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鞋類售后服務現狀令人堪憂
11月10日訊 消費者買了一雙鞋子,穿不到幾天或幾個月,就出現開膠、斷跟、掉色等現象,而銷售人員經常以“人為因素”拒絕維修或退貨。即使維修了,仍然還是出現同樣的質量問題,連一些國際大品牌也難逃這種尷尬的局面。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難道真的是消費者的“人為因素”?還是鞋企自身的問題?出現這種情況,鞋企是否會受到影響?如果會,鞋企又該如何解決?儼然,這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的探究。
鞋子是人們的日常生活用品,出現開膠、斷跟、掉色等現象,“人為因素”固然存在,但卻不是主要因素,主要因素還是在鞋企本身。是鞋企的原材料、產品設計、生產技術,還是其他方面導致產品出現質量問題,需要鞋企根據鞋子的受損情況進行判斷。
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當鞋企提供的售后服務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時,消費者可能會向他人訴說不滿,一傳十,十傳百,最終產品在人們的心目中就會留下質量低劣的印象。誠然,消費者是否滿意鞋企提供的售后服務,直接關系到一個鞋品牌形象的確立以及鞋企的生存與開展。
目前,國內鞋類售后服務的現狀令人堪憂,因售后服務不到位招致產品不暢銷乃至品牌“破產”的事例屢見不鮮。那么,鞋企搞好售后服務的工作顯得至關重要。其中,最關鍵的是觀念上的轉變。不少鞋企仍停留在傳統的觀念上,只是單純圍繞著產品展開一系列的活動。誠然,在產品、價格、技術同質化的時代,這些活動對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只能知道一定程度的作用。因此,鞋企應該把關注的重心轉移到消費者身上,以這個能為企業帶來可觀效益的群體為中心,提供細致周到的企業品牌服務,以滿足他們的物質及精神需求,從而培養起顧客忠誠度,增強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在售后服務過程中,由于涉及的部門繁多,除了終端門店之外,還包括產品設計部門、生產制造部門、審計部門等多個部門,鞋企在這些環節就應該強化他們以消費者為中心的觀念,并且以這種觀念為導向,做好各自的本職工作。同時,在實踐中逐漸建立起一個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讓服務真正成為鞋企品牌征服市場的利器。
如今,品牌的競爭已經不可避免地轉向售后服務的競爭,這也成為每一個企業不得不關注的焦點。毋庸置疑,鞋企只有提供更加高水平、高質量的服務,才能立足于激烈的市場競爭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