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前生豬出欄量持續增加 “豬肉自由”或有望實現
為增加市場供應,2月4日第八批中央儲備凍豬肉掛牌投放。隨后2月9日,第九批中央儲備凍豬肉也將投放進入市場,兩批豬肉總計6萬噸。
實際上,2020年12月17日,首批2萬噸中央儲備凍豬肉掛牌投放,成交情況良好。此后,又以每周2萬-3萬噸的節奏連續投放。截至日前,國家已組織7批中央儲備凍豬肉投放,累計掛牌投放量達18萬噸。
在國家發改委指導下,各地結合群眾就地過年、消費需求增加的情況,也組織開展了聯動投放。目前,大批待投放中央儲備凍豬肉已經“在路上”,春節后至“兩會”期間將繼續投放,持續保障市場供應。國家和地方投放儲備肉,不僅增加了市場供應,還發揮了引導市場主體增加豬肉供給的作用,促進了市場價格平穩回落。
截至2021年第4周,據Cofeed調查的全國主要監測屠宰企業的屠宰量為1745835頭,較上周的1738449頭增加了7386頭,增幅為0.42%。本周屠宰企業開工率20.88%,較上周的20.79%升了0.09個百分點。
對此,瑞達期貨農產品小組王翠冰指出,隨著生豬產能逐漸恢復,供應面偏緊狀況不斷改善。“中央不斷投放儲備凍豬肉,引導豬價下行。另外,局部地區非洲豬瘟疫情頻發,養殖端恐慌性出欄部分豬源沖擊市場,且養殖戶對于后市持悲觀預期,出欄積極性較高,整體市場豬源供應較為充足,屠宰企業收豬難度不大,壓價意愿強。但春節進一步臨近,終端有備貨需求,豬肉需求略顯增加對豬價形成支撐。”
先升后降
豬肉價格從2020年11月一直漲到了2021年的1月底,漲幅接近18%。
從周價看,生豬價格從2020年11月第4周29.70元/公斤連續9周上漲至2021年1月第3周36.01元/公斤,同比上漲0.9%,環比漲幅從2020年12月底的3%回落到0.1%。
據華泰期貨有限公司分析師范紅軍分析,在冷冬天氣下肉類易于儲存,從而有助于短期消費量的上升。今年國內冷空氣偏強,全國整體溫度較低,在寒冷的天氣下肉類更容易被儲存,所以會側面影響豬肉的消費量上升。
其次近年來進口豬肉是國內豬肉供給的重要方式,冷鏈食品凍肉進口減少也會導致豬肉漲價。從去年11月以來,有許多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發生事故,而且這些產品豬肉占據了很大一部分,這導致了許多凍品市場進出口都受到了影響。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二季度、三季度豬肉月均進口量為39萬噸,10-11月回落至33萬噸;水產品也從二季度月均的40萬噸回落至29萬噸左右。
“寒潮也會對屠宰產業的采購意愿產生影響,進一步對生豬制品運輸調運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寒潮天氣影響下,屠宰企業豬源采購難度有所增加;同時南方局部地區生豬調運出現階段性瓶頸,終端屠宰企業采購成本上升,提價保量現象有所增加。”范紅軍繼續分析道。
但值得注意的是,繼近2個月表現顯著超季節性、超市場預期上漲后,豬肉價格開始呈下降趨勢。
博亞和訊數據顯示,1月末全國豬價延續跌勢,全國均價接近34元/公斤。具體來說,全國外三元生豬均價為34.06元/公斤,環比下跌4.62%。仔豬均價83.94元/公斤,環比下跌 0.36%,白條豬價格44.52元/公斤,環比下跌4.38%。自繁出欄盈利 2118.61元/頭,環比下跌8.37%;外購養殖出欄盈利595.60元/頭,環比下跌23.23%。
范紅軍指出,節前豬價或將以震蕩下行為主。“近期各地豬病確有抬頭,部分豬場甚至需要清場處理,因此養殖端90公斤以下小體重生豬出欄量增多,規模企業在當前價格高位下加快出欄,屠企采購較順暢,借勢持續降價采購。消費方面仍是不溫不火,下游面對高肉價仍是按需采購,春節備貨不如往年。政策方面,儲備肉投放量持續在3萬噸/周水平,市場調節信號明顯。”
“豬肉自由”
我國目前的生豬產能恢復持續向好。在供應足夠的情況下豬肉價格也會逐漸降低。
截至2020年底,全國生豬存欄量為40650萬頭,恢復到正常年份(2017年)的92.1%,能繁母豬存欄量為4161萬頭,比2019年底翻番,生豬生產恢復勢頭良好。
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已然占領著生豬出欄的第一梯隊,其中牧原股份在2020年全年生豬出欄1811.4萬頭,溫氏954.57萬頭,正邦集團955.95萬頭,新希望829.25萬頭。從這幾個頭部豬企出欄數據來看,我國生豬產能增長量穩步有序。
以牧原股份為例,截至11月末,生豬存欄量共計約2200萬頭,預計年底能繁母豬存欄量能達到260萬頭左右。此外牧原股份相關人員還表示,目前公司已儲備超過8000萬頭左右生豬產能對應的土地。預計到2020年底,產能可以到達5000萬頭左右。對于2021年的生豬出欄計劃,取決于2020年的建設和豬場交付情況。“公司產能擴張力度呈現逐季加大勢頭,2021-2022年出欄量高增可期。”
與此同時,正邦科技預計2021年公司生豬出欄2500萬頭;新希望也表示2021年2500萬頭出欄量目標不變。
英大證券宏觀研究員胡研宏表示:“2021年上半年生豬出欄量明顯增加,豬肉價格有望繼續下降,豬肉消費應該會有更堅實的保障。”
另一方面,中國是全球最大肉類生產國、消費國和進口國。國內生豬產能的增長可以助推豬肉價格步入下行通道,而貿易進口也是影響國內生豬市場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畢竟進口豬肉也將進一步加速豬肉價格的下降。
自非洲豬瘟發生以來,我國豬肉進口量呈逐年攀升的趨勢。數據顯示,2018年豬肉進口量累計達119.3萬噸,2019年豬肉進口量累計達210.8萬噸,較2018年同期增加91.5萬噸,同比增長76.7%,2020年豬肉進口量累計達439萬噸,較2019年同期增加228.2萬噸,同比增加108.3%。
豬好多網分析師蘇婉莉指出:“倘若2021年的疫情逐步好轉,屆時進口肉的注入量還會繼續增大,這對于國內豬價而言,無疑將帶來較大的下行壓力。而且進口肉的增加也將刺激養殖戶的降價賣豬心理,豬肉價格自然也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回落。”
“此外,在沒有非洲豬瘟等外部因素影響的情況下,2021年二季度我國生豬存欄量將會恢復至常態化水平。按照4-5個月的生豬養殖周期來推算,生豬供應在三四季度也將逐漸實現到正常水平,而生豬價格向下拐點也將逐步顯現,40元/公斤的豬價高點或將成為歷史。”蘇婉莉如是說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