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命中率25%:青松基金的教育投資方法論
“創始人從0到1,需要的是對行業的認知、有戰斗力。要能走到終局,還要看創始人的品行和格局。”步入教育投資領域七年后,青松基金創始合伙人董占斌總結說。
青松基金成立于2012年,團隊以萬小時行研和穩準狠的風格著稱。團隊共管理著4期總規模為20億元的人民幣基金,在文化教育、大消費、創新科技及應用三大領域累計投資近170家初創企業,其中在教育領域的代表案例包括掌門教育、松鼠AI、洋蔥學院等。
截至今年4月底,青松基金在教育領域的16家被投企業中先后有四家躋身獨角獸企業行列,曾創下投資項目平均年增值500%的戰績;在多個教育領域的代表案例中,青松基金都是企業的首家外部機構投資方。
今年5月,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董占斌,話題主要圍繞青松基金教育投資邏輯、對教育市場的觀察、給當下創業者的建議展開。
新冠肺炎疫情推動了在線教育市場滲透率的加速提升,但各賽道企業間的競爭也在加大。董占斌認為,教育初創企業在新流量獲取的同時也需尤其重視課程和系統的研發,從企業整體經營層面更積極主動地進行現金流管理和業務調整布局。
25%獨角獸命中率背后
2019年初,掌門教育宣布完成規模為3.5億美元的E-1輪融資,創下截至當時K12在線一對一全科輔導賽道最高單筆融資額。
掌門教育的首筆融資是來自青松基金數百萬元的天使輪投資。當時掌門教育還是名為“掌門新銳”的線下教育機構,公司在青松基金的資金支持下一方面正式啟幕全國業務布局,另一方面開始了線上業務拓展。
和對掌門教育的投資一樣,青松基金在掌門教育、松鼠AI、論答、道遠教育等半數的教育項目中都是公司最早的外部機構投資方。
青松基金創始團隊的早期投資基因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末。青松基金創始合伙人劉曉松是騰訊的首位天使投資人,他和蘇蔚、董占斌共同創辦的青松基金也是國內最早的機構天使之一。
青松基金從2014年的二期基金正式布局教育領域,創下了“100%的成功率、項目平均年增值500%”的紀錄。劉曉松在2017年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將青松基金的成績歸因于對“萬小時行研”的堅持:“在深入行業研究的基礎上,比市場‘早看半步’。”
董占斌在本次接受采訪時補充說,青松基金的勝率還得益于對“人”和“事”的判斷、以及以終為始的終局思維。他以對掌門教育投資舉例說,當時被公司創始團隊打動主要之一是因為張翼提到的“一對一是模擬了線下場景,把教育服務搬到線上,因此可以產生大規模營收”。
在青松基金看來,在線教育領域各細分賽道最終還將是由一家頭部企業占據絕大部分份額。而如今,在線教育行業的頭部效應已越發明顯,已上市教育企業在各自主打領域的表現也印證了這一點。
新基金從天使覆蓋至B輪
青松基金從2014年開始跨入教育投資領域,投資階段仍集中在天使輪和A輪。2017年,青松基金和StarVC共同領投了數理思維項目洋蔥學院的B輪融資,這成為青松基金最早的B輪投資項目。
梳理青松基金2019年的投資可以發現,團隊共向20個項目投資約3億元,其中85%的項目融資領投方,基金的投資階段也已經覆蓋到從天使到B輪的多個階段。除綜合主基金外,團隊還成立了規模為3億元的科技主題行業基金。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青松基金正在募集的第四期人民幣基金將專注在新消費領域和新科技及應用兩大領域,對文化教育的投資將分別從科技和消費兩個角度進行,投資階段仍將保持從天使覆蓋至B輪階段。
對于VC投資人來說,市場低潮期正是出手的好時機。2019年本土VC基金募資和投資雙降的大環境下,青松基金全年的投資數量和投資總額均呈上升狀態。
談到2020年國內創投市場,董占斌認為將呈現先抑后揚的態勢。也就是說,下半年疫情影響減弱、二級市場活躍度持續的情況下,將呈現出投資和退出相對活躍的市場形勢。
具體到教育板塊的投資,他介紹,團隊正在關注包括職業教育和素質教育在內的細分賽道,并提示說:“過去80分的項目投資人就投了,現在只有讓我們眼前一亮的項目才能得到投資。”
在董占斌看來,在線教育各賽道的競爭是綜合能力的比拼,包括AI、VR、AR在內的新技術應用和包括微信生態在內的渠道變革正在給初創企業帶來新的可能。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