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推遲加征部分商品關稅 階段性緩和帶動棉市回暖
中美高層通話,部分商品推遲加征關稅
據商務部新聞辦公室消息,8月13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應約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通話。中方就美方擬于9月1日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問題進行了嚴正交涉。雙方約定在未來兩周內再次通話。
這是自近期特朗普一系列舉動導致中美關系惡化以來,中美雙方首次直接對話。
特朗普總統表示,他的政府與中國進行了“非常富有成效”的通話,他認為北京方面“真的想達成協議。” 雖然他經常否認關稅對消費價格有任何影響,并堅稱中國承擔了這些成本,但他也表示此次延遲關稅可以避免“影響到圣誕購物季”。
與此同時,當地時間8月13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表示,特朗普政府將把擬對部分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的時間推遲至12月15日(美國政府原計劃從9月1日開始對價值3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征收10%關稅)。此次推遲加征關稅的商品包括:手機、筆記本電腦、視頻游戲控制臺、某些玩具、電腦監視器以及某些鞋類和衣服。
但剩余商品,如工具、設備、部分鞋等產品的關稅仍將在9月1日生效。據長江策略分析,美方對部分商品暫緩加征關稅主要是因為這部分商品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高達84%,加征關稅對美國消費者影響較大。
股市棉市回暖,市場稱征稅只會傷害消費者,呼吁盡早結束貿易戰
受中美關系暫緩的消息刺激,全球股市普遍回暖,國際油價大幅上漲創兩周高點,離岸人民幣匯率飆升。蘋果公司股票一度飆升6%,眾多零售商包括Best Buy都應聲大漲,市場認為推遲關稅將拉動第四季度的銷售額。
ICE期棉于8月13日大幅反彈,12月合約逼近60美分,收于近七個交易日高點。鄭棉主力2001合約今日報收12920元/噸,漲1.21%。
全國零售聯合會政府關系高級副總裁大衛·法蘭西說:“雖然我們仍在審查細節,但我們很高興政府在假日季節之前推遲一些關稅并承認這會對美國消費者產生巨大影響。盡管如此,美國企業的不確定性仍在繼續,9月1日生效的關稅將導致美國家庭的成本上升,并使美國經濟放緩。在這個延遲期間,我們敦促政府制定一項有效的戰略,通過與盟友合作解決不公平的貿易行為,而不是使用單方面的關稅來削減美國的就業機會并傷害消費者。”
由代表零售、科技、制造業和農業等150多個美國最大貿易組織支持的全國運動發布了以下聲明:“雖然我們理解一些關稅的延遲,但這清楚地表明,政府承認關稅是美國人支付的稅收。政府似乎明白,玩具、衣服和電子產品等日常用品的稅收在政治上是不受歡迎的,會傷害那些負擔不起的人。不幸的是,今天的公告沒有解決導致不確定性的絕大多數關稅,使農民失業并導致小企業發展減緩。現在是時候達成一項最終結束貿易戰的協議,而不是挑選暫時的贏家和輸家,并將美國經濟作為人質。”
雖然市場對新關稅分兩步實施的做法表示歡迎,但也有一些企業對政府突如其來的轉變,以及又一次因總統的貿易政策而被迫匆忙做出重要商業決策的事實表示沮喪。
美國服裝和鞋類協會總裁Rick Helfenbein稱,關稅-即便被延遲-也是一項“破壞性計劃”:“毫無疑問,這些關稅,包括先前部分征收的關稅,都是由美國公司支付的。他們增加了企業成本和不確定性,迫使公司推遲或取消招聘和投資決策,最終還是影響美國消費者。重新平衡我們與中國的貿易伙伴關系至關重要,對美國公司,消費者和經濟來說,征稅并不是實現目標的唯一途徑。”
“現在為時已晚,而且力度不夠,”哥倫比亞(Columbia SportswearCo.)首席行政官Peter Bragdon表示。“華盛頓的政策制定持續混亂,不連貫,使美國企業很難做規劃。”哥倫比亞的防水登山鞋等鞋類產品仍將在下月面臨10%的關稅。盡管該公司只有10%-15%的產品產自中國,但Bragdon表示專業鞋類的生產很難轉移,該公司已經警告客戶將被迫提高部分價格。
中美貿易摩擦尚未根本性好轉 棉市短期供過于求局面難改
【中信證券對此分析指出】:部分商品暫緩加征關稅,美國給出的理由是考慮到部分商品加稅對國家安全、居民健康等的負面影響,但其主要原因是美國對中國的依賴度極高,對美國消費者負面影響較大。分析認為,部分商品暫緩加征關稅的情形“優于”市場預期,但并非中美貿易摩擦根本性的好轉。首先,中期來看,美方在貿易領域的底牌已不多。其次,互加關稅對美國的邊際成本提升明顯,貿易沖突不會失控,而本次暫緩的商品大都是美國對中國供應依賴較高,或者主要由美國跨國公司在中國加工的品種。但是,本次加稅清單和節奏調整是美方基于自己承受能力的主動調整,并非本輪中美貿易摩擦根本性改善。
【我的農產品網分析認為】:國內棉市基本面仍然比較槽糕,尤其是下游紡織企業需求依然疲弱,中小型紡織企業停產或限產,加之紡織品服裝出口下降,棉市需求面并不支持棉價上漲。目前,國內棉市最大的支撐因素是新年度國儲棉收購價,但如果后期基本面沒有好轉的配合,棉價仍會呈現振蕩局面。在有關部門加強調控進口棉的背景下,國內棉市需更多關注國儲棉的收購與拋售,政策的引導作用將決定棉價的漲跌。從目前棉花消費形勢看,可能出現新年度棉花上市即滿足臨時收儲預案啟動條件的情況。
由于國儲棉收購與拋售數量的大小可以左右國內棉市的供求格局,當前市場特別關注這方面的消息。但港口進口棉及2018/19年皮棉倉單仍然大量積壓,此類皮棉價格相對較低,加上我國棉紡織品出口不暢,國內棉價短期內難以大幅上漲。
綜合分析,2018/2019年度棉花供給壓力將延續至2019/2020年度,龐大的庫存將對中長期棉價構成較大壓制;由于下半年的出口形勢仍看國際關系的發展,訂單預估難以迅速回升,以及棉花價格的國內外差價對于企業利潤的吞噬,紡織行業整體仍不太樂觀;國家收儲政策可能暫時提振新棉價格,但國儲輪庫及拋儲仍對棉價構成潛在壓制,棉價仍將“上下兩難”。(來源 彭博環球財經、證券時報網、航運在線、中國紡織報、我的農產品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