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醫療股中報業績爆發 買方押注兩大需求佐證長配價值
新冠肺炎疫情籠罩的2020年上半年,一些生物醫藥、醫療類公司的業績預期正在不斷兌現。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顯示,在截至7月13日已披露2020年中期業績預告的81家醫藥醫療企業中,業績出現扭虧、續盈、預增、略增等基本面轉好信號的公司多達47家,占目前已預告中報企業數量的近六成。
其中一些個別醫藥醫療類公司的業績出現了爆發式增長。例如英科醫療預計上半年凈利潤19億元-21億元,同比增長達2581%-2864%;而東方生物也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增長達4.63億元,增幅達1294.1%;此外魚躍醫療、陽普醫療、景峰醫藥、康華生物等多家醫藥公司的凈利潤增長也將達到一倍乃至數倍。
從市場表現來看,醫療醫藥行業上半年已經經歷了一定的上漲。有賣方人士指出,伴隨著疫情在境外地區持續擴散以及感染者人數的不斷上升,下半年及明年不排除醫藥、醫療類公司的基本面仍將受益于這一現實環境。
而在不少買方機構看來,從短期疫情防控需求、長期行業需求兩大邏輯來看,醫藥醫療行業仍然值得長期投資——一方面,疫情帶來的沖擊勢必加大全球各國和地區對醫療資源的儲備力度,以防范類似的新冠肺炎疫情風險;另一方面,長期來看醫藥醫療標的仍是需求潛力有望爆發的重要賽道。
爆發的業績
7月13日,以嶺藥業發布業績預增公告,稱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增長幅度約為6.82億元至7.28億元之間,預計業績增幅同比將達50%-60%。
作為中藥連花清瘟的生產商,以嶺藥業在上半年獲得業績暴增似乎并不超乎市場預期。以嶺藥業自身也坦言,“2020年上半年連花清瘟產品銷售收入較去年同期實現快速增長,其中第二季度隨著連花清瘟產品在海內外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提升,銷量同比出現大幅增長。”
事實上,以嶺藥業只是上半年醫藥醫療企業業績增幅中相對較小的一個代表。
業績增長更加明顯的還有英科醫療。據其7月11日發布的預增公告,其上半年凈利潤最高有望達到21億元,同比增幅最高有望達到2581.8%。
與以嶺藥業的“連花清瘟”的火熱不同,英科醫療更加受益于全球疫情的防控需要。
“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全球一次性防護手套需求激增,公司一次性防護手套產品售價有較大增長,使得公司報告期內銷售收入和毛利率均有所提升。”英科醫療表示。
此外,去年以來其擴產計劃,以及美國貿易代表對醫療用品關稅的豁免,也對其提高毛利率和出口額帶來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2019年8月起公司安徽生產基地陸續有PVC手套生產線和丁腈手套生產線投產,使得報告期內手套產能同比有所增加;同時公司通過內部的不斷精益、改善和創新,進一步節能降耗,提高了生產效率,提升了產品品質,對公司毛利率提升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英科醫療指出。“公司在口罩、隔離衣等防護用品貿易板塊的增長,也對業績增長及毛利率提升起到一定促進作用。”
市場對于業績暴增的敏感度仍然是較高的,就在英科醫療預增信息發布后的首個交易日,英科醫療當天全天沖擊漲停板,而市值也達到了336億元。
還有一些公司受益于疫情檢測,例如預計2020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幅有望達到1294%的東方生物,其業績爆發主要受益于其開發的新冠檢測試紙和新冠檢測試劑盒。
“公司產品積極參與到全球疫情的防控事業中,取得了較好的市場認可。”一位東方生物人士稱。
“疫情開始之時,市場就預期會對醫藥醫療股帶來基本面的提振,如今半年報的時點,其實相當于之前的預期正在不斷兌現。”北京一家私募機構投資經理表示。
押注的邏輯
事實上,以嶺藥業、英科醫療、東方生物所代表的醫藥醫療類公司上半年的業績增長已經不是少數個案。例如更早前7月8日就宣布業績預增的華仁藥業,預計上半年凈利潤最大增長3800萬元,同比增幅最大有望達193.09%;而凈利潤最高預計達2.05億元的景峰醫藥,利潤同比增幅最高有望超過225%。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截至7月13日,上半年業績預增超過100%的醫藥醫療類公司多達25家,占全部業績轉好的醫藥醫療類公司總數的一半以上。
雖然業績暴增的個股頻繁出現,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醫藥醫療類公司的股價已經創出了新高。Wind數據統計顯示,春節過后的109個交易日中,國證生物醫藥指數合計上漲已達85.32%,超過同期滬指漲幅達70個百分點;中證醫藥和中證醫療兩指數同期也分別上漲達65.25%和48.19%,各自超過大盤50和30個百分點。
與之對應的是,部分龍頭標的和指數的估值已經相對走高。截至7月13日恒瑞醫藥的TTM市盈率估值已經接近100倍,而國證生物醫藥指數的估值更是高達106倍;中證醫藥和中證醫療的兩個行業估值也高達60倍和113倍。
“市場本身對醫藥類標的是有預期的,所以前期的漲幅說明市場預期被提前透支了一部分,但長期來看,仍然有理由對醫藥板塊增配。”上海一家券商醫藥行業分析師表示。
在買方人士看來,當下配置醫藥醫療類板塊,仍然有兩大邏輯支撐。其中之一便是后續的防控需要。
“雖然國內的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全世界范圍來看,不少國家和地區的傳播速度正在加快,R0(基本傳染數)有上升的趨勢,這也會影響到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醫療用品的產能,這反而會對國內的醫療醫療類產品的出口帶來進一步刺激。”上海一家私募機構負責人指出,“即便是疫情在海外地區得到控制,各國政府可能也會加強對醫療資源儲備的重視程度,中期來看仍然將對這一板塊的長期基本面構成支撐。”
買方機構看好醫療行業的另一邏輯在于長期需求。
“隨著經濟持續轉型、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醫療醫藥行業的長期供需仍然是不平衡的,人們會更愿意為了優質的醫療服務付費,同時也是更多創新藥企的發展機會,這個趨勢顯然能夠成為長期配置醫藥醫療板塊的理由。”上述私募負責人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