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對外開放變局 四大交易所縱論“互聯互通”
改革發展關鍵年之后,面對的是百年未有之機遇。這一年,中國資本市場正煥發出嶄新的面貌,全球市場參與者如何看待這種變化,能通過什么樣的路徑參與其中?
12月5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粵港澳大灣區總部和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主辦、21世紀經濟報道承辦的“創新與開放的中國資本市場——2019南方財經國際論壇”在廣州市保利洲際酒店舉辦。
此次論壇上專門設置了全球交易所圓桌專場,邀請到了包括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稱上交所)、東京證券交易所、倫敦證券交易所(下稱倫交所)、新加坡交易所在內的全球知名交易所代表。圍繞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以及交易所互聯互通機遇,這些重量級嘉賓各抒己見。
施東輝-甘俊攝
積極推進雙向合作
回顧2019年,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向前邁出一大步,其中交易所間的互聯互通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6月17日,中國證監會和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發布了滬倫通《聯合公告》,原則批準上交所和倫交所開展滬倫通。同日,上交所上市公司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的滬倫通下首只全球存托憑證(GDR)產品在倫交所掛牌交易。
倫交所首席代表艾德華表示,滬倫通早期的評估非常積極,因為這樣的架構扎根在深厚的商業基礎上。
他表示:“目前中國在大力推進國際化,中國企業也在積極地收購,培養新的客戶,進入歐洲和英國的市場。中國企業確實有必要在海外通過募集資金來實現收購。GDR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且成熟的產品,倫敦市場上包括GDR在內的股權產品是被全世界廣為接受的并購貨幣。它符合市場的基本需求,也呼應了全球化的大趨勢。這個產品的推出恰如其時,我們會繼續推進。”
作為中國和海外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重要標志,滬倫通已平穩運行近半年時間。在西向GDR取得一系列進展后,市場人士也在期待,何時能有首單東向CDR?
艾德華坦言,何時出現東向CDR,具體時間表還無法確定,但英國的上市公司很有興趣在中國市場發行CDR。
他指出:“英國公司在中國上市并發行CDR有很強的基本面推動因素。富時100成分股中有些公司大部分收入來自國際市場,很多來自中國市場。英國公司在中國上市交易能增加其知名度,比如會有很多券商研報的覆蓋。這對英國公司來說非常有必要。東向CDR還沒有具體的時間表,不過這確實符合市場的需求。”
除了滬倫通,在歷經近一年的籌備后,2019年6月25日,上交所和日本交易所集團(下稱日交所集團)分別舉行中日ETF互通開通儀式,4只中日ETF互通產品在上交所成功上市。
艾德華-甘俊攝
東京交易所北京辦事處首席代表逯家鄉在圓桌論壇上指出:“ETF互通是非常良好的開端。我們正和上交所就后續如何夯實現有產品,以及未來在哪個領域還可以開展新產品,進行緊鑼密鼓的協商,目前還沒有定論。但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另外,我們與中國相關交易所的合作是全方位的,不局限于單獨的產品,未來還有很多其他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的方式。”
上交所資本市場研究所所長施東輝介紹,上交所的對外開放主要圍繞三個方面推進:
“第一,投資者和資金方面的互聯互通,最有代表性的是2014年推出滬港通,實現境內外投資者雙向投資和資金互聯互通。第二,上市公司融資的互聯互通,2019年6月我們跟倫敦證券交易所啟動了滬倫通,華泰證券發行的首只GDR產品在倫交所掛牌交易,實現了上市公司融資的聯通。第三,通過交易產品實現境內外市場的聯通。上交所的ETF市場非常有特色,我們以前引入了國企股的ETF、恒生指數的ETF,標準普爾500指數ETF,納斯達克100指數ETF,還有德國的DAX30 ETF,今年6月我們和東京證券交易所開啟了中日ETF互通這一合作新模式,4只中日ETF互通產品在上交所成功上市。
而另外一家參加圓桌討論的新加坡交易所則表示,其和境內資本市場合作的方式主要是境內企業到新加坡交易所上市。
新加坡交易所北京辦事處首席代表謝采含說:“新加坡交易所衍生品業務發展得比較好,衍生品業務和證券業務占了交易所收入的一半。另外一個主要業務是數據業務,近年來通過交易的不斷上升,新交所將一些現有數據資源進行包裝,推向市場,這些數據因更大的透明性而具有優勢。”
另外,謝采含提到,目前中國到新交所上市的企業中,房地產企業最多。因為新交所房地產信托較為出名,而且房地產多元化程度非常高,各種資產都會以房地產信托的方式包裝進去,包括一些物流數據中心,也都可以進行資產證券化。
目前,為了重點發展新交所主推的房地產、醫療健康、科技等板塊,新交所會跟上市前的投資平臺,以及場外交易平臺有較多合作,例如外匯、大宗商品場外市場等。
逯家鄉-甘俊攝
注冊制經驗
今年科創板開板,注冊制也在中國資本市場上落地。
從海外交易所的經驗來看,推行注冊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情?艾德華指出,實行注冊制具有突破性意義,但跟其他的項目一樣,風險也是并行的。
對于如何把風險降到最低,他認為,監管和投資者教育非常重要。在信息披露方面,注冊制可以更有效地幫助投資者獲得更全面、更準確的信息披露。除了監管以外,投資者教育也是至關重要的問題。很多的交易所都在做投資者教育,或者提供更多和投資者面對面的機會。倫敦證券交易所有一個專門的服務平臺,通過數據、文檔和視頻等形式,幫助投資者獲取盡可能豐富的信息,以便做出更好的投資選擇。
“我覺得注冊制是一個突破性的創新,我們已經看到中國的投資者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我非常期待未來的發展。”艾德華表示。
逯家鄉也認同,在推進注冊制的同時,投資者教育是一項重點工作,他表示:“在投資者教育方面,一定要和散戶投資者清楚解釋風險是怎么回事,對此東京交易所也做了大量的基礎工作,讓初入市場的投資者能夠了解進入市場之后該如何做。”
另外對于注冊制審核的問題,逯家鄉認為從監管的審批到交易所自身的審批,是發展必然的形式。
逯家鄉表示:“東京交易所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企業上市也是由日本當局來審批,后期伴隨著法規制度不斷的完善,日本當局也將權限下放至交易所層面。但交易所層面的審核必須要將審查機構的獨立性體現出來,日本交易所旗下四個機構中,其中一個重要機構就是專門負責企業上市審核的自律法人。我個人也認為,在建立法律架構前提下的上市審查、或者上市審批的獨立性非常關鍵。”
謝采含-甘俊攝
互聯互通暢想
兩家海外交易所分享了有關注冊制的成熟經驗后,施東輝也分享了上交所在和其他地區交易所互聯互通時獲得的經驗感悟。
施東輝表示,“第一,尊重境外投資者的交易習慣,以及成熟市場通用的規則和實踐。比如我們和倫交所的合作,就考慮了通行的規則和設計,方便投資者在GDR和A股之間進行雙向轉換。第二,不斷完善和優化互聯互通的相關機制和制度安排。第三,注重輸出中國模式和方案,境內市場也有一些好的做法和實踐值得境外市場借鑒,比如中國穿透式的監管,借助技術進步,設置看穿式的賬戶體系,這就為監管帶來非常大的便利。”
暢想未來上交所和其他交易所合作的形式,施東輝表示,“合作是兩個層面的事情,一個是市場層面的合作,一個是兩個交易所之間的合作。”
最后,施東輝介紹:“在具體的合作方式上,上交所主要采取股權投資的形式,2015年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以及德國交易所集團在法蘭克福合資成立了中歐國際交易所,這家交易所目前主要做一些金融產品,跨境的ETF,首只D股青島海爾于2018年10月在中歐所掛牌上市。2017年、2018年我們又分別參股了巴基斯坦的卡拉奇交易所和孟加拉國的達卡交易所,從系統開發、信息互換、產品設計及市場推廣等展開合作。未來,上交所將把握國家新一輪對外開放的戰略機遇,積極推動各項國際業務進程,探索加大國際化程度,建成一個世界級的交易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