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短期內能顛覆Costco嗎?
首先要說的是,2017年亞馬遜一些大動作后,Costco的股價確實受到波及,比如在2017年6月份亞馬遜宣布收購全食超市(Whole Foods)后,Costco的股價暴跌13%,盡管很快漲了回去,但是當亞馬遜宣布要對全食超市的商品降價的時候,Costco股價又跌了7%。
所以說,至少每家零售商的股價都對亞馬遜的最新動向會有點敏銳反應。
1、亞馬遜的威脅
從商業模式看,Costco屬于獨特的:消費者必須成為會員(要么是付費會員,要么是由付費會員“邀請”的家庭卡會員、附加卡會員)。
從表面看,每年Costco能從會員費方面收入將近30億美元(2017財年為28.5億美元),這和整個收入1290億美元相比簡直可以忽略(準確的說,商品銷售收入1262億美元、會員費28.5億美元),但是仔細一看就會發現,Costco從商品獲得的純利潤只有12.6億美元(相當于商品銷售收入的1%),而這一年的稅都有13.3億美元、收歸企業的經營利潤為26.8億美元。
也就是說,Costco的真正模式是通過賣貨這個行為收了一筆巨額會員費,然后這比會員費就成了Costco的最終利潤。

▲近十年來Costco的Operating Margin,基本沒超過3%
所以從模式——而不是價格——看,亞馬遜和Costco是非常近似的,亞馬遜也有一套和Costco一樣成功的會員體系Prime(年費99美元),盡管這套體系每年都為亞馬遜消費者提供更多的服務和特權,但是研究顯示,亞馬遜客戶最看重的就是“2日送達”服務。
于是,一份來自Morgan Stanley的數據顯示,大約一半的Costco會員同時也是亞馬遜會員,也就是說這兩家公司近乎在服務有類似行為的消費者,考慮到Costco的電商業務實在是發展比較緩慢——在過去的一兩年里,沃爾瑪、塔吉特(Target)都在電商方面投入巨資,取得相當出色的成績,Costco就是這么“傳統的”做著自己的實體店業務——準確的說,在電商市場增幅依然有15%的時代,Costco增幅只有11%(當然2017年的黑五、圣誕季,Costco的電商表現還是相當搶眼的)……
只能說,Costco依然和自己的競爭對手保持“差異化”,因為它更喜歡消費者能來到實體店,而且用戶來買東西都是成箱的,無法想象Costco電商給消費者寄出十幾箱水這個過程中Costco的物流成本得多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Costco的核心消費群,雖然其平均收入在10萬美元一年,屬于高端中產階級,但是很多顧客歲數已經不小了,絕大部分超過了65歲,正是那群有錢的、喜歡傳統實體店的一代人。
這時,對比亞馬遜,你會發現,亞馬遜的核心消費群都是年輕一代,他們喜歡技術,更喜歡在電腦和手機上做更多的事情。
雖然從樂觀的角度看,Costco的消費者都是很能花錢的,但是從年齡,也就是企業的未來看,Costco也急需作出一些改變了。
2、購物體驗
從價格看,Costco虐殺亞馬遜并沒什么難度,但是“囤積性購買”和“即時性購買”畢竟還是兩件事(亞馬遜在美國部分城市提供1小時、2小時送達的Prime NOW服務)。
不過,從體驗角度看,Costco確實能在店內提供“尋寶體驗”,原因也很簡單,Costco消費者ARPU為1395美元,平均單次到店消費136美元,這意味著他們每年平均到店10次,而Costco的商品周轉周期是31天,相當于一年變12次,這就意味著消費者幾乎每次到店都會有新商品,也就形成了“尋寶體驗”。
所以從體驗角度,Costco還是能很好的利用店內、線下的優勢的。
此外,Costco的店中店也給消費者帶來了一種“多任務處理般的體驗”,來到Costco不僅意味著囤貨,還可以換輪胎、加油、買藥、打印照片等,一站式完成了這幫“惜時如金”的高端中產階級的需求——這一切,真是亞馬遜純靠電商搞不定的。
3、商品問題
產品和服務一定是零售圈的核心賣點,從產品角度看,Costco一方面提供大批量的頭牌商品,降低消費者的選擇恐懼癥,另一方面還通過自有品牌Kirkland Signature來維系消費者、維系自己的毛利。
據世界服裝鞋帽網了解,盡管很多人認為自有品牌都是些便宜的、質量一般的商品,但是Costco的自有品牌質量又高、價格還便宜——比如Kirkland伏特加對標法國灰雁,其原料產地相同,品質幾乎沒有差異(在諸多盲評當中,Kirkland伏特加甚至比灰雁的評分還要高),而價格,Kirkland伏特加只是競爭對手的一半!
由此可見,自有品牌稱為了Costco一個重要的差異化戰略,也解釋了為什么大約25%的年銷售額來自自有品牌(從數量看,自有品牌大約占總數的20%不到),同時,自有品牌加價最高達到15%(而不是“必須經過董事會批準的14%”),這也就保證了Costco的商品毛利。

綜上所述,亞馬遜短期內還是無法顛覆Costco(事實上很多新創企業通過“Costco+”的模式,在一些細分中成功從亞馬遜虎口搶食),只不過隨著核心消費群的進一步老去,Costco的急需進行一些變革,畢竟現在的Costco哪怕出了很好的財報,他的股價也并沒有很大的提升。
當然,最近亞馬遜還在做一件事,就是和Boxed討論收購的事——而Boxed可是被視為“年輕人的Costco”……
更多精彩報道,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