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實體零售商的掙扎:增長速度不斷下滑
對于中國的購物中心和百貨商店來說,增長的空置率和下滑的租金已經司空見慣了。然而官方數據卻顯示中國地區的零售額強勢反彈,并幫助中國的經濟在第三季度超出了專家預期。路透社對這個巨大的反差進行了深入的調查。
位于上海市中心的某購物中心意外的讓人感到非常的壓抑。這家地下商場位于中國最發達的城市之一,然而它的表現卻乏善可陳,客流量嚴重不足,這里一家服裝店的店主說道:“有的時候我一天都賣不出一條裙子。”
電商的沖擊和實體經濟的疲軟
這顯而易見的反差的原因多種多樣,主要包括線上銷售帶來的激烈競爭和政府采購對零售數據帶來的提升。加上對于資產的管理不當,購物中心的表現疲軟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更重要的是,中國實體零售商的掙扎,放大了一個政策難題。企業們建造這些購物中心,以求在不斷增長的消費市場上分一杯羹,但是現在卻成了中國企業的債務負擔。目前中國企業的總負債達到了GDP總量的160%,這個數字是美國的2倍之多。
客流量的減少擠壓了購物中心所有者的資金流動性,在中國目前的經濟增速已經降到了十多年來的最低點的情況下,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潛在的巨大風險。
上文那家商場的所有者正試著重新裝修這家購物中心,以吸引更多顧客,但是效果如何尚不可知。在中國的另一個大城市,北京的陽光百貨決定在這個月停止營業。他們的經理表示他們將轉向網絡銷售的方式,以尋求更大的市場。“銷售額還過得去,但是總體趨勢是不斷下降的。”
增長速度不斷下滑
而許多運營購物中心的大型企業也不好過。房地產開發商大連萬達在今年1月表示將會關閉或是重新規劃30家旗下的零售場所,隨后在 8月表示還將進行更多的調整。
在中國擁有超過 70家百貨商店的馬來西亞集團 Parkson(百盛) 在去年關閉了位于中國北部的數家商店。而 2013年他們在中國地區的利潤則下跌了58%。
“中國GDP增速在放緩,零售方面的增長隨之減慢了。許多城市的購物中心數量太多,店鋪空間冗余,導致了空置率大幅上升。” 穆迪公司的分析師 Marie Lam 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說道。
中國銀行在周五再次降低了利率,試圖重振經濟,這已經是一年之內的第六次。
新加坡 ING 的經濟學家 Tim Condon 提示投資者們不能對中國官方給出的零售數據進行錯誤解讀。這些數據并不代表中國居民消費正在增長,因為其中包括了一部分政府采購帶來的銷售。
另一方面,盡管增速減緩的幅度明顯,電商領域的增速依然持續保持在了2位數。電商業巨頭阿里巴巴預計在第二季度增速將大幅下滑至 27%,雖然比去年大為遜色,然而相比實體零售,這依然是非常高的增長速度。
隨著更多的中國消費者步入中產階級領域,娛樂產業的發展蒸蒸日上。今年10月黃金周,電影票銷售額達到了創紀錄的3億美元,相比去年增加了60%。
不過,如果消費者的熱情跟不上商家建造購物中心的速度的話,銀行可能會面臨大量的壞賬問題。
購物市場供大于求
根據不動產公司 CBRE 的數據,目前全球超過一半的商場建筑位于中國。而其中很大一部分無法為投資者帶來足夠的回報。
一份由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和Deloitte的合作報告顯示,在今年年底,中國的新建的購物中心數量將達到4000家,相比2011年增長了40%。
房地產分析家表示許多許多零售空間的建造計劃由當地政府發起,希望通過發展房地產來刺激經濟。這導致許多購物中心建造的十分匆忙,管理也十分糟糕。
而消費者也毫不意外的拒絕在這些倉促上馬的地方進行購物。
Condon 表示:“如果你造了一家商店但是卻沒有顧客,那它就成了一個不良貸款。這對銀行來說是個大問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