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產業鏈3月需求回補 二季度考驗剛剛開始
李力怎么也想不到,去年因為公司出現造假危機而離開后,他會一直“被休息”到今年4月。
“因為以前一直在印度,都不知道怎么一下就這樣了,太可惜了。”他如此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感慨。此前他是一家手機產業鏈廠商在印度公司的負責人,他可惜的不僅是公司本身的發展,也可惜印度市場的突然停滯。
3月24日,印度總理莫迪宣布全國自第二天開始封城,全部商鋪和工廠關停。而印度恰恰是安卓手機陣營的高成長市場,也是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印度市場的突然凍結,考驗著全球安卓手機產業鏈廠商在二季度的整體規劃。
好在最大的智能機市場——中國已經快速復蘇,經歷了去年的低迷階段后,如今國內產業呈現出向好趨勢,李力也準備在清明節后開始尋找新的工作機會,依然在手機產業鏈。
信達電子首席分析師方競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指出,今年一季度電子產業鏈的業績其實主要受到2月開工率不足的影響,反而到了3月,市場需求在加速回補,“我們從產業鏈了解到,3月份訂單已經非常滿”。
他進而表示,接下來需求端對產業的影響可能將在二季度逐漸顯現,如出現零星砍單的現象等。“一季度業績受影響不大,接下來主要還是看海外疫情的走勢情況,但我覺得整體相對樂觀。”
一季度業績提前預定
一季度業績受疫情影響可能會較小,這在部分產業鏈廠商的業績快報中已有體現。
記者查閱發現,已發布業績預告的楊杰科技、立訊精密、歌爾股份均指出,預計今年前三個月的凈利潤同比上升區間約在40%-60%,均將是盈利狀態。
港股方面,舜宇光學最新公布的2月份出貨也顯示,其手機鏡頭和手機攝像模組兩類產品出貨同比分別上升了48%、54.6%;不過二者環比則分別下滑了11.1%和13.7%。
這一定程度上與2019年的特性有關。去年被業界普遍定義為“銷售沉底”之年,2020年承載著換機周期、5G商用等因素,將迎接行業上揚。
而一季度也是手機產業鏈的相對淡季,產業鏈的訂單其實在過年前就已經基本預定完畢。
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OPPO副總裁劉波就解釋道,“我們在春節之前就開始做整個供應鏈的整合,基本上在疫情一開始的時候,我們就做了很多工作,疫情出現可以及時把供應鏈備份到其他區域。”
這似乎與此前行業傳出華為大幅度砍單的現象截然不同。對此,方競向記者解釋道,砍單的原因主要分為三種,其一是庫存高企,其二是單一產品規劃的調整,其三是疫情影響下的需求不足。
“華為前期砍單是因為庫存高,但疫情之下加上開工率不足,反而庫存高的品牌更具優勢,可以搶占更多市場。”方競進而指出,因此華為的砍單很快止住了。
倒是蘋果在庫存上吃了虧。他告訴記者,蘋果一般整機的庫存周期是10天,一旦遭遇開工率不足就容易缺貨,抗風險能力相對偏弱,這才有了此前蘋果中國宣布,對部分型號的iPhone、iPad及MacBook等的批量購買進行限制一事。
當國內逐步復工復產之后,供應鏈的訂單量突然大增,保證了3月份供應鏈的業績支撐。
聯創電子的高管在近日與投資者交流中就表示,“疫情沒有影響,不存在砍單,反而因為 2、3 月份影響,客戶需求加單。”
“根據我們在產業鏈的調研,3月份國內手機市場已經恢復正增長了,這對產業鏈會是很大的助推。”方競指出,疫情的影響實際上是緩慢的,因此產業鏈廠商在經歷過去年的諸多突發外部變化之后,已經有能力做好應對部署。
關鍵的二季度
如果說庫存是支撐一季度業績的關鍵,那么需求端的壓力會成為影響二季度業績的核心,而這在新興成長型市場已經顯現。
一位主管印度手機渠道的負責人就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印度手機市場目前需求已經基本凍結。多名產業鏈人士都向記者指出,對印度官方目前提出的21天“封國”計劃相對悲觀。
頭部廠商在近兩年齊聚的非洲市場也面臨著類似情形——停航、封閉港口、部分國家宣布封鎖。一名久在當地的中國渠道商就向記者直言,“上半年無論是存貨還是所有發布計劃都會被打亂了。”
“目前只能零星看到需求端有砍單跡象,但接下來要看疫情演進。”方競指出,從目前來看,歐洲和印度市場都面臨抗疫的壓力,砍單現象會出現并不奇怪。“印度是國內安卓廠商在海外市場的基本盤,所以這個市場一旦受到影響,實際上對安卓產業鏈會有一定影響。”他說。
方競認為,二季度訂單的確會出現一些調整,但從“全球一盤棋”的視野來看,調研機構普遍預判今年會有10%左右的下滑幅度,也即全球會存在需求此消彼長的局面,因此只要良好應對,長期依然可以向好。
“二季度可能會是今年表現相對差的時候,行業普遍已經有了這種認知。隨著國內的逐步向好,歐美如今抗疫已有一定進展,市場后續會恢復轉好。”方競如此強調,真正要關注的是,訂單調整后接下來如果一旦需求恢復,能否及時把產能跟上。比如在訂單調整的二季度過后,能否及時為三季度的旺季做好準備。
他進而指出,在此背景下,產業鏈廠商需要更加高頻地跟蹤海外整機廠商需求,及時針對性對面向海外的機型進行備貨調整。“所以對某些機型備貨會更加謹慎一點,避免產生呆料。”
如今,國內供應鏈成為了支撐重點,Strategy Analytics無線智能手機戰略服務總監隋倩指出,近年來全球70%的智能手機其實都是在中國生產制造。
“相信經歷過去年外部變化對企業經營者的洗滌后,企業已經有一定應對行業突發變化的經驗。個人覺得今年企業會應對更加自如,不用太擔心。”方競指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