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618”期間直播帶貨相關負面信息逾11萬條
近日消息,中國消費者協會今日發布了“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報告顯示, 在6月1日至6月20日共計20天監測期內,共收集“618”相關消費維權類信息6488460條,日均信息量32萬余條。
監測發現,今年“618”促銷活動期間消費維權負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價格競爭、短信騷擾、紅包活動、假冒偽劣等方面。其中,直播帶貨最火爆,各方關注問題多。
報告指出,監測期內,共收集有關“直播帶貨”類負面信息112384條,每日負面信息量較為平穩,日均在5600條左右,其中6月12日和6月17日相對較高。
從本次監測的輿情反饋來看,直播帶貨的“槽點”主要集中在五個方面。
1、直播帶貨商家未能充分履行證照信息公示義務;2、部分主播特別是“明星主播”在直播帶貨過程中涉嫌存在宣傳產品功效或使用極限詞等違規宣傳問題。
3、產品質量貨不對板,平臺主播向網民兜售“三無”產品、假冒偽劣商品等;4、直播刷粉絲數據、銷售量刷單造假“殺雛”;5、售后服務難保障等。
在典型案例中,中消協還點名了羅永浩。根據報告,有消費者反饋,羅永浩直播帶貨的鮮花收到之后并不新鮮,花瓣都枯萎了。對此羅永浩給出免單、雙倍賠償的補償措施。
此外,報告還指出,“低過老羅”成為網絡熱詞。有多位網友稱,羅永浩直播間相同產品價格比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貴出不少,不符合直播間宣傳的“網上首低價”。在直播中,老羅剛喊完“上鏈接”,多個平臺立刻給出了“低過老羅”的價格。
中消協認為,火爆的直播帶貨營銷場景中,平臺責任意識、品質意識缺失的現象值得警惕。部分直播帶貨平臺因新零售、新業態的身份“恃寵而驕”,利用規則與標準的暫時缺席,大肆轉嫁行業集體試錯的成本。
對此,中消協建議,通過釋法賦權、依法監管以及制定行業規范等途徑推動和約束直播帶貨行為進入法治軌道。
同時,建立完善網絡促銷活動中直播帶貨、促銷價格、紅包優惠等行為的誠信評價機制,通過建立網絡促銷消費投訴公示制度、曬“紅黑榜”倒逼企業規范行為,自覺誠信。
本文轉載自:http://www.dsb.cn/122623.html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