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詢回復超期 思柏精密上市“被動”終止
竟然有企業因為遲遲不回復問詢導致IPO終止?
未按期回復交易所問詢,思柏精密創業板上市之路“被動”終止。這也是創業板試點注冊制后,首起因回復問詢不及時,而被終止上市的案例。
8月2日,深交所發布公告稱,擬在創業板上市的思柏精密未在規定時限內回復深交所審核問詢,審核問詢回復時間總計已超過三個月。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六十七條的有關規定,深交所決定終止對思柏精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的審核。
前兩輪問詢回復遲緩導致“余額”不足
從深交所官網公布的信息來看,思柏精密的上市之路可謂曲折,僅用于申報的招股說明書公司就發布了五次。
公開信息顯示,思柏精密是一家精密注塑模具及注塑件供應商,公司早在2020年7月31日就已向深交所申請在創業板上市并獲得受理,保薦機構為華泰聯合證券。
2020年8月30日,申報上市后一個月的思柏精密就經歷了交易所的第一輪問詢,由于其間公司對招股書中的財報進行了更新,直至2021年1月15日,思柏精密才披露了對深交所首輪問詢的回復函。
按照現行規定,創業板審核周期為“3+3”,即深交所審核和證監會注冊的時間總計不超過3個月;發行人及其保薦人、證券服務機構回復問詢總計不超過3個月。但如中止審核、請示有權機關、處理會后事項、實施現場檢查、要求進行專項核查,并要求發行人補充、修改申請文件等情形,則不計算在“3+3”規定的時限內。
“很多時候回復問詢時間不夠,都會拿更新財報中止審核的時間來湊。”有北京地區資深投行人士稱。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即統計發行,思柏精密回復首輪問詢前前后后就共耗時50天,其間公司更是因補齊財報而中止審核了近3個月,逼近交易所規定的紅線。
在交易所的第二輪問詢中,思柏精密同樣動作緩慢,1月29日交易所給出審核問詢函,3月30日公司才完成回復函的掛網,耗時同樣超過50天。實際上,此時思柏精密用于回復交易所問詢的“余額”就已不足。
“這中間還有些操作空間,比如我提交了,你還沒確認,兩邊都不算時間。”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表示。目前,科創板和創業板擬上市公司審核回復時間均為三個月,但科創板市場回復未掛網公示前,企業與監管溝通過程時間也均計入審核回復的范疇,創業板則在這方面不計入累計三個月的回復時間。
不過,思柏精密依然在前兩輪問詢中耗費了太多時間,致使公司后續問詢中緊趕慢趕仍未滿足累計3個月的回復問詢紅線。對此深交所方面表示,截至2021年7月17日,思柏精密未在規定時限內回復本所審核問詢,審核問詢回復時間總計已超過三個月。
回復超時或引起交易所關注
“沒趕上回復時間真的很少見,印象中上次發生這樣的情況還是在科創板開板初期。”有國內中小券商投行業務負責人認為,此次思柏精密在前兩輪問詢中花費了太多時間,才致使最新一輪問詢來不及回復,“個人倒覺得應該不存在主觀拖延的情況,可能公司和保薦機構準備不充分,問詢太難回答,花了太多時間。”
不過,該投行負責人也表示,對于回復問詢超時的情況,交易所也可能會予以關注,“沒在規定時間回復問詢,跟撤材料主動終止上市沒啥區別。”
值得一提的是,最新一批19家被證券業協會抽中參與現場檢查的擬IPO企業中,就已有3家主動撤回了上市材料。此前,證監會也專門修訂了《關于注冊制下督促證券公司從事投行業務歸位盡責的指導意見》,表示將進一步擴大現場檢查和督導面,堅持“申報即擔責”的原則,對收到現場檢查或督導通知后撤回的項目,證監會及交易場所將依法組織核查,堅決杜絕“帶病闖關”行為。
“個人覺得光是回復超時,投行不至于遭受處罰。”上述資深投行人士稱,但因為回復超時,交易所可能會關注到企業隱藏的其他問題,進而追究保薦機構是否做到勤勉盡責。
此前,思柏精密就曾因財務內控不規范、客戶集中度較高、存在關聯交易等問題遭到交易所問詢。
具體而言,公司財務內控問題在交易所兩次問詢中均有提及,且深交所認為思柏精密在首輪問詢回復未充分說明保證財務內控規范的有效措施。
另外,2018年至2020年間,思柏精密前五大客戶銷售收入分別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77.15%、80.82%、75.93%,客戶集中度較高。其中公司第一大客戶柯尼卡美能達的各期銷售占比就分別達到40.80%、43.41%、49.52%。交易所還特別指出,思柏精密對柯尼卡美能達銷售毛利率顯著低于其他客戶,要求公司集合定價機制說明未來毛利率是否存在進一步下滑的風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