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最后的雷:195份“非標”財報出爐 大華、立信出手最多
5月6日,豫金剛石三名獨立董事回復了深交所問詢函,對豫金剛石年報“不保真”情況進行說明。
上周,2019年年報最大“雷坑”之一的豫金剛石年度報告出爐,但卻受到審計機構、獨立董事的質疑。審計機構亞太會計師事務所對其出具了保留意見,直指豫金剛石“預計負債計提的恰當性”“抵賬及資產減值的適當性”等無法判斷。
同時,在董事會上,豫金剛石獨立董事張凌、尹效華對《關于<2019年年度報告>及其摘要的議案》投反對票,其中尹效華更直指公司“有謹慎性原則濫用的嫌疑”“存貨中預付款抵賬物品是字畫,估值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股權轉讓款去向不明”等問題。
不過,至截稿時,記者未能聯系到上述獨董對事件進行進一步解釋。
豫金剛石年報的遭遇,揭開了年報披露季“非標”意見潮的一角。截至4月30日,除127家企業因疫情等原因年報延期披露外,滬深兩市3711家上市公司年報出爐,其中有195家企業被出具“非標意見”,占比為5.25%。
“非標意見根據嚴重程度,對公司的經營的影響是不同的,其中否定意見或無法表示意見影響嚴重一些,會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甚至面臨退市,保留意見和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的影響相對較小,但也會引起投資人的關注。”華南一名中型券商投行人士受訪指出。
再現“非標”潮
195家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非標意見”的上市公司中,其中被出具保留意見的85家、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91家、無法表示意見19家,無否定意見報告。
2016年、2017年、2018年,被出具非標意見的上市公司分別為96家、118家和217家,由于尚有百余家上市公司未披露2019年年報,所以2019年年報非標意見是否會超越2018年尚無法下結論,不過整體來看,近兩年審計機構出具非標意見的數量大幅提升。
“新《證券法》對中介審計機構的責任設定了一些很明確的追責條款,對高管的責任也更明確;此前爆雷的一些企業中,部分審計機構也出現比較多被連帶(處罰)的現象,審計機構(在出具意見時)會更謹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受訪指出。
近年來,監管機構不斷強化中介機構事中事后監管、加大違法違規處罰力度。2019年全年,有10家中介機構被處罰,涉及大信、眾華、興華等知名會計師事務所。
面對與日俱增的壓力,審計機構的業務生態也日趨嚴格。華南一家大型審計機構人士對記者指出:“我們一般發現可能出非標就撤場不做了,出非標了客戶可能就賴賬不付錢了,而且后續監管機構查底稿的話工作量很大。”
華南一名前上市公司董秘也指出:“底線之下應該沒有太大的博弈空間。如果處于模糊地帶,上市公司和審核機構都會聽取監管部門的聲音或者預判監管部門的導向。”
具體來看,195份非標意見的出具方來源于36家審計機構,其中出具“非標意見”最多的分別為大華會計師事務所與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分別對23家上市公司出具非標意見,緊隨其后的則是亞太(集團)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15份非標意見,其中豫金剛石、獐子島都是由亞太審計的企業。
分行業來看,2019年的非標企業主要集中在了傳媒、機械設備、電氣設備、化工等領域,分別有21家、21家、12家、11家企業被出具非標意見。其中行業景氣度差、備受商譽拖累的傳媒、計算機等輕資產行業更是成為“非標”意見高發地,樂視網、華誼兄弟、歡瑞世紀、唐德影視、粵傳媒等企業都被出具了非標意見。
風險事項多發
2019年被出具非標意見的各大上市公司群體,涉及的財務問題各異。
主要包括無法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公司經營能力出現重大問題,持續經營能力存疑;重大法律訴訟、行政調查或其他重大不確定性等。
如*ST信威就存在“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未能有效運行致使未能實施必要的審計程序”,導致“無法取得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判斷相關財務報表項目是否存在重大錯報,亦無法確定是否有必要作出調整建議,以及無法確定應調整的金額”“與持續經營相關的多項重大不確定性”等問題。
而在這些非標意見的背后,上市公司往往還存在違規擔保、重大訴訟、資金緊張、銀行賬戶凍結、連續多年虧損、主業經營幾乎停滯、關聯交易、資金占用、損失計提合理性存疑等常見的A股風險事項。
如前述豫金剛石,截至2019年底,豫金剛石由于借款、擔保及其他重大承諾涉及訴訟42項,涉訴金額38.60億元,相關法院裁定凍結、查封豫金剛石銀行存款、土地、股權及其他資產12.18億元。因訴訟事項公司確認扣劃損失2.67億元,確認應付款項3.53億元。
根據記者統計,目前被出具非標意見的195家上市公司中,有124家企業都出現虧損,其中75家企業虧損在5億元以上,55家企業虧損超過10億,*ST鹽湖、*ST信威和樂視網虧損超過百億。
盈利企業中,海航科技、海航控股的凈利潤水平最高,分別達到了8.69億元和7.55億元,但受控股股東海航集團的影響,兩家公司的債務問題也引發市場關注,且均被審計機構出具了“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
截至 2019年末,海航科技的貨幣資金余額計人民幣63.1億元,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卻分別高達19.9億元和265.1億元;海航控股的流動負債也超過了流動資產約700億元。 (編輯:巫燕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