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消費投訴:服裝鞋帽成“重災區”

消費者買到“冒牌貨”;網購7天無理由退貨卻被商家以種種理由拒絕……過去一年,盡管有《新消法》護航,消費者仍不時遭遇這些維權煩惱。昨日,市消委會發布了2014年消費投訴情況,去年全市消委系統受理的12265件消費投訴中,虛假宣傳問題投訴量增長最快,增加221件,所占比重同比上升2.1%。手機、網絡的生活化讓電信服務、互聯網服務成為新熱點,上升勢頭快。其中,網絡購物投訴的售后、虛假宣傳、質量問題仍是消費者“最煩惱”的事,占五成以上。
案例
30天保價 6天后就降價
去年7月,楊先生在某官網上購買了一臺彩電。一個月后,彩電就“扯拐”了。楊先生多次聯系該品牌售后,售后人員卻稱缺少配件,一直拖延維修,足足等了半月仍未修好。楊先生無奈之下向北碚區消委會投訴。經調解,商家同意換貨或退貨。
市民張先生介紹:“明明有保價承諾,可過幾天就降價了,這明顯就是虛假宣傳。”張先生稱,他在某電商官網上購買了一款40英寸液晶電視,網站上標價1999元,并打著“30天保價無憂”活動標識,承諾如30天內本款產品降價,網站便退還差價。
不曾想,張先生6天后推薦朋友去購買此款電視時,卻發現該電視降價200元。事發后,他立即聯系客服人員,要求按承諾退還差價,但客服人員以該產品為降價商品為由拒絕。
數據
去年共受理559件網購投訴
消費者在享受網購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遭遇了其帶來的煩惱。昨日,市消委會秘書長徐京介紹,盡管電信、互聯網服務的投訴排位較為靠后,但上升勢頭較快。去年我市受理的網購投訴達559件,同比增長0.7%。售后服務、虛假宣傳、質量問題是消費者投訴的集中領域,分別占網購投訴總量的21.1%、18.5%、15.6%。另外,送貨“龜速”、賬戶被盜等也是消費者投訴熱點。
同時,去年3月15日《新消法》實施,賦予消費者網購商品“7天后悔權”。然而,不少消費者認為網購商品“7天無理由退貨”正變為“有理由不退貨”。市消委會投訴部主任喻軍稱,一些電商平臺除《新消法》規定的四大類免退商品外,還將“奢侈品類商品”、“海淘、代購商品”等也納入不適用于7天無理由退換貨的范圍。個別商家則以外包裝破損等理由,將時間拖延至7天后。
提醒
盡量選擇有本地實體店的網店
針對網購投訴熱點,喻軍提醒廣大消費者,首先,選擇口碑較好、信譽度較高的大型商城平臺。尤其是在網購大件商品時,最好選擇本地設有實體店的網店,一旦出現糾紛,可就近解決。其次,付款通過正規的第三方支付渠道進行支付,最好不要通過刷“二維碼”支付,不要輕信所謂的“卡單”、“訂單失效”等退款理由,更不要點擊不明鏈接,輕易透露自己的賬戶等隱私信息。此外,不要聽信賣家單方面給出的所謂“市場價”,應結合商品評論、實體商城、品牌官網以及其它電商平臺的同款和同類商品進行綜合考量。
喻軍還表示,消費者則需保留下單頁面截圖,下單前仔細詢問細節問題,把網站宣傳、介紹產品的廣告詞復制到聊天內容中,以此來固定證據。切記不能只注重商家標注的紅字及粗體字簡介。
相關
服裝鞋帽質量成“重災區”
徐京稱,去年服裝鞋帽類商品投訴達1479件,質量問題成投訴的“重災區”,共計1147件,占投訴總量的78%。消費者主要反映的問題為:皮草衣掉毛嚴重、衣服脫色變形、皮鞋脫膠及商品標識與實際不符。
房屋類涉及合同糾紛升溫
盡管和2013年相比,房屋類投訴增幅不大,但涉及合同的糾紛則大幅攀升。徐京說,去年,房屋及建材類位居投訴熱點第三位,其中涉及商品房買賣合同的糾紛占該類投訴總量的55.74%,如房屋實際情況與合同“貨不對板”、拖延簽訂合同時間等。
金融類服務投訴增長78.05%
徐京稱,如今,越來越多的市民將手中的閑錢用于理財,與之相關的投訴也大幅上升。去年,盡管我市涉及金融類服務的投訴僅73件,但增幅達到78.05%。存款變保險、擅自開通或綁定業務、還款提醒等服務不到位,是消費者反映的投訴熱點。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