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節后大漲機構調倉:周期、科技、大消費成投資趨向共識
機構普遍認為,接下來市場將是結構性行情,而機構們給出的投資方向建議大致趨同,關注順周期、科技、大消費等方向。
對于節后A股開門紅,機構猜中了開頭,但卻猜想不到行情會這么猛。
繼上周五大漲1.68%之后,10月12日上證指數再放量上漲2.64%。此外,深證成指漲3.15%,創業板指漲3.91%。兩市成交金額9714億元,創9月10日以來新高。
北向資金全天凈買入135.1億元,節后兩個交易日累計凈買入近250億元,扭轉了此前連續8個交易日的凈賣出趨勢。
當日,A股全線上漲,題材股爆發,半導體、軍工、白酒領漲主題行業。
在節后A股連續兩日大漲之下,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多位基金經理,發現他們操作策略迥異。
那么,現在該加倉,還是減倉,接下來該買什么?
暗中調倉
節后兩天,基金經理們的操作迥異。一方面,記者采訪發現,部分機構在加倉或已滿倉運作。
10月12日,格雷資產總經理張可興說:“目前我們公司整體的產品線基本是滿倉狀態,而且大部分的資金都在國慶之前加到了非常高的位置了。這兩天我們基本上只做了一個很小幅的加倉,相對來說,以港股加倉為主,A股加得比較少。”
“我們整體的倉位在行業分布上,第一大行業是以互聯網為主的科技股,主要布局方向是港股市場,還有通過收益互換做的美股,包括像阿里巴巴這樣的股票,這樣的倉位占到了一半以上;我們第二大倉位的行業是食品飲料里面的白酒股,特別是高端白酒。我們最看好互聯網、白酒這兩大行業,此外,我們還有一些醫藥龍頭、教育、物業服務相關的股票,但它們占比較低。”張可興說。
張可興認為,從走勢來看,A股接下來上行的空間不排除達到前期3500點的高點,有些股票還會創出新高,處在一個消費和科技股結構分化的行情,同時,一些周期股可能有階段性上漲的行情。
對于倉位,上善若水資產董事長侯安揚表示,“我一直滿倉,沒減過,我買了挺多科技股。接下來是牛市,建議大家耐心點。”
上德谷投資董事長趙立松也在加倉。“近兩日市場在幾個利好疊加的影響下,走出了一個非常喜人的走勢。我們在國慶節前加了一些倉,但是倉位不是特別的重,50%的倉位,在節后我們加到60%-70%的倉位。”
“短線內我們還是平衡配置,主要是周期、藍籌和成長性個股,因為要到年底了,業績是考慮的一個重要的方向。”趙立松說。
另一方面,也有投資機構向記者表示,持倉基本不變,甚至減倉。
奶酪基金董事長莊宏東表示,“國慶前后我們持倉都沒有出現特別大的變動。今年二季度我們已經基本完成倉位調整布局,三季度初期對房地產略有加倉。”
“我們一直沒有做倉位擇時,未來也會堅持如此。若短期市場上漲幅度較大,我們會根據標的的估值對持倉組合進行內部輪動的調整,逐步減倉估值較高的標的。同時加倉一些性價比更高、安全邊際更大的標的。”莊宏東說。
“近兩個交易日市場出現較大的上漲行情,我們的持倉股也有一定的漲幅,但估值尚處于合理范圍。盡管與醫藥、新能源等漲幅明顯的板塊相比,這些板塊短期表現稍顯落后。但我們認為這時候不盲目追高是更為理性的選擇。”莊宏東說。
莊宏東表示,四季度及明年,相對看好業績有望出現明顯改善的順周期行業,主要為家電、地產、保險、水泥等行業的龍頭公司。
泉泓私募基金總經理李科杰則表示節后做了減倉,“我們依計劃操作:上漲尤其是上漲過猛時,減輕倉位。”
李科杰減倉的理由是,四季度資金將面對“回籠”的問題,因而上漲正是減倉的機會。
“待其跌下來再補,以待明年。”李科杰說,從中長期來看,中國資本市場將迎來大發展,因而他看好券商行業。
事實上,最新數據顯示,無論公募還是私募,目前皆是高倉位運作。
好買基金的倉位測算顯示,公募偏股基金倉位總體處于歷史高位水平。2020年10月11日,公募的偏股型基金倉位67.83%。其中,股票型基金、標準混合型基金倉位分別為87.76%和65.18%。
而從私募的倉位來看,目前股票主觀多頭策略型私募基金的平均倉位為82.59%,達到近三年來最高數值。
私募基金經理們也大多看好后市。2020年10月,融智·中國對沖基金經理A股信心指數為124.86,相較9月信心指數環比上升6.55%。創下年內新高,且近三年內僅次于2019年4月。
機構投資趨向達成共識
對于節后開門紅的原因,機構的看法基本一致。
平安基金研究總監張曉泉認為,三方面因素促成國慶黃金周后A股開門紅:一是供需兩旺,國內基本面復蘇勢頭強勁;二是外部壓力緩和,外資重新流入A股;三是在臨近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之際,國內政策暖風不斷,提振市場情緒,特別是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以及新能源車產業規劃、深圳先行示范區文件等陸續發布。
而對于后市走勢上,公募的看法存在一定分歧,有的更樂觀一些,有的較謹慎。但機構普遍認為,接下來市場將是結構性行情,而機構們給出的投資方向建議大致趨同,關注順周期、科技、大消費等方向。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當前A股市場已經完成了探底進入到大幅反彈階段,四季度行情也有望超出投資者的預期,市場的賺錢效應逐步增強。
“未來牛市是一個分化的牛市,以白龍馬股為代表的好股票將會受到各路資金的追捧,從而不斷走出牛市走勢。”楊德龍說。
平安基金認為,A股市場中長期震蕩上行趨勢不變。行業配置上,建議短期內可關注順周期、基本面正逐步修復的可選消費行業(如餐飲旅游、家電、汽車等)和周期成長行業(如機械、化工);長期仍然關注受益于“雙循環”,內需持續修復和結構不斷升級的大消費行業、國家戰略支持的大科技行業,需精選業績良好,估值合理的個股。
海富通基金認為,十月或存在反彈。但總體而言,四季度對權益市場整體態度偏中性,更看好優質成長股的超跌反彈以及順周期板塊的估值修復行情。而長期看,大消費、科技成長、智能制造等領域具備業績確定性和景氣度優勢的細分行業個股,依然是市場聚光燈下的寵兒。
而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夏風光認為,在美國大選塵埃未定,外部政治環境復雜多變的情況下,短期內市場繼續維持震蕩走勢的可能較大。
對于后續大勢研判,招商基金認為,未來一個月美國大選仍是最主要的影響變量,可以重點關注A股盈利驅動、估值合理的品種。
“下一階段繼續關注美國大選、新冠疫苗研發進展以及“十四五”規劃等事件落地。”招商基金表示,將繼續關注行業景氣度持續走高的新能源相關標的,低估值的價值風格以及調整到位、受益海外資金回流的部分核心資產標的。
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認為,展望未來,近期國內的經濟復蘇有序進行,而海外的疫情仍然沒有得到控制,部分優秀的國內企業有望提升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國慶節期間居民消費需求仍然呈現復蘇態勢,同時,國內外的新能源汽車和光伏需求同時出現快速增長,新能源行業成為不受中美貿易戰影響的高度景氣行業,相關板塊和個股的估值或將出現大幅提升。
融通基金逆向策略基金經理劉安坤認為,雙節過后A股市場情緒恢復,中期來看,市場或將仍舊呈現出結構性行情,可以重點關注上市公司三季報、“十四五”的規劃編制。
劉安坤表示,不妨加大對順周期資產的配置以平衡組合,順周期機會大體分為景氣向上的裝備制造類如工控、汽車,總量型且低估值的銀行保險、化工,受益于新冠疫苗即將推出的酒店航空。同時,投資者可以開始關注三季報表現好的行業,比如工程機械、重卡、汽車整車及零部件、航運、中游設備、輕工等板塊。
富榮基金權益投資部總監鄧宇翔表示,展望10月,業績以及政策將成為兩條選股主線,一方面,三季報在即,預計消費、科技等板塊景氣度仍將延續;另一方面,“十四五”規劃預期風電光伏產業、第三代半導體等板塊將受益。中長期角度仍維持震蕩向上的判斷,行業上重點關注醫藥、科技、軍工以及低估值的周期龍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