本卻在上升。王允輝說,單就拾花費而言,去年一公斤棉花的拾花費是2.1元,今年漲到了2.3元,還要包每個拾花工的吃、住、來回路費。“目前這個價格沒賺頭,今年只能等著補貼了。”王允輝對記者說。
和王允輝同樣等著補貼的,還有博樂市八十一團的棉花種植戶李二友,“我今年收獲了40多噸的棉花。平均一公斤棉花賣5.5元左右。而在去年,一公斤棉花軋花廠會拋出8.8元的收購價,按照今年的價格,也就只能保個本而已。”之前聽說今年棉花目標價格補貼將采取棉花實際種植面積和籽棉交售量相結合的補貼方式,中央補貼資金的60%按面積補貼,40%按照實際籽棉交售量補貼。到底啥時候這個補貼能拿到手,和李二友一樣的棉農們都在翹首期待。
家住阿克蘇的李強說,2014年棉花產量不行,畝產也就300多公斤,一畝地各種投入達1500元,加上人工費、各種費用就小2000元了,不知道國家補貼能給多少,弄不好今年種棉花就是倒貼的。
針對棉農盼望的補貼發放情況,記者做了了解。按照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基本農戶和農業生產經營單位需提前申報種植面積,經核定后,有關部門建立棉花種植信息檔案,發放種植證明。具體補貼價格要到預計今年春節前能確定下來并發放給棉農,國家會根據目標價格(19800元/噸)與市場價格(9至11月的市場平均價格)的差價和國家統計局調查的棉花產量,測算補貼資金總額,分別撥付新疆和兵團。
業內人士分析,啟動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工作之前,國家已經過多次論證,棉花目標價格改革是在保障農民利益的前提下進行的,但是,農民領到的補貼是按照目標價格與市場平均價格的差額計算的。如果農民賣出的價格高于市場平均價格,實際得到的收入就會多一些。因此,農民要盡可能提高農產品品質,并努力把握市場節奏,爭取將產品賣個好價錢。
“‘斷奶后’對我們的沖擊很大”
開展目標價格試點無疑也會對一些企業帶來挑戰。如臨時收儲期間,軋花廠收購加工的棉花可以直接賣給國家,旱澇保收,不需要承擔市場風險,但在新的形勢下,這些企業需要直接面向市場,自行尋找下游用戶并承擔市場價格波動風險。
烏蘇市光輝棉花加工有限公司是烏蘇市遠近聞名的棉花加工企業。年收購籽棉5萬噸,收購覆蓋了附近一些縣、鄉。董事長楊光輝說,目標價格改革之后,棉企直接進入市場,現在棉花收購價格和銷售價格是倒掛的狀態,供大于求,如何確定籽棉收購價格、皮棉能否順價賣出,風險都要由企業自己承擔。目標價格補貼的政策是好的,因為棉企一直是國家在扶持,現在國家給“斷奶”了,企業自然要自己到處去尋找市場,無型中逼迫棉企本身創新出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影響整個產業健康的不僅是價格,還有棉花的質量。楊光輝介紹,“新疆的機采棉,雜質多,異性纖維多,絨長等品質下降很多。而相比較而言新疆手摘棉市場占有率是很高的,但是由于新疆棉花手摘棉高出國際市場價格幾千元,所以一些內地棉紡織企業不愿意使用新疆的棉花。這就給軋花廠直接的危機,現在只能自己等待時機,收來的棉花等待好的時機賣出去。
業內人士分析,棉花“直補”政策對上游棉農、軋花廠參與市場競爭有一定引導作用。沒有國家臨時收儲政策,為了銷路,棉農會考慮提高棉花產量與品質,軋花廠會降低生產成本,充分考慮棉紡企業的需求,按需生產。新疆800多家棉花加工企業存在產能過剩等問題,經過這輪價格改革的洗禮將實現優勝劣汰,從長遠來看,利于整個棉紡產業的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