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克國外淘金海外市場
在經歷了大規模的關店潮后,國內各大運動品牌紛紛轉型零售自救。從安踏2月份公布本土運動品牌首份2014年業績增長后,361度和匹克體育也先后發布了業績增長的好消息。
公開數據顯示,安踏營業收入增長22.5%,凈利潤增長29.3%;361度的營業額為39.06億元,同比增長9.0%,凈利潤為3.98億元,同比增幅高達88.2%。此外,匹克體育2014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增長8.7%至28.4億元,其中海外市場營業收入增長22.5%至6.5億元,占總營業額的23%。
對此,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國內運動品牌的復蘇已經到來。同時,國內多家運動品牌也表示對2015年的業績增長有信心。而這種信心主要來自于2014年10月份,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
對于該政策的出臺,匹克體育董事長許景南表示,“國家的新政策是體育和相關衍生行業的重大制度保證。體育用品行業未來將擁有一個5億體育人口的龐大市場,各層次體育組織和俱樂部的蓬勃發展、體育設施更大的覆蓋、免費公共場館迅速推廣等,都將對體育用品的需求形成強而有力的刺激。”
雖然國內運動品牌對2015年的業績增長抱有很大的信心。不過,有業內人士還同時表示,國內運動品牌在業績增長的同時,也要小心國際品牌的競爭。“在三、四線城市,本土品牌有天然優勢。不過,這部分市場消費者的喜好也在變化,注重運動的生活方式使得他們除了價格也更重視產品,相比而言,國際品牌在這方面或許更具吸引力。”
事實上,國內各大運動品牌在經歷了因同質化而帶來的高庫存的陣痛后,也在紛紛試水走不同的產品路線。“在中國體育用品市場趨于專業和細分的大環境下,只有讓產品更系列化、更專業化,更貼近消費者,才能獲得更好的回報。”匹克體育CEO許志華如是說。
據記者了解,李寧、安踏、匹克體育、361度都在尋找不同的產品設計之路,但這能否抵御國際品牌的攻勢還需時間和業績來說話。
而在國際品牌的步步緊逼之下,匹克體育已經將目光瞄準海外市場。數據顯示,2014年,匹克體育海外市場銷售額達到6.5億元,占企業年度總營業額的比率由2013年的20.4%攀升至23%,產品銷售至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歐洲市場和北美市場增長迅猛。
繼李寧在海外鎩羽而歸之后,匹克體育的海外擴張計劃是否能夠成功呢?對此,匹克體育CEO許志華表示,“匹克體育的產品已經逐漸得到海外市場的認可,品牌價值已經開始被認同。2015年,匹克體育將持續瞄準海外新興市場以及其它空白市場,通過國際性的體育資源和區域贊助促進當地銷售”。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