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拼的還是情感聯系和供應鏈
老羅首秀之后,明星大咖帶貨蔚然成風,但其中不少只進行了一次直播帶貨就戛然而止,能堅持做下來的諸如陳赫、王祖藍,他們的銷售業績也和羅永浩一樣,只是“出道即巔峰”。
明星帶貨是否具有含金量?直播電商是不是偽需求?關于看衰這個新風口的討論,隨著業內造假下單量、成交額數據的曝光推至頂峰。直播電商真的只是曇花一現?
做電商需要流量,就像門店必須放在人流旺盛的地方一樣。諸如快手抖音依靠短視頻匯聚了大流量,占據著用戶的碎片化時間。對這些生長于內容平臺的直播電商而言,流量是一種優勢。
然而,僅僅具備流量是沒法做成電商的,只有通過恰切的方式將流量進行有效轉化才有可能。縱觀市面上已經走出發展早期的電商平臺,它們都具備鮮明的能夠擊中用戶心智的特質。
阿里有海量淘貨的淘寶以及品牌入駐的天貓,京東是主打3C家電與自營物流,拼多多則占據了低價拼團和社交電商的洼地。那么,屬于直播電商平臺的特質會是什么?
引導型消費線上化
這間不足20平米的店鋪是快手主播光頭的臨時直播間。
屋子兩面放置了高低錯落的貨架。貨架上密密麻麻擺放著各種用紅木制成的擺件,長條形的靈芝,手握大刀的關公雕刻...... 這些都是光頭直播帶貨的品類。
7月 10號是快手舉辦首屆紅木節。這是快手為紅木制品專門策劃的直播大促。身在“紅木之鄉”福建仙游,光頭在當天進行了兩場直播,晚點檔一直播到深夜。
鏡頭前,光頭打開手電筒,抓著起一把印度小葉紫檀手串,不停地撥轉串珠,一邊向直播間的觀眾展示,一邊講解這批貨源的品相。“這里有點瑕疵”,眼尖的光頭對站在一旁的供貨商說,“這些手串,你出個價吧。”
“400一條”,供貨商謹慎地報出數字。
“不行,有些瑕疵,最多兩百”,光頭斬釘截鐵地回答。
“再加點吧,這批材質很好的”,供貨商想爭取下,光頭再次拒絕。一來二回,最終以220元的單價在直播間上架20條,五分鐘不到,這批手串被搶光了。
光頭的賣貨生涯開始于2017年春節。砍價是他做直播電商的特色。一般他都是舉著手機在紅木市場里走街串巷地直播。
評論里有粉絲說要什么,光頭就去現找,找到后看品相,跟老板砍價,成交發貨。第一場直播賣出第一件東西是一條價值1500元大紅酸枝雕刻的金魚,從廣西發到黑龍江。
本質上,直播電商可以理解成是團購。過去電商也做團購,人數可能僅限于幾百或者幾千人。直播電商則可以有效組織數百萬人團購。
紅木節當晚,除了幾百塊一條的手串,光頭還賣出了兩三千一尊的紅木雕像,上萬塊的紅木聚寶盆。據快手官方數據,此次紅木節大促的總銷售額超過1205萬,訂單總量超8.4萬單,累計觀眾數超388萬。
羅永浩曾說:“直播能賣很多原來賣不了的東西。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價值。”
正如光頭這類主播,帶貨的品類是非標品,需要有專業人士給你講解,聽完之后再轉化交易。當下,超市貨架型銷售已經被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充分搬到了線上。但在零售市場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板塊,就是引導型和介紹型消費。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利用直播帶貨的形式將原本就存在于線下,市場體量龐大的引導型和介紹型的銷售線上化,這可能成為直播電商抓住用戶心智的差異化特質。
從“性價比”到“情價比”
光頭2017年開始在快手直播,最早直播間就三五個粉絲收看。他每天走街串巷直播十幾個小時,也會拍些跟紅木知識相關短視頻,甚至還會包郵送些手串給關注者。粉絲就這么一天天積累起來。
如今,光頭的粉絲數是6.3萬,直播間穩定有六七百人觀看。相比動輒成百上千萬粉絲的頭部主播,光頭的粉絲數并不多。但就是這群粉絲,讓光頭2019年賣出2000萬交易額,單日手串最高營業額是24萬。
交易轉化率為什么如此高?因為基于對光頭的信任,粉絲的復購率非常高。在光頭直播間的評論區,時常可以看到以下留言,“看光頭直播兩三年了,他人很實在”,“光頭我相信你,你隨便推薦個啥,我現在就下單”。
“去年,有個粉絲在我手里買了100多萬的貨,今年受疫情影響,銷量減少了,單個人花錢最多的也有二三十萬”,光頭感嘆,“粉絲的力量太強大了。”
零售,尤其是大眾化的零售,就是通過降低銷售環節的成本,讓商品得以更廣泛便捷的買賣流通。
在這個過程中,零售企業的任務就是組織專業化的買賣,運用其專業能力將貨源更精準地組織起來,然后賣給消費者。光頭通過從源頭找到好貨,保質保價地銷售給粉絲,正是承擔這一任務。
只是,不同于傳統的零售行為,主播賣貨的邏輯是,利用內容,無論是短視頻還是直播,讓潛在消費者首先建立起對主播的認知,通過主播介紹后,才建立起對消費品的認知。
在這個認知建立到交易轉化的模式下,人的情緒,尤其是對主播的好感度,會成為促使用戶買單的重要因素。人們除了追求“性價比”,也會追求這種“情價比”的滿足。
一次與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的對談,雪球創始人方三文也提到,視頻的信息量很大,在傳達場景的同時,也在傳遞情感,直播對于情感交換的效率更高,無論是秀場直播,還是電商直播,情感在其中起到了觸發交易的作用。
簡而言之就是,你讓我感到快樂,我就愿意買單,形式可以是打賞,也能是實物交易。“悅己”正在成為一種新型的消費觀。
對此,曾擔任天貓創始總經理的黃若有過分析。他說:“信息溝通即時性的加強,使得消費者不再只是臺下的觀眾或聽眾,他們以自己熟悉的方式參與其中,成為銷售過程的參與者、評論者。”
供應鏈是核心競爭力
當這種現象成為一種規模化的趨勢,勢必會在零售服務行業掀起相應的變革。
而服務新消費,將新消費環境下的需求轉化為生產力,完善零售鏈條上各個服務環節,這是內容平臺以直播方式切入電商的核心所在。
零售電商的三要素是人、貨、場。快手、抖音等直播電商的優勢在于人和場。它們有大體量的消費視頻內容的用戶,以及直播帶貨的新消費場景。“貨”是當下的短板。針對供應鏈能力的補齊極為關鍵。
以快手為例,過去這一年,快手針對零售供應端有過諸多布局。今年618前夕,快手與京東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京東將通過供應鏈合作的方式,把平臺內優勢的零售品類提供給快手,雙方共建優質商品池,供快手主播選品銷售。
此外,7月 10日,快手電商正式宣布在仙游落地快手紅木直播基地,并公開對外招募商戶。快手電商運營總監楊為松告訴極客公園,建立直播基地,一方面是為了幫助當地實現產業轉型,另一方面也是補全快手電商的貨品,滿足快手用戶豐富的消費需求。
據了解,整個2019年快手落成了11個直播基地,涉及品類包括翡翠、綠松石等。直播基地的核心功能在于從貨品源頭進行品類選擇和質量把控,讓快手電商服務的閉環更加完善。
對于新起的直播電商,規模不代表效益,流量也不是一切,價格戰更不是萬能寶典,只有搭建起穩定的供應鏈作為支持,內容平臺才能夠補齊貨品質量、售后服務等短板,最終長出真正的平臺型直播電商。
都說在互聯網的商業模式中,電商是效率最高的變現方式。這也是百度、騰訊大公司多年來在電商領域屢屢征戰無果,又不輕言放棄的原因。它們都不缺少流量和資金,可為什么做不成?
有業內人士分析,“首先從理念上,他們都是希望用模仿淘寶的方式來蠶食淘寶。在對方的地盤上,用對方發明并使用嫻熟的武器來試圖攻擊對方,效果可想而知。他們真正缺少的是一種全新的思維。”
新的思維是什么?在當下,或許是直播電商帶來的針對導購型銷售的線上化,是滿足消費者性價比需求的顧及“情價比”。
在真正補齊供應鏈等零售環節的各項服務后,屬于它的特質才能真正顯現。這也是決定直播電商能否長足發展的關鍵。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