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標準管理拖后腿
今天,在世界經濟低迷時,我國紡織出口額不僅沒有降低,而且還不斷增長。當我們為這一成績歡呼喝彩時,也不難發現,發達國家總是用各種標準限制我們,而我們的出口企業也總圍著國外標準轉,中國紡織品標準的制定尚滯后于行業的發展。
目前,紡織品已從耐用品變為時尚品,然而國內紡織品標準卻沒有隨著行業的發展而同步發展。江蘇一家紡織儀器企業在開發棉紡關鍵器材時發現,國內相關企業各自開發各自的,根本沒有統一市場經濟的推進,我們這一套體系完全打亂了,現行的標準只有大量參考國外標準。
綜觀國內棉紡企業,沒有一家企業不用烏斯特公報數據,大型企業都要使用烏斯特檢測儀器,而國內生產檢測儀器的企業,都是跟著烏斯特照貓畫虎。這是因為多年來,我們在生產、開發上關注的多,對于基礎性工作不重視,造成了生產能力強、數據收集工作差的結果。
現在國內多數紡織機械企業還秉承著兩套標準,一套用于出口,一套用于內銷。殊不知這一“傳統”,是對民族工業的傷害,給市場留下了國外產品比國內產品好,出口產品比內銷產品好的不良印象。眾所周知,日本企業歷來是把一流的設備留在國內,二流設備出口歐美,別人用過幾年后的設備才出口到我國。反觀自己,我們的紡織企業在出口棉紡設備中所使用的自調勻整關鍵部件,全部使用國外產品,而內銷設備則用國產的。在這里我們承認國外一些關鍵部件質量確實比國內的好,但為什么出口產品質量要保證,我們自己使用的產品質量卻不能保證呢?
另外,我國生產的大量高檔醫用手術衣、口罩等醫用紡織品以加工方式出口,經國外權威檢測機構認定后返銷回國內的情況,使得產業鏈附加值大量流失,給行業健康發展帶來了嚴重阻滯和隱患。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國在修訂標準方面相對滯后,且強制性標準少,國際接軌程度低。另外,產業用紡織品產品標準和應用標準缺乏銜接,造成產品質量也缺乏規范的監管,原料質量與制成品質量不匹配、國產化進程十分緩慢。
國內標準執行的混亂也造成了設備質量的千差萬別。河北省一家紡機企業,原來生產的設備所使用電線電纜的粗細、間距、走線的路徑等,均完全按照國家標準執行,特別是外購的控制器、感應器等也都按照國家標準使用,應該說生產出的設備達到了行業標準。但是由于其成本高,銷售一直不順暢。當看到同類產品無法和自己產品相比時,最終不得不有選擇地放棄。長期以來市場上形成了一種怪圈,就是比價格不比質量,造成這樣現象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的行業缺少必要的強制性標準。
要成為世界紡織強國,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紡織機械的關鍵部件應該盡早執行強制性標準。此外,標準執行還需要一個有權威的機構對其進行不間斷的監管,使標準成為產業的門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