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同步輻射技術研究聚芳砜酰胺成形過程的結構演變
針對我國自主開發的聚芳砜酰胺(PSA)纖維尚存在力學性能不足等問題,張玉梅系該項目主要完成人之一,她及項目組成員利用同步輻射技術,建立了分析纖維從分子結構到微觀結構的多層次、多尺度定量分析方法,基于纖維成形過程中非平衡態結構的分析結果,挖掘出制約纖維力學性能提升的結構因素,建立了纖維結構性能與工藝的關系,作為新工藝設計的依據,有效提高了纖維的力學性能。
項目主要創新點
1.利用同步輻射的X-射線衍射技術,結合分子模擬的方法,說明了分子間的相互作用,為聚芳砜酰胺纖維超分子結構的定量計算提供了依據。
2.利用同步輻射技術,研究了PSA紡絲成形過程中的形態結構演變,說明了PSA沿紡程的結晶結構轉變點和片晶結構形成的工藝條件,有效提高了纖維力學性能。
3.建立了聚芳砜酰胺纖維成形過程中微觀結構的在線檢測方法。
項目成果在上海特安綸纖維有限公司的千噸生產線進行了應用生產,共生產1.5D等規格纖維15噸,從應用效果來看大幅度改善和提高了纖維的拉伸強力,試驗批次纖維平均強度達到3.5~3.7cN/dtex,不僅改善了原有纖維的力學性能,同時也使卷曲效果得到優化。
相關鏈接:
紡織業是非洲主要支柱產業之一,近年來更吸引了大量來自亞洲的資金,這給其紡織產業本身帶來了機遇與挑戰,同時,本土服裝制造商亦受到亞洲進口產品的極大沖擊。
非洲棉花—紡織—服裝產業鏈的現狀,受到近年中國對非洲實施的有別于其他國家的差異化援助和支持影響。世界紡織品市場的主要參與者以及棉花市場的重要客戶,主要是來自亞洲,其中中國占比較大。
非洲東南部對亞洲國家的棉花出口不斷增加,而東南部地區在非洲擁有最具活力的紡織行業,且是重要的產棉區。同時,非洲本土服裝制造商受到亞洲進口產品的壓倒性沖擊。
亞洲投資者為非洲東南部國家帶來了先進的技術與管理方式,有助于提升當地生產流程;而現時試驗項目嘗試將大規模服裝生產過程,從亞洲轉移到非洲東東南部,但這一努力的可持續性尚不明朗。
此外,非洲的現代化剛剛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非洲現代化能夠成功,中國在非洲的投資極其重要,因為它可以被用來促進非洲的創新,并激發非洲的經濟潛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