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運動鞋業不妨借鑒服裝業脫離危機
奧運的熱潮剛剛過去,但運動鞋行業的寒冬卻看不到邊際!
自從2003年運動鞋行業開始進入了高成本、高增長的“雙高”發展模式之后,經過4、5年的快速發展,這一相對短視的戰略模式開始顯現出其根本性的缺陷,高成本、高增長逐漸演變成了“高成本、低增長、低效率”,這一演變對運動鞋行業的打擊是毀滅性的,要知道,此前的幾年出于對未來高成長的預期,大多數企業過度樂觀的透支了未來幾年的收益,大舉融資發展生產、渠道、推廣等各個領域,這種全面、快速發展帶來的是運營成本的膨脹,短短的三四年間,大多數運動鞋企的營運費用膨脹了十數倍甚至數十倍,當然與此同時銷售也在成倍的增長,然而,成本的增長呈現逐年遞增的規律,而市場規模的增長卻開始步入逐年萎縮的怪圈。此消彼長之下,運動鞋行業開始告別了“成長黃金期”,進入了“成本成長黃金期”,集體咬緊牙關承擔著高昂成本這座大山。
在市場高增長階段,規模的擴張所帶來的邊際收益還能夠勉強支撐這種巨額擴張的成本,也能夠“掩耳盜鈴”式的掩蓋成本增長帶來的經營壓力。市場陷入萎縮危機之后,這個矛盾開始尖銳化。高昂的運營成本像泰山一樣壓得運動鞋企喘不過氣來,滿世界找錢成為工作的重心之一,初期這種壓力被企業的銀行融資、民間借貸勉強化解了;然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的古語再次發揮著魔咒般的作用,2007年下半年特別是進入2008年以來,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所帶來的銀根緊縮政策,銀行融資這道剛剛被運動鞋企打開的“阿里巴巴財富大門”閃電般的被重重的關上。這還不是最糟糕的,隨著2007年10月底以來的股災爆發,民間融資的渠道突然之間也消失得無影無蹤,即便是在月利率也從1%飆升到10%甚至15%之后,依然是求借無門。企業大量的資金成本缺口在前不靠任勞借貸解決,后不靠合作伙伴幫補之下,唯一的希望就只剩下上市融資一條“蜀道”了。然而,2008年7月以來發生的一連串事件,連這僅有的“救命稻草”都毫不留情的沉到海底了。市場留給運動鞋企的,只有最無奈的自力根生,自給自足了。很明顯,這是最難走的一條路!
今天運動鞋行業的困境,其實早在數年之前就已經埋下了隱患。單一發展模式的低水平、同質化發展,就像是千軍萬馬勇過獨木橋一般,注定是屬于少數人的成功。這種高成本、高增長的發展模式,如果缺乏成熟的團隊,成熟的系統在初始階段的未雨綢繆,注定了從一開始就是一種竭澤而漁的短視戰略。更何況,全行業通行一種發展模式,只能是把全行業拖入風險最大、資源消耗最多、收效最低的競爭紅海,在此之下,一將功成萬骨枯的結局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本行業找不到解決方案之后,轉向其它行業,放開視野、積極借鑒或許將找到最終的出路。與運動鞋行業發展相映成趣的是服裝行業。其實,服裝行業一開始也遭遇了運動鞋行業類似的問題,高成本、高增長的專賣模式讓服裝行業一日千里。但很快服裝行業的發展進入了高成本、低增長、低效率的怪圈。由于服裝的贏利水平普遍偏低,企業的可持續成長無一例外的遇到了強大的阻力。這個時候,一大批服裝品牌由此陷入了經營低谷,業績江河日下,一瀉千里。遭遇危機之后,痛定思痛,歷經一番磨礪之后,服裝行業成功的找到了品牌專賣之外的四種發展模式,從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服裝行業未來的發展軌跡。以PPG為首的直銷模式帶給了服裝行業全新的沖擊,直銷所創造的巨額銷量(襯衫單品2年超行業巨頭雅戈爾)令人震憾;以海瀾之家為首的三方聯營對服裝行業整合資源,實現最佳投資回報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并初獲成功;后起之秀ITAT更是把服裝小百貨的多品牌規模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深受國際資本的賞識;而從歐洲飄洋過海而來的ZARA與H&M則通過其對傳統產品開發思維的顛覆,以更高的產品推廣頻率,更多的品牌增值服務(平民時尚化)贏得了眾多追求時尚人士的普遍追捧,甫一落地就星光四射,銳氣逼人。
反觀運動鞋行業,除了耗資甚巨的品牌專賣模式之外,看不到任何第二種成熟的發展模式。
因此,解決當前運動鞋行業的危機,不妨借鑒服裝行業,結合行業、企業自身的資源儲備、發展階段、品牌核心價值,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金光大道,早日脫離競爭的紅海!
責任編輯:楊靜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