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嶺鞋企遭受冰火兩重天的考驗
8月18日訊 當許多地方的鞋業還在后溫嶺鞋業早已是逆風飛揚。
據統計,今年1至7月,溫嶺規模企業上升為353家,產值52.27億元,同比增長12.61%;鞋業產值146億元,同比增長14.3%;產量7億多雙,同比增長30%;外貿出口額近5億美元,同比增長25.1%。
其實,在這亮麗增長率背后,溫嶺鞋業正經歷著冰與火的雙重考驗:外銷形勢一片大好,內銷步履卻異常艱難。
藝精質優
成就外銷好形勢
出口形勢逐步回暖,飽受金融風暴殘酷洗禮的堅守下來的外銷鞋企,終于“守得云開見天日”。今年來,凡能承接外貿業務的溫嶺鞋企,訂單異常充足,有的訂單還已排至11月,平均增長到15%以上。
是何原因,成就了溫嶺鞋企今年外銷形勢的一片大好?
臺州正標鞋業是溫嶺澤國一家中型外貿鞋企,今年上半年產值達3000多萬元,訂單生產計劃已排到9月,單是東歐訂單量就提高了30%,原來的生產線已遠遠不能滿足現狀,為如期保質完成訂單任務,“正標”還分設了兩個廠,加班加點,開足了生產的馬力。
“金融危機后,全球消費者購買力下降,追求低價產品需求增加了,而溫嶺的鞋正以低廉價格優勢填補了國際市場中低檔鞋空間;金融危機時,外商恐慌清倉,經過一年多市場消化,庫存差不多為零,當經濟逐漸向好時,他們又開始大量補貨。”臺州正標鞋業總經理夏念祖分析道,近幾年來,溫嶺鞋業革新了生產工藝和用料,品質整體提升,鞋業已形成中低價位、高品質區域品牌優勢。原先在東莞、晉江等地下單的國際大貿易公司也悄然轉向溫嶺。
他的一席話,同樣得到了福德隆鞋業等多位老總印證。“除了材質有所不同,現在溫嶺鞋子已和晉江鞋、溫州鞋相差無幾。有客戶反映我們有些品種鞋子比安踏還要好。”他列舉了幾個例子;800元一桶環保型水性膠從臺灣購買來的;鞋面材料從原來低剝離強度升至為中剝離;為增加鞋底抗折耐磨性,還增加耐磨劑等。現在,每雙鞋子單從用料成本就提高了1至2元。
冷粘工藝精細化也是溫嶺鞋子品質提升一個體現。“原來鞋子成型這個環節,只需10道工序,現在細分為15道。”臺州飛鷹鞋業老總李定海說。為保證每雙成品完美無缺,公司特設品質管理部,每日一次抽查,從嚴把關。
“工藝不精、品質不高,我們就不出貨。”浙江榮時實業董事長陳榮高深有體會。2003年,榮時實業接了日本第一個單,產品出廠前抽查發現,一部分產品存在一雙鞋面格子布紋不對稱。陳榮高就當著員工面,拿起剪刀一口氣剪了17雙,這一舉動使全廠員工繃緊產品質量警戒線。從此,榮時公司鞋子再也沒有發生類似的情況。“目前公司運作良好,不僅做鞋子,還延伸做包。今年上半年產值已達到6000多萬元。”
記者從臺州檢驗檢疫局提供的數據,也證實了現在溫嶺鞋業外銷形勢大好。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溫嶺鞋業出口從只求價位越低越好的中東、非洲市場,轉為講究品質的歐美和韓日市場,其中出口中南美洲增長為35.8%,美國為29.6%,歐盟為13.8%;鞋子價格從原平均2.44美元/雙上升2.91美元/雙。{page_break}
盲目跟風
扼殺了內銷市場
盡管溫嶺鞋業外銷形勢一片叫好,但內銷市場卻令人大失所望。比如一些盲目跟風、靠天吃飯的小廠小作坊。
溫嶺的城東、城北、橫峰是內銷鞋主產地,挨家挨戶做內銷生意,是溫嶺鞋子內銷市場一個“晴雨表”。往年熙熙攘攘車馬喧,今年上半年卻門可羅雀。
“到6月中旬了,鞋子總銷售量還不到2萬雙。”城北一鞋子小作坊的負責人憂心忡忡地向導報記者表示。這種憂慮足可代表當前溫嶺絕大多數內銷鞋企的心境。
據了解,溫嶺現有鞋企6000多家,內銷的鞋企約占60%,其中小作坊占80%以上。
“靠天吃飯,跟風仿制,低價競爭是他們立足市場的根本點。”溫嶺市鞋革業商會潘秘書長說。對于這些企業來說,“由于鞋子技術含量不高,只有少數‘打頭陣者’才賺錢。像去年年底,北方暴雪,生產棉鞋、雪地靴的企業見機賺了些錢,但跟風生產企業就陷入了產品囤積的困境。”
今年上半年,本是網鞋、涼鞋生產銷售旺季。但三、四月份的反常天氣,更是給這些小作坊致命一擊。“今年天氣像過山車一樣,脫了棉鞋穿涼鞋。完全打亂原先鞋子種類上市順序,鞋企無所適從,大量做好的鞋子積壓倉庫,客戶急需的卻來不及做。”
當然,一些未雨綢繆、品牌運作的規模企業,不僅產品銷量不錯,有的企業還出現供不應求。像城東的福德隆,城北的飛鷹、必克,溫嶠的青蘋果,橫峰的富明星、銘樂等鞋業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今年上半年產量達180多萬雙,產值6000萬元,同比增長20%。”飛鷹鞋業老總李定海把成績歸功“質量興企,品牌興企”經營之道。前幾年,飛鷹大刀闊斧革新,注冊了“獨家龍”商標,聘請電視劇《鹿鼎記》中小康熙扮演者史磊做形象代言人,加大品牌的運作;“我們還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加強品質監管,增強自主開發,每年開發新品種達100多個,還形象包裝了專賣店。”
當務之急
加快鞋業轉型升級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溫嶺必克鞋業負責人袁文新一針見血指出:當前,溫嶺鞋業外貿市場繁榮這僅僅是暫時的,這背后仍隱藏許多不穩定的因素。“今后兩年,外商的庫存量上升,購買力下降,再加上溫嶺那些沒有市場競爭力、一窩蜂而上的外銷企業也會面臨著困難境地。至于內銷市場蕭條,主要根源是眾多企業品牌缺失、自主研發能力差、無序競爭所導致的。”
臺州齊江鞋業董事長王遐增對導報記者說,公司主要生產中檔的運動休閑產品,銷售美國、英國等地市場。今年外貿訂單已排到了年底。“目前,外貿訂單都來不及做,主要是工人難招,成本也不斷地上升。”
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溫嶺許多外貿訂單的鞋業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如訂單過于飽和,企業內控管理跟不上;有的企業接單過于草率,對自己生產能力評估不到位;成本核算不準確,利潤難以保證;匯率不穩定,增加了接單難度;主要出口國市場貿易技術壁壘不斷升級等等。
“經過30多年粗放型快速發展,溫嶺鞋業積累許多頑疾還難以一時解決。因此,溫嶺鞋業必須要轉變以往靠跑量和低價競爭粗放型發展模式,進一步引進新材料、新工藝,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這才能保證可持續發展。”溫嶺市鞋革業商會潘秘書長最后如此說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