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汽車600億資金去向之謎:沖刺量產考驗技術成色
以大舉收購的方式迅速切入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恒大向市場證明,在造車這項事業中,“買買買”尚不是最花錢的時刻。
8月27日傍晚,恒大新能源汽車集團有限公司(00708.HK,下稱“恒大汽車”)首席財務官潘大榮在公司中期業績發布會上透露,今年全年公司預計在汽車產業投入共計約607億元——這顯著超過了以往收購項目的投入總額,對比來看,去年一直買個不停的恒大健康共計投入也“僅”149億元。
巨量資金需求背后,恒大汽車已經進入造車的最后沖刺階段。按照計劃,恒大汽車將在2021年底開始大批量投產。而根據公司高層的最新表態,恒大汽車旗下品牌恒馳的車型將在明年上半年試生產,明年下半年量產。
恒大入局之余,新能源汽車市場也已經發生變化,一方面,蔚來、大眾等新老造車勢力開始大規模進場;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銷量也在疫情等因素下出現了回調。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7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為48.6萬輛,同比下降32.8%,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同比下降幅度為34.3%。
健康板塊的反哺
即便對于財大氣粗的恒大來說,600億元也不是一個小數目。此前,恒大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上下游大舉并購已被稱作“斥巨資”,但規模也不足600億。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此前統計,2019年恒大汽車在企業并購層面耗資超100億元人民幣,若加上以往的投資,總規模則超過300億。而根據潘大榮提供的數據,去年全年,汽車產業現金流出合計為149億元,但今年僅上半年便已流出193億元。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今年的資金來源與往年有所不同,往年以集團投入為主,而從今年開始,公司銷售收入以及融資收入都計劃陸續投入。
例如,2019年,149億元的現金流出項中,有147億元來自集團投入;而今年上半年的193億元中,集團投入降至30億元,另外還有90億元的銷售收入、103億元的融資收入以及19億元的其他流入。
按照財務部門的預估,今年下半年汽車領域的投入將繼續增加,預計投入413億元,其中集團投入27億元,銷售收入、融資收入預計將分別貢獻130億元、199億元。
不過,銷售收入能否真的為汽車產業發展輸血尚存疑。根據最新發布的半年報,公司上半年的全部營業額盡管有70%的大幅增長,但規模也僅有45.1億元,離90億元的銷售收入尚有不小的距離。
同時,若用銷售收入哺育新能源汽車,意味著恒大汽車的健康板塊業務要在一定程度上為汽車板塊提供支持。在新車大規模量產之前,健康板塊會是恒大汽車的主要營收來源,半年報顯示,45.1億元的總營收中,健康管理收入為44.57億元,同比增長88.6%,而新能源汽車業務的收入僅為5300萬元,同比下降81.4%。
目前,恒大汽車的新能源汽車業務主要來自于鋰電池銷售、技術服務和汽車組建銷售,其中,鋰電池銷售額今年上半年下降較為明顯——從去年同期的2.53億元降至今年的2660.7萬元。
8月27日,有公司內部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盡管上市公司由恒大健康更名為恒大汽車,但并不意味著公司將放棄健康業務。恒大汽車董事長時守明也專門介紹了健康產業的部分規劃。今年上半年收入為44.5億元、貢獻了公司大部分營收的恒大·養生谷,未來三年還計劃布局超過70個。
從業績表現上看,健康產業當前階段是公司的“現金奶牛”,而新能源汽車則是需要填補的“虧損業務”。報告稱,上半年公司虧損24.6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幅度擴大23.8%,主要是因為“新能源汽車分部業務規模擴大,行政費用和利息費用增加較多”。
沖刺量產的關鍵一年
業內對恒大汽車按規劃實現量產的期望并不高。有從業多年的汽車銷售人士表示,從此前發布的6款新車來看,恒馳很難在短期內量產。“沒有看到內飾等細節,感覺他們內部也還沒有定好,生產時間也不會特別樂觀。”他說。
不久之前,恒馳一次性發布了6款新車,不但囊括了轎車、SUV、MPV等乘用車常用車型,而且覆蓋了從A到D所有級別,頗顯恒大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野心”。不過這6款新車只是公布了造型,沒有涉及內飾、性能參數等細節,上述人士認為,這些車“至少半年都不可能有什么(量產)的消息”。
這樣的聲音不在少數,恒大近期也陸續發布了不少進展信息,以顯示在量產方面的計劃有序推進。在8月27日舉行的中期業績會上,恒大汽車高管也更多地勾勒出了量產造車的圖譜——涉及到的研發、建設、銷售等或都將成為600億元巨額資金的去向。
除了此前發布的6款車之外,據稱,恒大汽車位于上海、廣州的生產基地已經建設完畢,進入設備安裝調試階段,預計9月具備生產條件,兩地工廠首期規劃產能為20萬輛。
此外,在銷售網絡和充電基礎設施等方面,恒大也已有布局。據恒大汽車總裁劉永灼介紹,公司在入股經銷商廣匯集團之后,現在也在加速籌建恒馳汽車的展示體驗、銷售、維保修售后服務三大中心,其中恒馳展示體驗中心36個、恒馳銷售中心1600個、自營及授權的維保修售后服務中心3000個。他并未詳細介紹恒馳未來的銷售模式,具體是自營還是授權給經銷商,但從他的描述中不難發現,至少會有一部分自營的渠道或網點。
而在充電基礎設施方面,目前恒大已與國家電網成立合資公司“國網恒大”,聚焦停車庫車位的智慧充電服務。
實際上,擁有房地產開發運營背景的恒大,進軍汽車市場的確有優勢,除了“不差錢”,上述資深汽車銷售人士認為,其掌握了大量的消費者資源,以及充電基礎設施的資源。“在電動車基建推進過程中,恒大完全可以通過充電折扣甚至只是便捷的安樁,通過各種政策有效率地將業主轉化成消費者。”
不過他同時表示,這僅僅是從模式上分析,恒大造車能否成功重點還是要看自身業務推進的情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