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購物習慣改變,奢侈品會放棄香港嗎?
據世界服裝鞋帽網了解,在過去的幾年里,奢侈品市場整體都處于低迷狀態,作為世界知名的購物圣地,香港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如今,香港的零售行業已經逐漸開始發生變化。
中國消費者的改變
中國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已經不同以往,變得更加習慣于在中國大陸或是線上購買奢侈品,對價格也更加敏感。這對全球奢侈品市場造成了很大影響,對香港繁華的商業區來說沖擊更加嚴重。
作為香港最大的游客來源,中國大陸的游客開始逐漸轉向歐洲和日本等其他地區,前往香港的游客數量逐漸減少。同時中國游客在購物上的投入也正在減少。根據咨詢機構 Oliver Wyman 的數據,2016年中國游客在海外的消費中,用于購物的比例下降了17%,但是用于休閑娛樂的比例有所增加。

上圖:中國游客的各種開支比例示意圖
游客消費的下滑對香港的奢侈品市場造成了嚴重的沖擊。今年8月香港的奢侈品銷售額,只有2013年4月的巔峰時期的三分之一。在奢侈品市場低迷的大環境下,香港各大房地產商的表現紛紛陷入低谷,并被迫做出調整,來增強競爭力。
被迫調整的房地產商
香港著名購物商業區太古廣場的所有者、太古地產有限公司在過去的18個月里,將太古廣場內的餐飲品牌數量增加了一倍。太古廣場新入駐的 30個品牌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理發和餐飲等無法完全通過線上渠道運營的品牌。海港城的所有者,九龍倉集團有限公司和希慎興業有限公司也采取了類似的策略,引入了更多時尚生活方式和餐飲品牌。
盡管如此,餐飲和時尚品牌的銷售表現無法彌補奢侈品品牌低迷帶來的損失。此外,為了吸引新的入駐品牌,房地產商們必須給出更具吸引力的租賃政策,這也對他們整體的表現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太古地產有限公司2017年上半年的零售收入同比下降了0.2%,而另一家房地產公司希慎興業有限公司的零售額則下降了0.1%。由于海港城對奢侈品銷售的依賴程度較低,九龍倉集團的表現也要略勝于同行,銷售同比增長了3%。
這些調整也并非完全沒有副作用。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分析師Patrick Wong表示,如果未來游客數量開始回升,奢侈品行業回暖,香港的房地產公司很可能無法把握住整體增長的大趨勢帶來的機會。
話雖如此,但是如果房地產商不采取任何措施,那么情況只會變得更加糟糕。太古廣場的總經理 Fiona Shiu 表示:“對我們的商戶政策的調整,讓我們增強了自身的競爭力。盡管整體零售業大環境并不理想,但是我們從2016年中開始,便已經實現了銷售增長,客流量也開始有所回升。”

奢侈品不會放棄香港
雖然各大奢侈品品牌紛紛開始縮減在香港的零售網絡規模,但是Burberry 和LVMH 等品牌只是減小了在太古廣場門店的面積。Coach 雖然關閉了位于太古廣場的門店,但是他們同時表示,將會翻新其他位于香港的門店,不會退出香港。
“奢侈品品牌們不可能放棄香港,他們只會關閉一部分門店。“研究公司第一太平戴維斯(Savills Plc) 的總經理 Nicholas Bradstreet表示:“香港對惡劣的經濟環境一直很有抵抗力,不過他們不太可能重新回到2013年那樣的銷售高峰了。”
瑞士手表品牌 Audemars Piguet Holding SA (愛彼表)的 CEO Francois-Henry Bennahmias 也認同這一點。他表示,將在今年年底之前,把香港的門店數量從2016年初的16家減少到8家。Bennahmias 強調:“世界上最有錢的人不會去逛店,門店應該主動尋找他們。過去二十年里的奢侈品行業一貫的商業模式已經行不通了。接下來的幾年里我們將會看到大規模的改革。“
在談到奢侈品品牌和房地產公司之間的關系時,他表態道:“如果房地產商給我們的壓力太大,我們就會選擇離開。任何一個品牌在財務上可以做出的讓步都是有限的。如果他們給出的條件讓我們無法接受,我們就只能選擇離開,或是開拓其他的商業模式。”
在這場變革中,香港并不是唯一受到影響的亞洲城市。不動產服務公司 CBRE 的東南亞地區研究負責人Desmond Sim 就表示,過去的十年里,新加坡購物中心內的餐飲品牌的比例已經增加了一倍,達到了40%。
更多精彩報道,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