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家科創板企業擬套現超百億 中微公司首嘗詢價轉讓減持新解法
7月22日,科創板迎來一周歲生日的同時,首批上市的公司也迎來解禁。7月23日、24日,多家公司的減持計劃陸續而至。
實際上,從此前分析人士的預判來看,市場對此次減持已有預期。“由于此次解禁的多為核心技術人員、一級市場的投資機構等,減持意愿或相對較強,短期內股價可能面臨一定擾動。”一位分析人士曾對記者表示。
從7月24日的股價走勢來看,科創50指數跌幅達7.02%,嘉元科技、光峰科技、西部超導三只宣布減持計劃的個股跌幅均在10%以上。不過,股價走低并不全然由減持引起,受外部消息影響,當日大盤整體走弱,三大指數紛紛下跌。
面對當下的境況,有機構人士表示,目前市場積累了較多恐慌情緒,公司股價回調較多,就算有減持計劃的機構或許也會再作觀察。
值得注意的是,考慮到減持對二級市場的沖擊,科創板在設計制度之初,就在減持制度上有所突破,即試點向特定機構投資者詢價轉讓的機制(詢價轉讓機制)。7月23日深夜,中微公司9名股東“試水”詢價轉讓,率先求解科創板“減持題”。
7月23日晚間,共有9家科創板公司陸續披露減持計劃。圖視覺中國
合計減持市值超百億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7月23日晚間,共有9家科創板公司陸續披露減持計劃。這次解禁的股份主要為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和首發戰略配售限售股份。
其中,西部超導、容百科技、瀚川智能、沃爾德、光峰科技等8家公司股東以集中競價、大宗交易的方式進行減持,而中微公司則選擇詢價轉讓制度。
其中,減持股份占總股本比例最高的是西部超導,該公司四位股東中信金屬、深創投、陜西成長新興及陜西成長新材料擬合計減持股份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4%。減持原因包括補充運營資金、自身資金需要、自身投資運作安排等。按當日收盤價計,西部超導股東減持的金額大概在20.95億元。
容百科技的多名股東擬合計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總股本的11.95%,以當日收盤價計,減持金額約為16.42億元,減持原因均為自身資金需求。
按減持股份占比來看,沃爾德、光峰科技、嘉元科技也均超過5%,減持金額分別為3.82億元、10.85億元、9.6億元。
其余公司減持比例不超過5%,瀚川智能、樂鑫科技的減持股份均不超過總股本的3%,減持金額分別為1.33億元、4.27億元。新光光電減持比例最低,為不超過總股本的1.49%,減持金額為0.66億元。
與上述公司不同的是,據中微公司披露股東詢價轉讓計劃書,置都(上海)投資中心(有限合伙)、嘉興悅橙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9名股東擬通過詢價方式轉讓公司2.66%股份,按照178元/股的底價計算,合計減持金額約為25.33億元。
就在7月24日晚,第二批科創板公司減持接踵而至。航天宏圖、天宜上佳發布減持公告,前者股東減持比例不超過5.43%,后者減持比例不超過11.3%。按照7月24日收盤價計,減持金額分別為4.15億元、11.11億元。
也就是說,這11家科創板公司股東減持金額共計約為108.49億元。
減持向來是股價的試金石。7月24日,嘉元科技跌11.43%,為123天內最大跌幅;光峰科技跌11.01%,西部超導跌10.44%,均是172天內最大跌幅。
對于科創板當天的股價表現,一位策略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減持所帶來的市場恐慌情緒確實存在,但當天科創板大跌也不能僅僅歸因于減持,中美關系出現新的博弈、前期積累較高帶來的短期獲利回吐壓力等,都是造成出現短期調整的原因。”
該人士進一步表示,“目前位置需要防范的是頻繁的減持公告的溢出效應,對科創板乃至估值較高的科創主題的壓力。短期擾動無法避免,但持續大幅沖擊的可能性較小,對個股影響大于整體股市影響。”
首單詢價轉讓出爐
談及減持對市場造成的壓力,在本輪減持中,一個頗具亮點的制度創新就是詢價轉讓機制。
中微公司披露的股東詢價轉讓計劃書顯示,9名股東擬通過詢價方式轉讓公司2.66%股份。科創板詢價轉讓規則設計了“7折”底價,此次中微公司9名股東拋出的轉讓價格下限為178元/股,為前20個交易日股價均價的73.49%,為7月23日收盤價的86.73%。其中,8名股東委托中信證券擬轉讓1.66%股份、1名股東委托中金公司擬轉讓1%的股份。
熟悉此案例的市場人士指出,“上述價格并非最終轉讓價格,還需經過詢價,最終價格或會高于這個價格,真正體現了市場博弈的力量。”
中微公司是本次科創板首批解禁規模最大的企業,解禁市值約398億元。此次是第一批次進行詢價轉讓制度的落地嘗試。
興橙投資是中微公司的主要股東,也是本次解禁后持股比例最高的機構股東,公司董事長陳曉飛在受訪時表示,“興橙資本是中微公司一路成長的見證者和推動者,暫時的減持是為了背后LP投資人回報的需要,公司近年來深耕半導體產業投資,LP的資金將繼續投入到更多的半導體企業中。”
一位資深投行人士對此評價稱:采用詢價轉讓,既解決了特定股東們的減持需求問題,也避免了直接對二級市場的沖擊,還讓市場參與者自主決定交易價格不再扭曲價格。
以往,A股往往“談減持而色變”,大股東利用信息優勢、資金優勢在二級市場大肆套現。而科創板的詢價轉讓制度設計時則不再以“能不能減持”為取向,而是從動機入手,承認股東大額減持的客觀需求,將減持中性看待為市場交易機制運行的一部分。
在該投行人士看來,不同減持方式各有利弊,直接減持的規模有限,但減持價格可能會更高。詢價轉讓可以減少對市場沖擊,減持量也可以更大,但減持價格可能會低一些,且需要支付相應費用,這一針對存量市場減持題做出的針對性安排,具體實施起來的效果如何,勢必還需要經過市場試煉。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