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踩雷 境外業務能否為海通證券分類評價加分?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業內人士處獲悉,2020年度券商分類評價工作近日已經啟動,目前,證監局已向轄區券商下發自評通知,券商要在7月17日之前完成自評工作。
其中,券商分類評價A、B、C三大類別公司的比例,從去年的40%、50%、10%,調整為今年的50%、40%、10%。
券商自評或會參照證監會近日修改的《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在這一評分規則下,有機構已測算出,華泰證券、國泰君安、中信證券、中金公司、廣發證券、海通證券、中信建投、招商證券等券商加分數均超過10分。
根據申萬宏源統計的數據,在營業收入、經紀業務、承銷保薦、財務顧問、資產管理、機構交易、財富管理、盈利能力、IT投入等評價板塊中,均有多家券商能獲得或多或少的評分,唯獨在境外收入板塊,僅海通證券、中金公司、中信證券、華泰證券4家券商可獲得加分。
其中,海通證券和中金公司各加1分;中信證券和華泰證券各加0.5分。
該加分測算的規則,來自《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中的“證券公司上一年度境外子公司證券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達到30%、20%、10%,且營業收入位于行業中位數以上的,分別加2分、1分、0.5分”。
縱觀全市場券商的2019年經營數據,境外子公司2019年度證券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比例前5名的分別是:海通證券(26.12%)、中金公司(24.50%)、中信證券(11.09%)、華泰證券(10.75%)、信達證券(9.39%)。
以外資共建為始的中金公司,自成立之初就在海外業務上有所耕耘,常年成為本土券商的“海外代表”。
相比而言,缺乏“中”字頭基因的海通證券,2019年境外子公司營收占比超越中金公司成為“海外一哥”,頗有些“后來居上”的意味。2019年,以海通國際為主要載體的境外業務,多板塊均為海通證券謀得了不錯的成績。
以海通整體最為擅長的投行業務為例,海通國際在全球市場共完成了49個IPO項目和58個股權融資項目,在香港市場分別完成了44個IPO項目和48個股權融資項目,兩項均位列香港全體投行第一。
此外,海通國際參與了瑞幸咖啡的IPO項目,成為去年亞洲公司在納斯達克交易所第二大規模的IPO。這一項目中,另一聯合保薦的中資投行則是中金公司。
滿滿的成績背后,是海通證券的激進擴張。
比如被海通國際視為高光成就的瑞幸咖啡IPO項目,在年初便深陷財務造假的漩渦。連帶作為主承銷商的海通國際和中金公司被推上輿論風口。
事實上,不僅是投行部門在這場造假事件中將要承擔相應責任,其研究部門對瑞幸咖啡的看多點評,也部分顯示著服務二級市場的研究部,對服務一級市場的投行部門存在著某種“配合支持”。
有券商人士認為,“也不是說二級部門不能覆蓋這個公司,但這個報告本身沒有顯示出該有的嚴謹,更像‘打配合’。券商的一二級業務從理論上來說應該有防火墻進行隔離。”
除了瑞幸咖啡之外,2019年以來,海通國際已先后踩雷漢能集團、星美控股、中國智慧能源、平安證券集團控股等多家公司,包括持股暴跌、債券違約等。這些部分說明海通證券在高速擴張海外業務的同時,風控上存在一定的薄弱。
“雖然鼓勵券商發展海外業務,但本土券商在發展境外業務時可能略顯激進,僅從經營結果來對券商分類評價加分可能并不十分合適。去年某家券商海外業務踩雷,整個部門獎金被取消,但是目前媒體和監管對券商境外業務的關注還是相對比較欠缺,所以沒有引發特別大的討論。”上述券商人士對此分析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