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企穩背后4700次增持:重要股東的“去與留”
滬指年底重新站上3000點背后,大股東、董監高為代表的上市公司重要股東的選擇正在顯得格外矚目。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Wind數據以股份變動截止日統計發現,截至12月18日,2200多名重要股東圍繞1179家上市公司開展了共計4700多次的增持行動,涉及資金超過1100億元。而與之對應的是,同期1896家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卻出現了高達2萬多次減持。但從市場表現來看,更多的減持次數并未對A股市場帶來明顯擾動。
在業內人士看來,不少重要股東的離場與此前部分IPO項目背后的凍結股解禁有關,此外亦有一些上市公司大股東受困于資金狀況不得不通過減持等方式來獲得更多的流動性。但今年以來的市場表現顯然證明,正常的市場減持行為并未對A股風險帶來較大沖擊。
值得一提的是,在市場相對較低的估值下,一些國有資本、產業資本卻開始悄然通過舉牌等方式成為上市公司的新大股東,有分析人士認為,伴隨著A股市場活躍度的提高和牛市預期的強化,舉牌現象有望進一步增加。
A股的增減持博弈
在年內第11次突破3000點后,滬指還在死守這一整數關口。
交易所數據顯示,自12月5日以來的10個交易日內,上證指數已累計上漲達4.83%,而創業板指更是上漲達7.09%。
在A股的年內反復中,不少上市公司的重要股東卻有著迥異的態度。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Wind數據發現,截至12月18日,2019年以來2243名重要股東(含大股東及董監高)對1179家上市公司開展了共計多達4589次增持,合計涉及增持股份155.08億股,涉及參考市值達1137.76億元。
其中劉俊君成為今年增持上市公司家數最多的股東主體,增持次數達65次,此外WOO Swee Lian、珠海格力金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廣東省廣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湖北省宏泰國有資本投資運營集團有限公司四名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年內的增持次數緊隨其后,也均超過30次。
“在A股估值偏低的時候適時進行增持,對于維護公司市值和市場穩定會起到重要作用。”北京一家TMT類上市公司董秘表示。
但與此同時,更多的重要股東卻選擇了減持。記者統計發現,今年年內圍繞1896家上市公司共發生重要股東減持次數達20953次,涉及資金高達4135.45億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年內A股公司減持數量較多的原因之一,與2016開始IPO公司的數量增多所導致的創投股東減持潮有關。
“2015年股災導致IPO停了一段時間,2016年IPO的重新回歸常態,導致一些機構股東的原始股三年凍結期面臨終結,一些創投機構客觀上存在變現需求,所以可能會催生較多的減持事件。”北京一家創投機構人士表示,“但這些創投股東由于考慮市場影響,很多也都會選擇大宗或協議等方式,避免因競價交易導致股票價格過度波動,這對于穩定自身的投資業績也不是一件好事。”
減持信息佐證了這一趨勢。數據顯示,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蘇州康博沿江創業投資中心(有限合伙)、深圳市中洲創業投資有限公司、長江成長資本投資有限公司等創投類股東年內均躋身減持次數前十名,其中深創投集團減持次數多達209次。
“允許創投股東在解禁期后有效、合規的退出離場是資本市場投融資功能的正常體現,所以也應該客觀看待這種現象,制度上包容對創投股東的減持,也是對一級市場、創投資本形成的一種鼓勵。”北京一家創投機構人士對此表示,“而且許多創投機構也在通過大宗、協議等方式,降低對市場的影響。”
新舉牌者“伺機”
除創投離場等原因外,另一種減持的發生,則與上市公司大股東應對資金困局的舉措有關。
“主要是2018年股票質押的風險暴露比較多,導致2019年很多券商不太愿意去冒險做股票質押業務,還有一些券商存量問題沒有得到清理,所以也不愿意開展更多增量。”北京一家券商信用融資業務人士表示,“如果沒法通過股票質押獲得融資,那么對大股東來說,適當的減持變現來保證流動性,可能會成為一種不得已的選擇。”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對減持新規進行重修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目前有的大股東因為股票質押拿不到錢,只能等著二級市場減持來獲得流動性,優化自身的資產結構,但一部分股票因為減持新規被凍住了,又沒法通過抵押變現,反而容易加劇其經營困境。”一位接近監管層的券商人士坦言,“適當的修正減持規則,也是對實體經濟的保護。”
雖然2019年內減持的重要股東占了多數,但也有一些資本正在通過舉牌方式伺機成為新的重要股東。
12月6日,青島中程公告稱薈金投資通過旗下兩只私募投資基金累計增持公司股份3747.38萬股,達到總股本5%的舉牌線,而薈金投資穿透后為徐工集團及背后的徐州市國資委。
無獨有偶,12月17日晚間,王府井公告稱公司股東成都工投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下稱成都工投)本月內通過集合競價累計增持1917萬股,占總股本2.47%,增持完成后成都工投對王府井的持股比例達到了5%的舉牌線,工商資料顯示,成都工投系成都國資企業。
而據記者統計發現,今年12月以來已有不少于6家上市公司迎來新的重要股東的舉牌。
在業內人士看來,更多舉牌者的出現和產業資本、地方國資的環伺動,意味著一些上市公司的戰略投資價值正在被進一步看重。
“因為當下許多公司的估值還比較低,一些產業資本、國資可能會根據業務協同性來對一些上市公司進行布局,當然這本身也和看好權益類資產的投資價值有關。”北京一家私募機構負責人表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