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解之咒 中小鞋企陷融資難困境
在福建晉江,這里有著許多如鞋企,但也有著更多的遍布與各個區域的中小鞋企。在2011年這最糾結的一年中,由于受到融資難、用工成本增高以及原材料價格波動大等因素影響,中小鞋企的生存環境更是日益惡化,舉步維艱。
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在福建、廣東、浙江這3個省份,外向型鞋企相對比較多。以浙江為例,經濟成分中的很大比重都是靠民營企業,諸如鞋企。但是當前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影響也最為明顯,訂單會明顯減少,因此受到的沖擊也最大。據相關數據顯示,現在我國中小鞋企可能有10%的在升級,有20%左右可能正在轉型中,而其他大多數中小鞋企則面臨著嚴峻的市場考驗。
市場考驗中最難破解的莫過于資金問題了。從今年開始,全國出現了結構性“錢荒”,導致中小鞋企融資難,已經有許多中小鞋企的資金鏈都亮起黃燈。銀行收緊銀根后,信貸資源的稀缺迫使眾多中小鞋企不得不轉向民間借貸資金,而由此推升的民間借貸利率使得中小鞋企資金鏈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融資成本的上升,讓本來就承受多重壓力的中小鞋企更加喘不過氣來。誠然,由于融資難,很多老板不得不選擇高利貸。雖然化解了燃眉之急,但很快又陷入了更加嚴重的“缺錢”困境。
就在近期,高利貸跑路事件頻現。從今年4月份開始,浙江溫州、臺州、衢州、寧波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中小鞋企老板“跑路”事件,其中尤以溫州為甚。據不完全統計,8月份,溫州至少發生了20起以上的借貸人“跑路”事件。對此,專家悲觀預計到,若外部環境得不到改觀,今年下半年,國內存量中小鞋企中的20%將會半停產、停產甚至倒閉。
誠然,融資難已經成為當前中小鞋企轉型發展的瓶頸。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不可忽略,鞋企的轉型升級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這往往還需要鞋企自身的積累。所以說,當前鞋企應加強理清融資渠道與資金間的運營關系,著力把資金用在關鍵問題上,以帶動自身的全面發展與升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