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翔:搶抓承接新機遇推動制鞋業發展
在第三屆(2014)中國制鞋產業發展高層論壇上,宿州市市長史翔發表了名為“搶抓承接轉移新機遇,推動制鞋產業新發展”的演講。在演講中,史翔就宿州鞋業高起點打造鞋業集群的過程向與會者介紹了具體情況,為助力中國鞋業發展分享了寶貴的經驗。
制鞋產業發展規劃必不可少
史市長在演講最初就指出,宿州現代產業城的建設離不開最早的園區建設指導規劃。沒有綱則無法目張,因此在“宿州——中國現代制鞋產業城”建設之初,就提出了“打造中國現代制鞋產業加工制造新中心、轉型升級新標桿”的目標。
史翔介紹,5年前宿州市政府提出了“3311”工程計劃,即用3年左右的時間, 建成10平方公里制鞋工業園區,引進5-10家國際國內知名真皮、皮革、布鞋和休閑運動系列整鞋生產企業,數十家制鞋配套企業入駐,吸納10萬人就業,10萬人居住,實現銷售收入300億元,實現利稅30億元。在市政府“5522”工程規劃中,計劃用5-10年左右 的時間,建設20平方公里制鞋工業園區,引進120家左右的國際國內知名鞋業生產企業及配套企業入駐,安排20萬人就業,20萬人居住,實現年銷售收入500億元,實現利稅50億元。
如今經過5年的不懈努力,在宿州,一座集加工制造、商貿物流、研發創意、教育培訓、會展旅游五位一體的“中國中部鞋都”正在拔地而起。史翔預計今年鞋城將實現工業總產值60億元,增長達到30%。
拒絕簡單復制 堅持產業集聚
“只有形成產業集群,才能發揮規模效應。”史翔在論壇上強調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的重要性。他表示,為了防止產業轉移成為簡單位移和復制,宿州市政府一直堅持龍頭引進、鏈式招商、整體承接、集群發展的理念,逐步打造大中小企業并舉、高中端產品兼備、產業鏈上下游并重的發展格局。
如今繼百麗落戶宿州之后,康奈、東藝、泰馬、鴻星爾克、新濠畔等90多家制鞋及配套企業紛紛入駐宿州現代制鞋產業城,初步形成了集皮革加工、鞋材輔料、整鞋生產、倉儲貿易為一體的完整制鞋產業鏈條。宿州現代制鞋產業城一期10.8平方公里的規模已成。從2010年跨越至2013年,皮鞋產值增長13倍,稅收達到了51倍的增長。
產城一體才能保障制鞋產業長期穩定發展
史翔在論壇上與與會者著重討論了“產城一體、融合發展”的理念。他表示,首先要保障產業城內工人們的生活、工作的可持續性,實現就業人員“在園區上班、在城市安家”的夙愿,才能讓制鞋產業更具活力。
就此,他提出了四個方面,第一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讓園區產業功能和城市功能高度融合、互助發展;第二要匯聚發展人氣,落實醫療、養老等配套政策,增強服務業的輻射帶動能力,提升制鞋城的綜合功能;第三要落實保障政策,讓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工人都圓了住房夢;第四要重視人才培養,加大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力度,鼓勵提升學歷和技能,培養素質高、穩定的隊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