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與傳統銷售渠道相結合將是運動鞋企的必然選擇
12月22日訊,自1993年銷售觸角延伸到世界之際,電子商務與傳統銷售渠道相結合將是眾多傳統企業的必然選擇。
全球零售業經歷了一百多年的發展,從實體終端發展到現在的虛擬銷售。零售業態的變化也促使一批批緊跟時代潮流企業的誕生,而時至今日,我國體育用品銷售模式單一,市場競爭激烈,洞察其未來發展趨勢,并結合公司自身狀況選擇合理的業態組合,對于每一個有意做大做強的體育品牌來說都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正如百麗CEO盛百椒所說:“不論在歐洲美國日本,銷售渠道是多元化的,但中國現在只有單一品牌專賣店,相信是要增長新的模式的時候了”。
體育用品傳統銷售模式面臨挑戰
對于體育品牌連鎖店來說,通常是自主品牌,產品主要以服裝和鞋為主,自營與特許加盟是主要的經營和擴張模式,目前這種形式是國內體育用品零售市場最主要的銷售方式之一。李寧、耐克、阿迪達斯都是這一業態的主要代表。
數據顯示,以國內某一級城市的商城為代表,大約有38%的小店店主收支平衡,22%的體育用品店略有盈余,37%面臨倒閉風險。現在的市場和以前的市場不同,市場飽和,市場競爭激化,體育用品店經營艱難。
首先,店鋪的租費昂貴,逐年呈上漲趨勢。據央視、人民日報等媒體報道,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房租短期內紛紛暴漲,特別是進入六七月以來,租金漲幅更為明顯。許多城市的房租增長了20%以上,尤其是專賣店的租金上漲了10%——30%,一些消費品牌利潤被專賣店租金的上漲擠壓得如同薄紙一般,甚至有的專賣店已開始了的虧損。許多消費品牌進入了“不開店等死,多開店找死”的怪圈中。這樣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租金成本是不斷增長的。
其次,庫存壓力大。以阿迪達斯為例,2009年前6個月,阿迪達斯累計銷售收入50.34億歐元,而2009年第三季度存貨價值16.52億歐元。庫存量已經接近福建部分知名企業的全年銷售額。今年上半年阿迪達斯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仍舊低迷不振,銷售收入同比下降了16%,拖累全球業績。阿迪達斯方面亦表示,主要原因是需要處理存貨。可見庫存對體育企業的影響有多么的巨大。{page_break}
零售巨頭動搖企業話語權
與經銷商合作是傳統體育用品企業開展業務的重要方式之一,以滔搏體育為例,已是阿迪達斯和耐克在國內最大的經銷商之一,其強大的終端能力出乎國內體育用品企業的預料。代理KAPPA起家的北京動向體育,07年香港上市,開盤后市值就接近300億,超過了此前上市的安踏和李寧。這些都讓產同體育產品制造企業為之驚嘆。就在各家企業爭搶地盤開設專賣店的同時,逐漸壯大的區域代理商也在整合自己的渠道,組建連鎖零售企業。
這些強大經銷商的出現對于傳統體育品牌商來說又意味著什么?
渠道銷售對于體育品牌企業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時至今日,知名體育用品企業與這些零售公司都有合作,幾乎所有的體育用品企業都已經繞不開這些零售巨頭,對于他們來說,已經掌握零售市場的終端的話語權。
業內人士認為,這些零售巨頭的出現將沖垮大量的小代理商,對市場主要集中在二、三線市場的國內體育制造企業來說,這將更加重產品對零售巨頭的依賴,企業產品進入市場的渠道過程中,零售巨頭將動搖體育用品企業的話語權。
新模式帶來新的發展空間
對于體育用品企業來說,零售業態的單一使得市場覆蓋和影響力受限。,而任何業態都不可能覆蓋所有的人群,企業如果要做大做強,就必須采用多種零售業態的組合,因此采用多種零售業態組合將是體育用品企業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電子商務這一新的經濟運作模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沖擊著人們的傳統商業活動和日常生活,因為通過使用電子商務,企業可以降低了產、供、銷成本,又提高了運營效率,還開拓了新的市場,可以讓跟多的產品展示在消費者面前,幫助企業減少庫存壓力,創造新的商機,獲取了更多的價值。因此,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開始以不同的方式進入電子商務實現企業產品的線上營銷和線下管理的優化。
國內領先的體育用品電子商務企業酷運動,可謂是將電子商務管理和傳統體育用品企業資源管理整合的典范。酷運動為體育用品企業提供一個與消費者溝通及展示產品的平臺,不斷拓展并聯合優秀的體育用品零售機構共同構筑專業的正品網絡運動城,目前已拓展男鞋、男裝、女鞋、女裝、童鞋、童裝、背包、配飾、器材等多個商品種類,已與Nike、Adidas、Lining、Converse、Puma、Umbro等國內外幾十個運動品牌合作,并逐步深化了各品類品牌的深度和寬度,確保為各類運動愛好者提供最全方位的產品。
據電商業內人士分析,酷運動實施的電子商務項目,核心其實是一個“全新模式下的資源整合平臺”,企業在實施電子商務時除了核心的B2C或B2B模塊外,更重要的是通過酷運動這一平臺,可以很好的整合傳統企業的供應鏈資源,幫助企業真正實現電子商務的全程操作;并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捷、全面的運動產品及器材,用更多的品類產品來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可以預計體育用品的電商時代已經到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