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纖行業需求走弱行情下滑 聚酯“大佬”爭搶市場占有率
年關將至又一載。這一年,國內外經濟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化纖行業整體需求走弱,供需矛盾凸顯,市場價格下降,行業贏利狀況下滑。
無論化纖大行情如何,聚酯“大佬”們2019年都是一派忙碌。為了贏得更大優勢,不在未來錯失機會,以龍頭企業為代表的多個細分行業的擴張仍在持續,大型聚酯企業此前幾年投資的民營煉化項目陸續投產,一批聚酯滌綸項目、PTA項目投產。行業的“頭部效應”明顯。
浙石化已搶在19年尾全面投產,三大化纖巨頭:產業鏈最后一環被徹底打通!
最突出的體現是,由大型化纖企業投資的幾大民營煉化項目陸續投產。今年年初以來,恒力煉化、浙江石化、恒逸文萊三大民營煉化項目都在快馬加鞭,做正式投產前最后的“沖刺”。
5月17日,大連長興島產業園區里,“恒力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宣告投產。該項目擁有年產量450萬噸的芳烴聯合裝置,采用先進的AXENS工藝技術,全球規模最大,是新世紀全球石油化工行業的標桿項目。
11月3日,恒逸文萊PMB石油化工項目實現工廠全流程打通和全面投產,順利產出汽油、柴油、航空煤油、PX、苯等產品。
12月4日,恒逸文萊PMB石化項目所生產的首船PX在海南逸盛自建碼頭完成卸貨。繼11月3日實現全流程打通和全面投產以來,該項目在短短1個月時間內接近滿負荷產出。
12月30日,榮盛石化發布公告,4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一期)全面投產。截至目前,項目煉油、芳烴、乙烯及下游化工品裝置等已全面投料試車,打通全流程,已實現穩定運行并生產出合格產品。
從產業發展的邏輯看,這股民營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建設的熱潮不同于之前我國煉化產業項目建設,其重要區別在于:一方面,包括恒力股份、榮盛石化和恒逸石化這幾家上市公司都屬于國內聚酯化纖行業巨頭,都是為了加快構筑“原油加工—PX—PTA、乙二醇—聚酯”全產業一體化協同發展模式,這是產業發展需求;而另一方面,這幾大項目的建設起點高、裝置總體規模與單體規模大、上下游產能協同性強,具備了在全球煉化、石化、聚酯產業鏈領域深度參與國際化競爭的產能優勢和市場基礎,這是市場產能的稟賦。
光大證券曾在一篇關于民營煉化巨頭崛起的行業研究報告中指出,“中國大陸企業有兩大優勢:一是全產業鏈優勢,PX有80%的下游在大陸本土;二是后發的規模優勢和技術優勢。這兩大優勢使得這類民營企業在煉油芳烴路線上,在未來10年內處于全球綜合成本最低的位置”。
目前,我國聚酯化纖產業鏈中下游的聚酯和PTA業務都在全球占據著絕對主導地位,產能產量規模都占到世界總量的60%-80%以上,而最上游的芳烴環節一直受制于人,國內PX進口依存度已經高達60%以上。因此,這幾大民營化纖巨頭都卯著勁加快建設煉化一體化項目,隨著這幾大項目的陸續建成投產,我國石化聚酯化纖全產業鏈受制于人的最后一環將被徹底打通。
大型聚酯企業:開啟聚酯滌綸、PTA項目新一輪投資
在煉化項目陸續投產的基礎上,2019年,以大型聚酯企業為代表,化纖行業開始了PTA項目的新一輪投資,同時,一批新的聚酯滌綸項目宣告投產,還有一批新的聚酯滌綸和新材料項目宣告啟動。
年內,桐昆集團持續深化發展,積極擴大戰略布局,多個項目集中開車,且在多地開始新建項目。2月14日,桐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宣布,與江蘇如東洋口港經濟開發區簽訂投資協議,擬投資160億元,中期規劃建設年產2×250萬噸PTA項目、90萬噸FDY、150萬噸POY項目。
8月,桐昆集團旗下恒騰4期項目聚酯裝置成功開車;恒超年產50萬噸智能化超仿真纖維項目(預計將于2020年9月投產)、鍋爐超低排放節能改造項目,以及佑昌包裝年產1萬噸泡沫板、6萬噸液態二氧化鈦和4000噸乙二醇銻催化劑搬遷擴建項目也集中開工。
10月12日,桐昆集團海鹽高科技新材料產業基地項目在浙江海鹽簽約。該項目位于海鹽經濟開發區,將建設表面活性劑裝置20套、紡織油劑裝置20套,形成年產15萬噸表面活性劑和20萬噸紡絲油劑產能。
10月18日,桐昆集團年產120萬噸乙二醇項目合成氣和蒸汽合作簽約儀式在桐昆集團總部舉行。該項目位于合肥市廬江縣龍橋工業園,將形成年產120萬噸合成氣制乙二醇的產能。12月18日,桐昆北部灣綠色石化一體化產業基地一期年產60萬噸苯乙烯項目開工儀式在廣西欽州港三墩片區舉行。該項目總投資510億元,主要建設年產60萬噸苯乙烯、280萬噸芳烴、500萬噸PTA這3個子項目及相關配套設施。
恒逸集團是又一大擴張主力,該集團今年的擴張不止是并購破產企業,也開始大手筆投建新項目。
4月9日,恒逸石化宣布,旗下全資子公司宿遷逸達新材料有限公司以3.5億元競得江蘇翔盛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名下位于江蘇省宿豫經濟開發區的全部資產。自2017年以來,恒逸石化先后實施了多次并購,新增聚酯產能數百萬噸。7月7日,恒逸集團與欽州市政府在廣西南寧簽署高端綠色化工化纖一體化項目投資合作協議。恒逸集團將在欽州建設己內酰胺-錦綸、PTA-聚酯等項目。該一體化項目的總投資約為450億元,整體建成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約500億元。
恒力集團也是擴張的主力之一。10月25日,恒力集團宣布,將繼續在江蘇南通投資建設3期項目。3期項目總投資約為300億元,預計于2020年年初開工建設。12月1日,貴州省人民政府與恒力集團投資合作備忘錄簽字儀式在貴陽舉行。
恒力集團擬于3年內在貴州投資260億元,擬投資內容包括:在貴陽市建設恒力集團區域總部;在遵義市、赤水市建設恒力紡織新材料產業園,打造其在貴州的高端纖維新材料及高端面料生產基地;對在貴州投資煤化工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等。在PTA方面,恒力石化目前擁有年產660萬噸的PTA產能,PTA擴建項目正在進行,擴建項目投產后,其PTA年產能將增至1160萬噸。
聚酯龍頭企業盛虹集團和新鳳鳴也都在深化布局。5月24日,江蘇虹港石化有限公司宣布,將投資建設240萬噸/年的PTA擴建項目。項目投產后,盛虹集團PTA年產能將達到390萬噸。10月30日,新鳳鳴獨山能源PTA一期年產220萬噸項目開車投產。此外,10月28日,位于越南西寧省鵝油縣福東社福東工業區的越南百宏實業有限公司年產20萬噸聚酯長絲項目投產,百宏石化也正在建設年產250萬噸的PTA項目。
對此,一名業內人士也分析指出:“現階段,聚酯大集團都很拼。從聚酯產業鏈的整體情況看,隨著競爭向產業鏈一體化縱深層面推進,幾家大型聚酯集團都在通過各種形式加快‘跑馬圈地’,并不斷向上延伸產業鏈,增強全產業鏈綜合競爭力,這種態勢也將加快整個聚酯行業再整合。”
民營企業發展道路分化為兩大陣營,芳烴–聚酯產業鏈可能最終走向六大寡頭壟斷的格局
當前,國內聚酯行業形成了以恒力、榮盛、桐昆、恒逸、盛虹、新鳳鳴、三房巷和中國石化等8家企業(集團)為主導,若干中小型企業為補充的行業格局。未來2~3年,國內聚酯產業鏈的擴張表現為完善產業鏈并追求規模效應,從而增強綜合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榮盛、恒力和盛虹的重心都轉向上游,從PTA–聚酯滌綸跨越至更為重資產大規模的煉化行業,意味著其短期內將沒有余力大規模擴張聚酯行業。因此,未來幾年真正聚焦于聚酯行業的僅有桐昆、新鳳鳴和恒逸3家,其中,桐昆和新鳳鳴本身就是行業的領先者,這2家企業一直堅守滌綸長絲主業做精做強,憑借成本優勢在過去幾年行業低谷期也實現了逆勢擴張,逐步拉開了與競爭對手的規模差距,未來在繼續擴建聚酯的同時還將向上游延伸實現原料配套。
綜合來看,本輪煉化窗口打開后,未來三五年內,除中國石化和三房巷之外的聚酯六大巨頭已步入了2條不同的賽道,傳統煉化企業如果不抓住機遇發展,遠期再回頭繼續做聚酯必要性不強,難度也會比較高。聚酯行業桐昆、恒逸、新鳳鳴鼎足而立的局面已愈發清晰,目前六大民營企業聚酯產能合計2008萬噸/年,產能占比37%,預計到2023年產能占比提升至近50%;桐昆、恒逸、新鳳鳴三大民營企業目前產能合計1510萬噸/年,產能占比28%,預計到2023年產能占比提升到33%。
本輪煉化擴產企業下游PTA市場占有率很高(約50%),2020年PTA同步擴產后,PX-PTA-聚酯產業鏈將高度一體化,產業協同帶來的競爭優勢也將更強。未來國內很多小規模、配套單一的PX和PTA裝置將面臨淘汰,芳烴–聚酯產業鏈可能最終走向六大寡頭壟斷的格局,市場競爭由過去的產品競爭向產業鏈競爭轉變。
民營企業新產能的不斷投產,將會快速壓縮傳統企業聚酯原料市場占有率!怎么辦?
從國內石化整體競爭力考慮,建議加強產業鏈統籌聯動,進一步形成競爭合力。目前國內聚酯產業鏈處于擴張和整合階段,尤其是行業內規模較大的聚酯企業,如桐昆、榮盛、恒力、恒逸、盛虹、三房巷和新鳳鳴等,仍在不斷新增或收購聚酯產能,同時將自身的產業鏈向上游原料行業延伸,其中逸盛、恒力已是國內第一和第二大PTA生產企業,榮盛獨資的中金石化可生產PX,榮盛、桐昆參與投資的浙江石化和恒力投資的恒力石化均在向上游煉油產業鏈擴張,可生產PX和MEG,自給自足的能力越來越強。從目前傳統企業PX、PTA和MEG裝置規模、技術情況來看,技術水平和規模(除個別裝置)明顯全面落后于民營企業,競爭力處于劣勢,屬于淘汰產能。
而從傳統企業聚酯產業鏈統籌考慮,可以充分發揮產業鏈仍較完整和多年積累形成的人才、技術等優勢,進一步深入研究和討論PX–PTA–聚酯產業鏈的發展模式,系統整合資源,依托上游,增加原料產能和聚酯產能,提高內部消化聚酯原料PX、PTA和MEG的能力,保障產業鏈健康安全,利用一體化優勢降低成本,提高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
1、繼續在市場或資源聚集區增加PTA產能和聚酯產能,就近消化PX、PTA、MEG產能。
2、將現有規模小的裝置拆除,新建工藝先進、規模大的PTA裝置,消化部分企業剩余PX產能。
3、研究發揮配套優勢、區域優勢和物流優勢,在自有石化工業園區內配套建設智能化聚酯滌綸裝置。
4、加強差異化高附加值聚酯產品開發。重點開發多元共聚(如PETG、陽離子易染)、新型聚酯產品(如PTT/PEN/PBT等)。通過新的投資建設,在上游產能規模適度擴大的同時,提升裝置工藝技術水平,從而降低產品生產成本;在下游產能進一步增長的同時,優化調整產業鏈上下游產能比例,豐富聚酯產品結構,從而繼續增強傳統企業PX–PTA–聚酯產業鏈的競爭能力,延續芳烴產業鏈市場地位。(來源:中國紡織報、網絡)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