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市場迎全新格局 將迎來真正的春天?
近日,校服市場迎來全新格局:國內羽絨服巨頭波司登開始發力校服市場;職業裝龍頭喬治白力圖突破校服領域;還有依戀、步森、匹克等均強勢進軍校服產業……各大服飾細分品牌似乎一致認為校服行業的準入門檻低、市場蛋糕大,均想在校服政策“倒逼”的情形下分一環羹。然而,校服領域專業及教育人士則坦言:“校服圈子”已運作幾十年,其消費場景特殊,相關的設計研發、倉儲物流、售后服務等都與其他服飾有極大差異。它能否成為其他服飾領域企業轉型突破的入口,還有待思量。
校服設計,最低壁壘之外的文化屬性
許多其他細分領域品牌之所以覺得校服準入門檻低,首先考慮的是自己已擁有完善的設計團隊、銷售渠道及服務體系等。但校服遠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設計,可謂最低門檻,均有相通之處,但同時也有其特殊之處。
首先,校服的特殊性質決定其款式、設計無法直接模仿其他職業裝或休閑服。校服一頭連著教育,一頭連著市場,它不僅僅是服裝本身,還承載著校園文化與學生教化的作用。
據悉,上世紀90年代,美國長灘學區在實施校服政策后,第二年其校園犯罪率、打架事件有了明顯下降。美國教育部當年的報告認為,校服政策的實施有助于改善學校安全狀況和學習環境。
中國南京某校服領導品牌就以“占據高品質的文化平臺,與國內最優秀的學校形成文化對話”為價值理念,從而贏得了目前校服市場客戶群體及行業人士的認同與肯定。
校服購買決策分散化,行業屬性造就的天然壁壘
在一個學校校服采購或征訂初期,常常會有如下情景:
“這個便宜,實惠點。”家長言。
“但這個不好看啊,一點也不喜歡。”學生意見。
“這個品質有保證嗎?”校長質疑。
“這個品牌此前有供應過哪些學校校服,可以參考一下。”教育行政主管思慮周全。
這體現的即是校服決策之艱難。做過校服的都知道,校服決策是所有服飾細分領域中最分散的,它要讓學生喜歡、家長滿意、校長接受、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認可,才算通過了第一關。而中國校服行業高度分散,不少地方還存在嚴重的地方保護主義,部分地區甚至存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各自為陣、定點保護當地的關系企業甚至校辦工廠。
這樣的狀況,沒有校服行業的多年積累,極有可能一開始踏入即遭遇閉門羹,甚至撞得頭破血流。
售后難,你想象不到的新挑戰
如果說設計是藝術,具有共通之處;校服決策,是商務層面的溝通;那么,校服行業的物流與售后,則是這個行業不得不提的專業屬性。
“要換,換大兩個尺碼的,孩子要穿5年呢。“一位爺爺在開學拿到校服時表達了強烈意見。
而這一句意見體現的就是校服行業的售后服務障礙。
比起其他類型服裝,校服的季節周期性更明顯。每年的8月和9月是校服發貨高峰期,這對于與物流公司深度合作的企業來說可能并不是問題;但有問題的是,其增訂、調換等售后服務的準確性和及時性要求則大大考驗了企業的專業度。
據悉,國內某知名校服生產廠家的倉儲配送中心有25個足球場之大;而暑假配送高峰期時常常要加班加點忙碌近一個月。配送之后,更大的挑戰還在后面。校服與市場上的零售服裝“以產定銷”(根據生產編制銷售計劃)不同,它是“以銷定產”,但校服企業在下單生產時,對于學生的身高、體重等信息很難做到充分了解(尤其是一些新生入學的校服訂單)。這就需要制定上千套校服的調換方案,以減小對于新生身材的預估偏差風險。生產、配送完成后,若真的出現大批量的退換或增訂:庫存備貨是否足夠、對于調換增訂是否能夠及時反饋,更是考驗著校服企業多維度、深層次的服務能力。
某品牌校服售后負責人向記者直言,服務學校客戶并不簡單,很多學校、家長往往在開學前幾天才提出調換、增訂的要求,需要馬上將退換貨物配送到位,以保證開學時學生統一穿上,這中間根本沒有緩沖時間,每天幾百個電話催問更是家常便飯。
不過,學校也有難處:孩子們擔心無法跟同學一樣穿上漂亮、整齊的校服,會非常著急;家長則抱怨已交費,為何還無法準時收到尺寸合適的校服、讓孩子開學時穿上。
合體定制難,數據支撐在哪里
校服行業的售后服務之難,可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校服的合體定制之難。學生在青少年發育期生長很快,所以會出現很多父母親要求孩子穿大一碼,爺爺奶奶輩要求孩子穿大兩碼的情況。甚至,在服裝生產周期內,孩子就可能長高幾厘米。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相關數據對版型尺寸等作出準確預判,之后則可能引發“開學危機”,影響的可不單單只是校服企業,更會給學生、學校、甚至教育行政部門帶來極大困擾。
“若一家校服企業沒有完善的青少年身高、體重等相關指標的數據庫,其生產、物流及售后將會成為極大問題。“一位資深校長如是說。
青少年體型數據與生長發育變化數據在中國的商業環境里一直是稀缺的,只有那些有著多年青少年群體服務經驗的企業才有可能有這樣的數據來源。沒有深耕與積累,何來相關數據來指導業務?
如今,剛進入校服行業的喬治白,之前是做成人裝的,是否能把控好青少年體型,做出合體校服還有待考驗;而以羽絨服擅長的波司登似乎更亟需這一支持——雖然它選擇與SMART合作,但韓版校服非常修身、顏色大膽跳躍,相關版型與款式需要極大調整,才有可能符合中國國情,同時進口服裝的價格如何讓廣大家長與學生接受,也是一大難題。
決策主體分散、市場格局有待完善的校服行業,看似進入壁壘低,發展前景廣闊;但校服行業已有多年深耕的領導品牌占據,其市場將如何驅動、產業將如何升級,都仍是未知數。其他領域的服飾品牌盲目進入,結果如何、勝算幾成,也未為可知。只是,不可否認,
校服行業必將在國家指導性政策出臺的催化下,迎來真正的春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