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戰投”政策“剎車”早有跡象 57家上市公司再融資方案或需調整
采用鎖定期為18個月、以基準日股價的8折鎖價引入戰略投資者方案(以下簡稱“18+8戰投”方案)進行再融資的上市公司,迎來密集的方案修訂潮。
7月22日晚,“定增新規戰投第一單”凱萊英修訂了再融資方案,將鎖價引入戰投方式修改為詢價定增,認購對象也由高瓴資本“唯一認購”修改成“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
在此之前,凱萊英對于“高瓴資本是否能被認定為戰略投資者”已經展開了細致的論證。
7月23日,凱萊英低開逾4%,但隨后跌幅收窄,結合當天收盤,凱萊英上漲0.78%。
這一信號,讓不少市場人士大呼“投資風向變化”“18+8戰投被按暫停鍵”。
事實上,早在6月初,九強生物、中成股份調整再融資方案,戰略投資人自愿延長鎖定期至36個月時,市場就已嗅到了如今的局面。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此前報道《A股再融資再起波瀾:鎖定期延長審批更快?認購對象“自愿”鎖三年引爭議》,曾透露,上市公司宣布戰投鎖定期變更是與監管部門溝通后的結果。
凱萊英定增生變再度引發市場嘩然。
7月23日,華南一名中型券商投行人士也向記者確認:“是有窗口指導”“之前我們就感覺不對,改競價了”。
早在7月13日晚,康辰藥業、藥石科技分別撤回了公司2月下旬、4月中下旬發布的“18+8戰投”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圖徐暉
企業密集改方案
凱萊英的遭遇只是“18+8戰投”政策生變的一角。
早在7月13日晚,康辰藥業、藥石科技分別撤回了公司2月下旬、4月中下旬發布的“18+8戰投”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
二者的終止原因均是“監管政策及資本市場環境的變化與公司目前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內外部因素后做出的審慎決策”。
同時,兩家公司又同時發布了新的定增預案,其中,藥石科技的發行方式從鎖價定增調整為鎖定期6個月的詢價定增,發行對象由終止方案的“興全基金”調整為“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
康辰藥業的發行對象從“王錫娟、公司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調整為“王錫娟和CBC投資(康橋資本控制的康橋四期美元基金的全資孫公司)”,鎖定期從18個月延長至36個月。
不過,彼時由于“員工持股計劃”“公募基金”等能否與上市公司產生戰略協同性存在一定的爭議,這兩家企業方案的變更并沒有在市場上引發較大波瀾。
近日,凱萊英、歐菲光等企業定增方案的調整,引發了巨大爭議。
7月22日晚,歐菲光也調整早前發布的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方案,同樣是將鎖價定增修改為詢價定增,發行對象從“包括建投集團和合肥合屏在內的符合中國證監會規定的不超過35名特定對象”修改為“符合中國證監會規定的不超過35名特定對象”,鎖定期為6個月。
“高瓴對于凱萊英,建設集團對于歐菲光而言,是有比較強的戰略協同意義的,這兩家企業的方案也被打回來,風險肯定變了。”華南一家產業基金人士表示。
隨著上述企業密集進入方案調整階段,不少上市公司的再融資大概率也將面臨變數。
Wind數據顯示,再融資新規發布以來,已有617家上市公司發布了再融資預案,其中處于正常審核狀態,定增目的為“引入戰略投資者”,且采用“18+8戰投”方式的企業高達57家,其中涉及騰訊、阿里等多家大型企業。
而在這輪定增潮中,高瓴資本極為踴躍,除了凱萊英之外,高瓴資本還擬耗資約3.93億元參與凱利泰的定增,鎖定期也是18個月;擬斥資約100億元入局寧德時代定增、擬包攬健康元21.73億元定增、擬參與廣聯達鎖定期為18個月的定增、擬斥資6.45億元認購國瓷材料定增發行股票。
“18+8戰投”定增的爭議
本報記者從投行、投資機構等人士處了解到,采用“18+8戰投”定增模式的企業中,多數項目面臨撤材料或修改方案。
而已經提前將鎖定期延長至36個月的九強生物、中成股份,再融資方案相繼獲得證監會核準批復。
7月20日獲得證監會審核通過的寧波港再融資項目,采用的雖然也是鎖價定增,但發行價為“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A股股票交易均價的九折”,鎖定期為36個月。
種種跡象顯示,關于再融資中“18+8戰投”政策的監管風向已大變,隨之而來的市場爭議也四起。
有業內人士認為,此次監管風向變化或對市場預期造成一定干擾。
從前述案例來看,大多數企業修改再融資方案主要從兩方面出發,一方面是延長鎖定期,另一方面則是將鎖價發行調整為6個月鎖定期的競價發行。
華南地區另一家中型券商投行部負責人對本報記者指出:“競價發行看起來公平,但是會損失真正的長線投資人,尤其是引入國有資金、保險資金,價格不鎖住流程沒法過,這是一個市場效率問題。”
“定價發行是一個很好的制度,但是條件放得太寬了,造成市場無法區分‘以投機為目的的定價發行’和‘以投資為目的的定價發行’,才出現今天的局面。”前述負責人補充道。
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指出:“再融資規則如果確實不合理,那也應該要調整,但是應該在制訂規則時慎重,而不該在規則出臺后打補丁,更不該退到窗口指導。”
在王驥躍看來,對于戰投鎖價發行,董事會基準日打8折鎖36個月更合理些,用長期持股來確定戰略投資者身份,比去認定資金性質或是否有實際產業扶持更靠譜。戰略投資者應該是個通行概念,不應該因再融資和IPO品種不同而有差異,符合科創板創業板戰投標準卻不符合再融資戰投標準,是不合理的。
“上市公司發展,可能需要產業鏈上下游的產業資本的戰略投資,也可能需要專注于行業的金融資本或PE資本的投資,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的投資當然是戰略投資,而高瓴資本這樣的也可以是戰略投資者。”王驥躍補充表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