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概念股的“冰與火”
北斗系統實現全球組網后,這條產值千億的產業鏈正在進入“軍轉民”的爆發期,而此時產業鏈的增長重心將向中下游領域傾斜。
6月23日,北斗三號最后一顆組網衛星成功發射,北斗三號系統完成全球組網,北斗建設的“三步走”戰略正式收官。
從上個世紀80年代提出設想,到北斗一號正式啟動建設,再到如今全球組網完成,我國北斗產業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上游突破封鎖、中下游應用拓展市場有待釋放的格局。這同時也意味著,持續十年之久的“北斗概念股”方向也將迎來新的轉變。
一位券商分析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北斗系統實現全球組網后,這條產值千億的產業鏈正在進入“軍轉民”的爆發期,而此時產業鏈的增長重心將向中下游領域傾斜。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市場潛力廣闊,但全球組網的北斗系統目前在產業鏈成熟度、市場認可度等方面仍然存在提升空間,這對產業鏈上各家公司業績的可持續性形成考驗。
事實上,這也符合過往資本市場對概念股的炒作路徑——從早期關注題材到中后期回歸基本面。而一眾“北斗概念股”們在產業鏈日趨完善的過程中也經歷了時間的篩選:有的業績穩步增長,有的持續虧損,有的則改頭換面······
“北斗熱”下的尷尬
自2009年國務院確定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實現“軍民共用”“協調發展”等統籌軍用與民用的總體要求后,我國北斗產業的發展進入新的階段。2013年,《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發布,更是在國內掀起了一波北斗產業園的建設熱潮。但根據業內一家第三方智庫機構的調研,截至目前我國40余座北斗產業園中,建成并投入運行的不足一半。早期的野蠻生長之后,部分北斗產業園“露出了馬腳”。
2020年6月9日至10日,阿里拍賣平臺上原計劃上架重慶兩江新區水土啟動區組團二處在建工程房地產的司法拍賣。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詢發現,這兩處起拍價累計為1.54億元的房產,正是位于重慶北斗產業園一期項目處。這座曾將2020年目標產值設為500億元的產業園,已經爛尾數年。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面對北斗產業過熱的現象,北斗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中科院院士楊元喜數年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直言“看不懂、不理解”。他表示,很多省市利用北斗產業園區的招牌到處圈地,并不是真正為北斗導航產業服務,真正的北斗導航不需要太多廠房。
這只是近些年來市場對于“北斗熱”過激反應的一次縮影。2018年,一場烏龍炒作甚至在A股上演。
2018年被視作北斗產業爆發的高價值元年。這一年,我國北斗產業進入加速發展期:一方面,北斗衛星進入了密集發射期,另一方面北斗三號系統按計劃需在2018年底實現對“一帶一路”地區全覆蓋。
然而,大熱之下必有反常。同年,一款名叫“北斗地圖APP”的產品卻引發了一場爭議。
當年4月9日,多家媒體報道稱“北斗地圖APP”將于5月1日上線,該產品導航功能可精確到1米以內,能夠清晰定位到具體車道。后來的事實卻令人大跌眼鏡。經業內人士辟謠,“北斗地圖APP”與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并沒有直接關系,這只是借助“北斗”之名而興起的一場營銷。
更令人咋舌的是,產品發布的消息很快發酵到A股市場,并被市場所認可。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翻閱當日研報發現,多家券商機構曾針對“‘北斗地圖APP’上線”的消息進行了點評。有機構將該產品稱為“北斗高精度定位正式應用,民用2C端市場有望打開”;有機構則稱“北斗地圖APP的落地運行,有望進一步推動北斗系統從軍用市場延伸到空間更大的大眾消費市場,產業前景廣闊值得期待”。受此影響,萬得衛星導航指數(884087,WI)4月9日當天暴漲超過7%。
“北斗概念股”熱炒十多年,曾涌現出一家又一家“蹭熱點”的公司,美年健康的前身江蘇三友便是其中一家。
2007年,江蘇三友與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等合作方簽訂了北斗衛星系統應用設備產業化項目合作協議。同年,其出資375萬元,與上海江楚星宇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設立江蘇北斗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江蘇北斗),用于北斗衛星系統應用設備研發、制造和銷售。
成立7年來,江蘇北斗的發展不盡如人意。截至2013年底,該公司資不抵債。2014年9月,江蘇三友宣布對該子公司進行破產清算,并表示重新聚焦服裝主業。至此,該公司多元化戰略宣告失敗,并不久之后走上了“賣殼之路”。
而最新出來“打擦邊球”的是股價持續低迷的博通集成。
這家以提供無線通訊射頻芯片和解決方案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于今年5月14日發布定增方案,擬募資7.6億元用于智慧交通與智能駕駛研發及產業化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在回應投資者的提問時,該公司表示,“北斗/GPS雙模接收機SoC是公司募投項目之一”,但目前尚未實現產品落地。
陷入虧損的龍頭公司
綜合多家券商的研報,中國衛星、海格通信、北斗星通、華力創通、合眾思壯、振芯科技、中海達、四維圖新等成為北斗產業鏈中各環節的龍頭公司。這其中,實現產業鏈上中下游覆蓋的共有五家,分別是中國衛星、海格通信、北斗星通、合眾思壯以及振芯科技。
前述券商分析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北斗產業鏈的爆發有著較為明顯的次序特征,如由軍用向民用開放,由國內向國外推廣。受此影響,早期在軍、警等特殊應用領域實現落地的公司業績最先受益。但隨著北斗三號全球組網的實現,未來更大的增值空間一定是向民用以及大眾行業市場轉移。
《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2020)》(下稱《白皮書》)顯示,2019年,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產業市場營收趨于穩定,產業鏈上游、中游的產值占比分別為9.92%和45.85%,呈下降趨勢;下游產值占比達到44.23%,增長快速。
與此同時,《白皮書》還指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5年來,在各分類應用業務中,車輛監控、信息服務、車輛導航等占據了85%的份額;在作為專業行業應用的授時、海用、測繪、軍用類業務占據份額僅為8%。這一系列數據表明,北斗產業鏈的新增市場空間將在中下游的民用市場。
北斗三號的全球組網,加速我國北斗產業增長重心向中下游市場滲透。龍頭公司們實現全產業鏈覆蓋后,具備先發優勢。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部分龍頭公司近些年來卻陷入虧損的境地,負重前行。
北斗導航系統應用的深化,對于合眾思壯而言是一個好消息。但這家在北斗高精度方面處于市場領先地位并布局全產業鏈的公司,在2019年卻遭遇上市以來最大的虧損。財務數據顯示,合眾思壯去年實現營業收入15.48億元,同比下滑32.66%;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虧損10.61億元,同比下滑654.01%。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2019年度報告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今年一季度,合眾思壯業績繼續承壓。1月至3月,該公司虧損1.24億元。
同樣遭遇業績壓力的還有北斗星通。
作為我國衛星導航產業首家上市公司,北斗星通以推動北斗產業化應用、助力導航產業發展為目標。并且,自2007年上市以來就成為券商推薦“北斗概念股”時的香餑餑。但2019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87億元,同比下滑2.10%;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51億元,同比下降710.59%。
對于去年的虧損,該公司將原因歸結為計提資產減值金額。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該公司主要通過外延式并購不斷擴大業務規模,這種方式效果立竿見影,但由此積累的大額商譽卻存在“爆雷”風險。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2019年,北斗星通一次性計提資產減值金額近7億元。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統計,2019年度同樣虧損的北斗龍頭概念股還包括華力創通、振芯科技。這其中,華力創通去年虧損1.48億元,振芯科技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虧損0.20億元。
事實上,即便北斗系統的全球組網將使得民用市場大熱,也有機構認為民用市場的拓展存在不及預期的風險。
萬聯證券提示稱,研發難度加大、終端外形異常、電池尺寸過大、生產成本過高等一系列問題,會制約北斗民用市場的建設。另外,北斗民用市場缺乏相關法律法規,市場如不加規范,無論是開發商還是運營商都或會面臨一定的經營困難風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