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直補政策試點 棉花產業鏈有望突破怪圈
2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就做好糧食收儲和倉儲設施建設工作進行了部署,并研究決定完善農產品價格和市場調控機制。會議確定,在保護農民利益前提下,推動最低收購價、臨時收儲和農業補貼政策逐步向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轉變。從大豆和棉花入手,分品種推進補貼試點,當產品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補貼農民,保證農民基本收益;當產品市場價格升高導致物價總水平上漲過快時,補貼低收入群體,保障基本民生。
業內人士稱,這正是當前推進中的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的重要內容。由于其直接補貼的特點,業內也稱之為“直補”政策。其和之前的“臨儲收購”完全不同,將推動棉花、大豆價格真正走向市場化。而本報記者掌握的最新消息顯示,棉花直補政策細則不久就將面世。
直補政策細則或加速推出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將探索推進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與政府補貼脫鉤的改革,逐步建立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并明確要求在今年啟動東北和內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
據此,直補政策加速推進。日前,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聯合發布通知,啟動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以及東北和內蒙古大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
按照相關流程,具體補貼發放辦法由試點地區制定并向社會公布。相關地方正在制定具體實施辦法。
記者從一知情人士處獲悉,近日,由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聯合牽頭的一個調研小組已經深入到新疆等棉花生產基地調研,就直補政策細則聽取行業人士意見,棉花直補政策細則不久就將面世,而大豆直補政策細則有望于秋收前出爐。
中糧期貨分析師張立對記者表示,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就直補政策方面的表態和此前的措辭基本一致,但無疑將加速直補政策細則的出爐。
對于細則的具體內容,市場也充滿期待。邁科期貨農產品分析師劉毅對記者表示,建議在細則中將一些問題明確,比如按什么原則進行直補,是種植面積,還是產量;目標價格是皮棉交易價,還是籽棉折合皮棉價;內地省份一些重點棉區能否納入補貼范圍。“如果國家僅對新疆棉區進行補貼,內地省份不在補貼之列,內地省份的棉農收益將下滑,將直接造成植棉面積下降。”
大豆、棉花內外價差有望回歸正常
2008年、2011年,中國在大豆、棉花領域先后啟動臨時收儲。業內將這一政策稱為“托市”政策。
“托市造成的內外價差過大,導致進口量居高不下,用不到低價進口棉的企業也只能降低生產,導致近3年的國內消費異常低迷。直補政策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產生的。”張立如是對記者表示。
一旦直補政策正式啟動,之前實施的國家臨時收儲政策也將相應取消。按照市場人士的說法,有了直補政策后,無論棉花還是大豆將更市場化,價格將由市場來調節。
與此同時,直補政策還將在保護農民生產積極性的同時,將國內價格重心下移,達到與國際價格接軌的狀態,實現內外價差回歸正常。
目前,大豆、棉花等農產品產業鏈越來越走入一個怪圈:國家儲備庫存連年增長,國內價格大大高于國際價格,企業不堪成本重負,大量依靠進口,從海外尋求原材料。于是,國內的庫存消化不了,進口貨物卻不斷充斥國內市場。直補政策或將改變這一格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