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經濟學家Clare McAndrew透視最新環球藝術市場報告
3月6日,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發布了第四版《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報告由著名文化經濟學家、藝術經濟學研究顧問公司Arts Economics創辦人Clare McAndrew博士撰寫。在研究領域,能稱得上“藝術經濟學家”頭銜的人屈指可數。眾所周知,由于大部分的藝術品交易沒有記錄可查,而且買賣人員眾多,因此藝術品市場的交易數據很難得以全面地統計和衡量。Clare McAndrew則是一個例外,她是為數不多的長期對宏觀市場進行評估和研究的藝術經濟學家。
2002年,她在愛爾蘭都柏林圣三一大學取得了經濟學博士學位。隨后她移居達拉斯,擔任時裝精品咨詢公司Kusin&Co.的首席經濟學家。在那里,她和曾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擔任策展人的公司創始人David Kusin開始了正式的藝術品市場評估工作,逐漸邁向了現在的藝術市場年度數據統計之路。在2005年至2015年間,她為TEFAF歐洲藝術基金會就全球藝術市場撰寫年度宏觀經濟報告。
自2016年以來,這一年度全球藝術市場研究報告由巴塞爾藝術展和瑞銀集團冠名委托制作,而《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以下稱為“報告”)至今已成為全球藝術和古董市場主要趨勢的行業基準報告。對此,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了Clare McAndrew,挖掘2019年報告中重要數據背后的成因,并解讀藝術市場的新趨勢。
Clare McAndrew。資料圖
市場前行審慎穩健
“如果只能用一句話概括2019年的藝術市場,我認為它實際是相當穩健的。如果從2000年看來,市場確實總體走向下坡路,下降了5%。但從2020年這充滿著危機的一年回看,2019年總體而言既審慎又平穩。”Clare總結道。
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藝術品和古董的銷售額相比2018年下降了5%至641億美元,但市場總體恢復到略高于2017年的表現水平。美國、英國和中國分別位列全球主要藝術中心市場的前三位。其中,美國市場在2019年的銷售額同比下降5%至283億美元,但按價值計算美國占據全球銷售總額的44%,處于其歷史第二高的水平,穩坐全球藝術市場首位。名列第二的英國由于受到脫歐的影響,在經歷了兩年的穩定增長后,去年下降了9%至127億美元。排在第三位的中國在2019年銷售額下降了10%至117億美元,這是銷售額連續第二年下降,但在市場價值方面依然占全球市場的18%。
位列三甲的主要市場中,中國市場的總體銷售額下降幅度最大。Clare對記者分析,2019年中國的GDP增速進入平穩,同時也有中美貿易摩擦的因素,外部需求被弱化。2019年中國內地主要拍賣市場銷售額同比下降了9%,而中國香港地區的銷售額更是急劇下挫了25%。盡管現在看來中國藝術品市場正起伏不定,但Clare卻認為:“這讓它變得越發接近一個正規而成熟的市場。”
鏈接感讓實體藝博會勃發生機
報告估算,2019年畫廊和經銷商的銷售額達368億美元,同比增長超2%。接受調查的經銷商表示,由于目前買家群體持續飽和,尋找新買家成為了在2019年面臨的最大挑戰。他們坦言,在過去十年,經銷商為了不斷吸納來自不同地域的新客戶,他們需要應對包括文化差異、語言障礙、付款周期和折扣等各種各樣的實際挑戰,才能確保銷售不會停滯。但展望2020年,僅22%的經銷商預期銷售將會下降,有40%的經銷商保持樂觀的態度,認為市場將會上升。
藝術博覽會作為藝術品交易和連接賣家與買家的另一重要渠道,增速亦十分驚人。據統計,在2000年,全球國際級藝博會的數量為55場,而在短短的19年后,數量已激增至300場,其中不乏中國臺北當代和新加坡S.E.A Focus等一系列新生代藝博會。報告還發現,2019年藝博會總銷售額達166億美元,其中有15%的銷售發生于博覽會之前,64%發生在博覽會期間,還有21%的交易是在博覽會后完成。
Clare指出,時至今日,盡管人們有了線上的購藏渠道,但實體藝博會所能提供的“社群鏈接感”依然是無可替代的。她說:“雖然重量級的藏家早在藝博會開始前已收到展品信息,但他們并不會急于進行實際交易。他們依然希望能親臨展會現場,感受成為藝術社群中的一分子,人們都希望被別人看到。而對參展商而言,很多社交和商業關系都需要親自培養,與收藏家面對面交流正是其中一種方式。”
千禧一代成“網購”主力
從藝術品交易的第三大主要渠道——拍賣的角度看,由于全球主要拍賣中心的銷售集體遇冷,報告顯示2019年裝飾藝術和古董作品的公開拍賣銷售額同比下跌17%至242億美元,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私人拍賣反而有所增長。對此,Clare解釋道:“當人們意識到市場經濟狀況不佳且通常是大環境比較悲觀或不確定時,人們傾向于避開公開拍賣部門,因為如果這件拍品最終流拍,會給公眾留下‘賣不出’或者‘廉價’的印象,以后會很難再次售出該件作品。因此,人們更傾向于去私營機構進行私下的談判。無論最后是否出售,都不會給公眾留下印記。
在經濟形勢非常樂觀的時候,進行公開拍賣可能得到超出預期的競價式起飛;但當經濟形勢不好,不確定性增加,人們就會傾向于轉向畫廊銷售。”
在拍品類型方面,戰后和當代藝術品占2019年藝術品拍賣市場上最大的份額,約占拍賣總值的一半;近20年創作的現代藝術品緊隨其后,約占拍賣總值的四分之一;排在后面的是印象派與后印象派,占比最小的是古典大師的作品(7%)。而性別差異仍然是2019年報告關注的重點,研究團隊發現,主要畫廊在2019年代理的藝術家中有44%是女性,同比增長8%。這些女性藝術家在總銷售額中所占的比例也不斷上升,平均為40%(2018年為32%)。
可見,盡管尚未能達成完全的性別平衡,但許多畫廊和機構都為應對近年來的失衡做出了積極的改變。
除了畫廊與經銷商、藝博會和拍賣會這三個主要藝術品交易平臺之外,報告還特別提到在過去的十年,在線藝術品交易有了實質性的增長。與過去幾年一樣,在線市場主要專注于大量低價藝術品的銷售,即使在占領了主導地位的在線拍賣領域,交易主要還是圍繞低價藝術品藏品和奢侈品,大型且價格昂貴的藝術品通常不在網上出售。報告指出,2019年藝術品和古董的在線銷售額為59億美元,同比下降2%,占藝術品市場銷售額的9%。
其中,千禧一代收藏家是在線渠道的忠實擁躉,高達92%的人都曾經試過在線購買藝術品。而在他們之中,36%的人為在線購買的單件藝術品支付五萬美元以上,9%的人花費了一百萬美元以上。
Clare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由于線上銷售總體處于穩步上升階段,今年通過在線平臺完成的交易量總體定會有所增長。而今年恰逢新冠疫情爆發,許多藝博會紛紛開啟了線上展廳和線上銷售渠道,我們更有理由相信線上銷售的增長將是市場必然趨勢。她說:“我認為這正好是一個測試期,在這場危機過后,市場篩選過的可行的渠道都會保留下來,并被納入常態化。”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