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服品牌:試水可穿戴設備
谷歌眼鏡的新鮮出爐,拉開了可穿戴設備時代的帷幕,隨著這股“熱浪”的滾滾來襲,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本土鞋服品牌“殺入”可穿戴設備領域,欲借此作為突破口,提升產品附加值。但因為這一市場尚未成熟,業內人士也提醒,企業應理性投入,切忌盲目擴張。
可穿戴設備
成鞋服行業“香餑餑”
上周三的一天,廈門數星客戶外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葉培坤搭乘飛機往返廈門與深圳,即使工作再緊湊,他還是想一睹深圳可穿戴設備展覽會的“芳容”,觀展回來的他更加堅信可穿戴設備的未來,也看到了高科技元素對人體的保護和保持舒適運動狀態的重要性。決心進入智能穿戴領域后,葉培坤將公司名字改為廈門數星客智能戶外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為服裝裝上智能大腦。與此同時,數星客可穿戴智能戶外裝備研發小組應運而生。
圣弗萊、獅牌和數星客有著幾乎一樣的長遠打算,許榮盛,獅牌戶外董事長,前兩天看報紙聽說海爾跨界研發了全球首款能夠控制空調的可穿戴設備———智能手表,內心難以平靜。他告訴記者,把可穿戴設備作為載體,導入到產品中,給戶外服裝裝上“智能大腦”,或許能夠成為戶外品牌破解同質化困境的一項策略。
實際上,可穿戴設備已經日漸成為本土鞋服行業的一塊香餑餑。某本土知名鞋服企業相關負責人曾毫不避諱宣揚,隨著國內消費者對購買體驗的要求越來越高,鞋服企業在研發產品上除了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還要通過提升產品性價比功能,讓消費者購買的東西更具價值,可穿戴設備便是在這樣的風潮下應運而生。
這也給深陷發展瓶頸急需謀變的體育用品行業指了一個新的方向。耐克和阿迪達斯這兩家體育用品巨頭已經躋身該行列,并試圖通過自己的可穿戴智能設備來讓人們獲得更合理的運動體驗。而特步獨家設計的智能跑鞋也早已投入市場,該智能跑鞋采用美國硅谷芯片技術,與手機、電腦后臺連接后,能自動記錄跑步頻率、消耗卡路里等運動中的基礎數據,可為熱愛跑步的人們帶去與眾不同的跑步體驗。安踏早前在公告中也表示,2014年將進一步深化零售轉型,建立持續獲取消費者反饋的機制,并且在此基礎上尋找消費者新的興趣點和業務增長點,例如近一兩年來大熱的智能可穿戴設備等。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鞋服行業仍處于調整期,在轉型階段行業將不可避免面臨毛利率下滑、業績趨緩等問題,行業迫切需要尋找能夠提升附加值的新途徑。”
市場尚未成熟
定價成難題
“不得不承認,可穿戴設備肯定是未來運動產品的發展趨勢之一,但目前的市場尚不成熟,企業要不要切入,應該如何切入,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這是太陽海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丁思泉內心的真實寫照。他認為,目前企業要切入可穿戴設備領域存在著兩大問題,一個是產品的定價,另一個是產品的專業度。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現在想設計一款帶MP3的沖鋒衣,MP3和服裝產品兩方面實現嫁接已經毫無問題,但是到了定價上,企業就開始頭疼了,可穿戴設備的成本不低,初期市場預估銷量不多,最后分攤到每件服裝產品成本上,轉嫁到消費者層面便成了昂貴的產品,少則幾千,多則上萬。”葉培坤深知,如果價格下不來,可穿戴設備就很有可能成為一種小眾消費,但這并不是他所想要看到的。
對于品牌總部來說,大熱的可穿戴智能化設備肯定會增加產品的賣點,提升品牌專業度和美譽度,但總部不得不考慮到代理商的利益,對于很多追求短平快的代理商而言,他們并不需要這種無法跑量的產品,畢竟,新鮮事物的培養期總是很漫長。
與此同時,盡管業界看好可穿戴設備市場,但其研發過程卻存在一些短板。
“硬件業務的運營并不容易,相對于軟件,硬件業務通常利潤率較低,產品周期也更長。最終產品有可能大賣,也可能無人問津。這都提醒泉州企業,在不具備一定實力的時候,還是不能貿然進入可穿戴設備領域,應該尋求合適的模式和方向切入。”業內人士呂夢龍說。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尚待成熟的領域,產業鏈脫節是普遍現象。“由于銷量不大,導致上游零部件廠商不愿向公司提供零部件供應,即使提供,價格也偏高。產品做出來以后,和下游渠道商洽談合作時,常受冷遇,比較被動。”數星客戶外用品有限公司副總楊科輝表示,無力整合產業鏈,也導致相關產品難以批量化生產。
全面整合
與有實力的硬件團隊合作
根據百度資料數據顯示,到2016年,全球穿戴式智能設備市場的規模,將達到60億美元。不過,這一炙熱背后,更需要冷靜對待。有業內人士認為,可穿戴設備行業的掘金是個復雜且系統性的問題,需要整條產業鏈配合操作,但目前產業鏈還未成熟,因此大規模商用化仍需時日,“可穿戴設備還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在功能性、舒適度以及適用性上仍有較長的路要走,但將是未來的一個趨勢。作為傳統企業,想要進入可穿戴設備領域,必須弄明白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進行全面整合。”
“首先,我們更要明白的一點是,市場上智能手表、智能手環等各種電子產品爭相亮相,而看好這一市場的不僅有科技公司,還有傳統企業。不過,與科技公司從消費電子產品入局不同,傳統企業的切入點是消費者的剛性需求產品,比如,鞋子、衣服。早在2005年阿迪達斯就推出了全球首雙電腦化智能鞋,耐克也在2012年8月推出了內置Nike+芯片的運動鞋,特步也推出智能跑鞋。鞋產品與硬件產品有很大不同,相對于硬件產品,鞋是非標準品。鞋有尺碼、季節、時尚等特性,鞋的組成部分也很多,這就涉及供應鏈管理了。”楊科輝說。
“所以,我們是不是可以選擇一些硬件開發實力較強、已經在互聯網服務上樹立自有品牌的團隊和產品進行合作,畢竟,獨立硬件產品的商業模式較難建立和可持續發展,后期的毛利會逐步變低;而軟件和互聯網服務疊加于硬件產品上,可以有效地進行差異化競爭,且增加增值服務能力,最后利用自身品牌在傳統制造上的營銷和渠道優勢實現嫁接,這樣才能快速介入可穿戴設備行業,或許就能有更多的勝算,規避更多的風險。”楊科輝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