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萬億裝配式建筑:從“建筑業”到“制造業”的思維轉變
2020年春節期間,在上億網友的“云監工”下,武漢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相繼在十多天時間內迅速建成,“中國速度”一時無兩。
幾乎同時,在一江之隔的中國香港,緊急防疫觀察中心也緊鑼密鼓地搭建起來,這被稱為港版“火神山”。按照港標材料和要求,建筑方用45天完成了原本需要2年才能完成的任務。
在短期內搭建完畢并且迅速交付使用,前述二者有一個共同的名稱——裝配式建筑。
與傳統現澆式建筑模式不同,裝配式建筑是將建筑的構件在預制工廠生產完成,然后運輸到施工現場進行組裝。相比前者,其更具標準化、一體化、信息化等特征。
我國在2016年開始提出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住建部則在2017年提出目標:到2020年,全國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15%以上。
尤其在2020年以來,北京、海南、浙江、廣東等全國各地市陸續跟進當地關于裝配式建筑的推進計劃。大規模的建筑業模式改造已經開啟。
“對于建筑企業來說,傳統的投資+建筑模式已經走到瓶頸。建筑業到了變革的臨界點。”在近日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中國建筑國際集團(3311.HK)有限公司助理總裁周志軻指出,因此需要用科技來推動改變,讓建筑業思路從純建筑走向制造業模式,這也是裝配式建筑的要義所在。
“老齡化、用工短缺、環保訴求等,加上裝配式建筑本身的成本近年來逐步在下降,兩條曲線在慢慢靠攏,走到一個交匯點。我認為裝配式建筑未來將全面領先傳統模式?!彼偨Y道。
平安證券測算指出,預計2021年我國裝配式建筑市場規模將突破1萬億元,其中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占比超50%。中金公司則認為,2020年裝配式建筑市場規模超7000億元,未來六年復合增速或達17%。
上升期的裝配式建筑
經歷過前幾年的政策鋪墊之后,2020年以來,國內各大省市陸續開啟了對于裝配式建筑的推進步伐。
據平安證券統計,由于政策推動,我國裝配式建筑迎來爆發式增長,新建裝配式建筑面積從2012年的1425萬平方米增長到2018年的2.9億平方米(占新開工面積的13.9%),年均復合增速高達65.2%。
其中,華東地區是我國新建裝配式建筑項目最多的地區,僅上海、山東、江蘇和浙江四省市項目占比就達到48%。
文首提到的香港防疫項目,就是由中國建筑國際的香港分公司,聯合子公司廣東海龍建筑共同推進。據介紹,中建國際目前的裝配式建筑中,也是以中國香港地區的業務居多,無論是其項目總數,還是總建筑面積,中國香港地區的占比都超過了公司內部裝配式建筑總量的2/3。
這一方面與政策推進進程有關,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到各地對成本的接受程度不同。
廣東海龍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正廷向記者坦言,目前階段來說,裝配式建筑相比現澆的成本依然略高約10%-15%,這是因為目前這一領域的技術和規模還沒有形成體系。一旦形成體系后,成本會逐步降低。
“個人認為,從內地市場來說,規模越大成本就越可以進一步下降?!彼m稱,一個裝配式項目中,如果沒有足夠標準化,成本就會很高。因此海龍建筑通過成立設計研究院,在設計、技術方面發力,就是為了實現標準化,從而降低成本。
實際上,近年來地方政府在保障房、醫院等特定種類項目中,都有特別要求需要用裝配式建筑方式建成,部分地方還會在項目容積率等方面提供優惠,這些都是推動這類項目加速鋪開、走向成熟的背景。
綜合來說,成本是一個與規模、時間、技術、市場認知都息息相關的問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可能正慢慢不再成為核心困境。
天風證券在研報指出,從目前掌握的數據來看,裝配式成本正向現澆靠攏。“我們認為PC(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成本更低、更具有推廣意義,而鋼結構則需要客觀條件的進一步成熟。”
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道,當前裝配式市場并非存量邏輯,而是增量市場,建筑預制率提升,疊加裝配式建筑滲透率提升,乘法效應下,行業復合增速有望超過30%。
“目前中國的裝配式建筑就處在快速提升階段。我覺得是雨露均沾,行業公司日子都相對好。預計4-6年后,很多區域產能過剩,開始比拼成本的時候,也是檢驗企業產品質量的重要時期,就要考慮各個方面綜合能力,也是優秀企業能夠迅速擴大份額的時候?!彼绱朔治龅?。
從建筑業到制造業思維
雖然已經進入香港市場,且獲得了當地官方的認可,但接下來如何乘著政策東風,順利在內地市場快速打開局面,是包括中建國際在內的所有建筑商們都要考慮的問題。
結合中建國際十四五發展規劃的初步設想,過往三年,中建國際營業收入及合約額增速有所放緩,但是公司在十四五期間依然會向“百億利潤、千億市值”的藍籌愿景邁進。
怎么去做,就要在傳統行業中找革命性、突破性的科技,目前行業聚焦的方向就在裝配式建筑。
周志軻指出,“過去建筑業都采取的是傳統思路。但這兩年,個人認為中建國際的發展方向有了較大轉變,真正往核心技術、深水區探索,比如MIC方面打入香港市場就是一個證明?!?/p>
他進一步表示,在技術驅動之下,建筑業的思維也要向制造業轉軌?!罢嬲闹圃鞓I思路,是有一個可以快速復制、成本可以得到控制的產品,通過規模化搶占市場份額,內部管理通過信息化、智能化達到成本集約的目的。后期成規模后,還能進一步通過資本化拓展市場。”
據介紹,2018年中建海龍成立智能制造部,就是由這一邏輯延伸而來。
“最終目的是管理模式開放。智能制造更多是把信息化、科技、智能化融入到日常的設計、生產中。雖然一直以來BIM(建筑信息模型)系統都在用,但更關鍵的是,要將生產MES等平臺搭建成熟并使用?!彼?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解釋道,屆時,建筑業就不再是以計件制的思路出發,去考慮成本、利潤;而是以制造業、供應鏈的角度去全盤考量。
這里提到的MES系統,是中建海龍搭建的生產應用平臺,綜合了項目管理、構件管理、訂單計劃、堆場管理等信息,其數據主要由裝配式BIM設計平臺傳遞而來,并經過MES后,將對應數據傳至智能終端中進行相關環節的管理。
據介紹,接下來中建國際將著重在海外的新加坡市場、國內的華東和海南兩大區域發力裝配式建筑。
“我們發現,新加坡的裝配式建筑市場,發展水平超前于中國香港和內地;而且當地相對高端、高附加值的住宅產品很吸引我們;當然也可以通過在新加坡市場的探索,給中建國際更多能力加成。”周志軻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
而參與高端市場是裝配式發展的必然,以上海為首的長三角是國內高端裝配式建筑最大的市場,也能與集團業務板塊有所契合;海南省則因其對生態環保要求較高,有較大市場發展潛力。
“整體來說,裝配式建筑能夠節省工期、節省工作量,在內地市場4天可以完成一層的搭建,且保證沒有質量和安全問題。”郭正廷指出,長遠來看,這對強調周轉的房地產行業來說會大有裨益。
平安證券則指出,雖然裝配式直接建造成本高于傳統現澆結構,但工期縮短和政策優惠產生的間接效益可顯著提高開發商內部收益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