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鞋企未被觸動的大蛋糕
互聯網大會正在烏鎮召開,各路網絡大佬齊聚一堂談笑風生。而與之相對的,則是眾多制造業公司的窘境,隨著寒流的持續降溫,越來越多的工廠難以為繼,而早前看出端倪提前布局轉型之路的公司則開始浮顯而出。作為中國三大鞋都之一的莆田,今年就格外獲得關注,從“中國質造”到“中國智造”,從中國好鞋到中國智能鞋,不少莆田鞋企都迎風而上開始了自已轉型之路,以莆田鞋業協會會長單位為例,就相繼推出了自主品牌的智能鞋、開放智能鞋孵化平臺、創研智造創業基地。
據悉,雙馳從2013年開始就已啟動智能鞋等互聯網+項目,做了20多年足球鞋的雙馳企業對未來也有頗多疑慮,盡管目前為止訂單不減反增、慕名而來的國際知名品牌越來越多,但雙馳董事長陳文彪先生仍果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開始互聯網+升級。運作兩年,初見成果,前不久的智能運動鞋淘寶眾籌就獲得了圓滿成功,近日的兒童智能鞋預售也獲得了不俗的成績,同時自主研發設計的兒童智能鞋還獲得了被譽為中國工業設計奧斯卡獎的紅星獎。

在智能鞋領域,不單傳統鞋企看中了這塊未被觸動的大蛋糕,就連互聯網三大巨頭的智能鞋產品也已面市。對互聯網公司而言,這三大巨頭意味著終結,那么對鞋企來說,這三大巨頭意味著什么呢?
據了解,BAT三巨頭的智能鞋業務均是以合作的方式參與,合作伙伴分別為硬件研發為主的互聯網創業團隊和鞋企。就其根本來說,并為真正進入到鞋服領域,只不過是將可能遇到的瓶頸風險分擔出去。這瓶頸,就是鞋子的設計;這風險,就是鞋子的制造生產。瓶頸好解決,風險控制的成本就要高昂許多,一個能生產出高品質鞋子的工廠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工的,相信要進軍智能鞋領域的企業都了解過這點。
這是門檻,更是機會。對有成熟供應鏈生態的企業來說,跨進智能鞋領域,要比互聯網公司來的容易的多。然而,遺憾的是,并沒有多少鞋企真正的看到了這個機會。今年雙十二,淘寶上冒出大量各種品牌的智能鞋,然而絕大多數只是跟風。
在智能鞋這個新興領域,一半智能一半制造,制造業有著天然的優勢來跟進,單品銷售是一方面,品牌塑造和平臺數據應用才是重中之重。而對于歷來就有“重模仿、輕設計,重銷售、輕研發”現象的制鞋業來說,當前首要之急就是破解自身科技創新能力不足、高端人才資源緊缺的問題。晉江近年來密切聯系院士專家團隊,積極運作鞋企與院士專家的對接合作,莆田也一樣,莆田鞋業協會會長單位雙馳就成立了創客中心,開放雙馳智能鞋孵化平臺,既與專家院校的高端人才合作,也接納扶持創業型團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