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對運動品牌的關注度逐漸下降
以北京金源新燕莎mall為例,三樓北區的運動品牌一條街一直都是購物中心最引以為豪的三大業態之一,整個運動區域的體育類鞋服品牌達近50個。據了解,2004年開業時,購物中心運動品牌和戶外類品牌的占比為6比4,2004到2008年期間,各占一半,從奧運會結束到去年變成了4比6的狀況,而國產運動品牌如今只剩李寧一家。
對于運動品牌商而言,百貨商場是典型的“勢利眼”。一家運動品牌負責人抱怨說,以前運動品牌好賣的時候,商場求著他們進場,位置可以挑,面積大小也可以談。“如今,我們遇到困難了,商場就落井下石。”
可以說,逐步縮小或撤除運動品牌,正成為北京商場品牌調整的一個新趨勢。
以前,運動類商品與顧客的消費心態最吻合,最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所以,運動類商品可以在經濟不景氣的時期,保持穩步增長。
如今,運動類品牌逐漸“失寵”,也是因為它不再契合主流消費心理。
隨著經濟的發展,戶外休閑、商務休閑,包括快時尚的興起,直接抵消的就是運動品牌,它們之間,相對重疊的客群較多,而前者的號召力和影響力更強。
所以,綜合來看,目前運動品牌銷售下降的趨勢比較明顯。而下一步的情況下,有很多的品牌,會走運動品牌的老路,隨著消費者的心態改變,導致其地位變化。比如肯德基、麥當勞,過去一定是在商場最好的位置,現在也明顯發生了變化,要不到頂層,到美食廣場去,要么去地下,圍繞超市去做組合。
因為商場里面的品牌,一定是隨著消費者的選擇性、購買意愿以及消費特點的變化而變化。因為,消費者的心態變化會直接影響客流與銷售。
其實購物中心選擇品牌時會關注兩點,一是消費者對它的關注程度和歡迎程度,比如運動品牌和休閑戶外品牌的客群出現了很大的交叉和重疊,而消費者更關注休閑類,也就是說,消費者對運動品牌的關注度是在下降的,它拉動客流的能力在下降,自然成為商場調整的首選。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