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電商大佬,哪一個能率先“清場”就能贏戰先機
基于利益的驅動和消費者的高攀心態,假貨才有了產生和流通的土壤。從國家層面,我們的經濟發展確實值得肯定,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打假的決心和努力也可以看到,“專項治理”“集中焚燒”“成果展示”,但假貨仍然是屢禁不絕,可以說,打假是國家主觀上努力為之而不得之的真切愿望。
實質上,當正視打假這個問題時,其實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沒有優越感可言,這是一個國家集體的焦慮與尷尬。就中國的經濟而言,我們還需要在是保護品牌還是保護經濟間做出權衡。未來,我們期待經濟結構升級和知識產權更被重視,因為,這是我們得以重獲安全感的正能量。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購物飛速發展,網上購物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就產品分類來看,服裝類產品已然是互聯網造假的重災區。據全國電子商務產品質量信息共享聯盟數據顯示,互聯網上質量風險較為突出的產品分布中,成人服裝占30.25%,僅次于占比最高的其他(31.20%),兒童服裝占7.64%,鞋類占6.37%。
究其假貨的源頭,人們難免會聚焦占據著整個中國互聯網市場60%—70%的阿里巴巴,一段時期以來,阿里和阿里的符號代表——馬云先生同時被賦予了光榮與恥辱、顛覆者與破壞者的標簽。阿里曾被工商總局因抽檢淘寶假貨率達63%而遭受“摑掌”;曾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遭到美國貿易機構的警告;曾被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列入“惡名市場”黑名單;曾在2016年米蘭面料展上被三次嗤之以鼻……
客觀來說,從其自身利益鏈條以及資本層面來說,淘寶不太會故意售假,或者也不會縱容假貨。要知道,已在美國上市的阿里,一旦售假屬實,其將逐步催垮阿里整個電商生態。然而,阿里的喊冤洗白之路似乎還很漫長,它需要在實際打假行動中,不斷地實現和壘加切實的成效,才能換回輿論對它的重新考量。
然而盡管阿里淘寶已多次主動打假,包括不久前馬云現身阿里治假團隊誓師現場,對著300多名員工喊話,但是打假成效甚微的數字背后,淘寶更多的是深深的無奈,還有對深入人心的假貨陰影的焦慮。
在中國市場,奢侈品牌面對假貨泛濫頗為無力。據世界海關組織估計,假貨占時尚行業全球貿易總量的10%。這意味著,每10件時尚商品,就有1件是假貨。在中國,由于制造業發達,情況可能更加嚴重。根據財富品質研究院的調研,奢侈品假貨的市場可見度是真品的6倍以上。意大利奢侈男裝品牌Kiton前中國區總監賀斌認為,中國奢侈品市場亟須解決監管缺失問題。
在這一背景下,各電商大佬,哪一個能率先“清場”,誰就將獲得品牌方的青睞。阿里的接連重拳已吸引巴寶莉的入駐。奢侈品領域專家、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表示,面對奢侈品牌在華切入電商的趨勢,2016年將有大量銷售非正品的奢侈品電商公司崩盤,消費者將得到應有的紅利。
顯然,阿里淘寶只是中國假貨藏匿的極具代表性的一個平臺,就像淘寶在近日315前在游說時所言:“今天消滅阿里巴巴容易,消滅假貨難。如果把天貓關了,把淘寶關了,中國從此無假貨,那么簡單的事我們馬上就關,問題是關了沒用。我們不是要啟動一個打假阿里隊,而是需要啟動一個打假中國隊。”
是的,電商平臺不止淘寶一個,關了淘寶,還有各種寧、各種東、各種店、各種海淘、各種海外購……可以說,假貨不僅僅是互聯網的難題,它更是一個中國特色的集體自卑與詛咒,從假名牌服裝、假冒鞋子到假藥品、毒食品,甚至是令人發指的“從娃娃抓起”的“三鹿奶粉”事件,以及正在“熱播”的刺痛中國人神經的“疫苗”事件……我們在找尋安全感的過程中止不住地要問,人性、機制、監管,你們都去了哪里?
從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來說,我們并不會去主觀上追求假貨,那么,如此多的假洋牌服裝等能搖曳多姿地穿梭于你我之間,實實在在地說明了它的市場需求,存在即合理,假貨難除還在于根基牢固。
商人是逐利的,假貨是人性的貪婪所致,這是人類永遠無法徹底解決的一個戰爭,因為人類總是希望不付代價快速發財。但在中國,假貨曾充當了一個“強盜愛上了渴求高歌猛進的平凡姑娘”的角色,中國(平凡姑娘)作為世界工廠的代工身份,其山寨復制能力強大非凡,甚至已經讓制造假貨成為一種經濟現象,乃至支撐起了地方區域的經濟基礎,不能不說,“強盜”可謂為中國的快速發展做出了貢獻。
人類有其自身的劣根性,所以從監管、法律、道德等層面進行約束成了人類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保障。然而,中國這種與假貨之間曾經的發展關系也制約了監管的有效實施。經濟需要發展,難道真的要讓所有人購買正版LV或耐克?可以說許多小工廠都靠做這些假貨生存。現在的淘寶小賣家也一樣,真的要抓,整個市場一下子就蕭條下來。然而,反過來,也許“強盜”蠱惑“平凡姑娘”的當初,或者正是由于我們的監管和懲罰顯得過于軟弱才使得他們生根發芽。
有需求就有市場,作為消費者,記者深有體會,很多消費者則是“知假買假”。因為真品相對昂貴的價格讓很多消費者無法承擔,這時候,假貨則能占領這塊介于虛榮心與購買力之間的巨大空白市場。很多時候,消費者已經判斷出網店銷售的商品可能為假貨,但由于過于低廉的價格和可以接受的仿真程度,還是會選擇購買。而電商假貨也恰恰擊中了有點小錢、沒啥閑錢、愛面子想裝的消費者的需求痛點。在大多數電商邏輯中,這不算“造假”,因為“一分錢一分貨,我們沒有欺騙顧客”。
想要了解更多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報道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