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期所主打“創新牌” 助中國實現定價權和風險管理“彎道超車”
十四載磨一劍,廣州市在金融領域有了歷史性的突破。廣州期貨交易所(下稱“廣期所”)的誕生恰逢新一輪大宗商品“超級周期”,同時正處于我國期貨市場即將從千億規模跨入萬億規模的歷史節點上,具有重要意義。
近期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帶動國內原材料上漲,再次引發業內對于定價權的討論。我國作為“世界工廠”,是多種大宗商品全球最大的進口國和消費國,但目前國際上大宗商品定價權仍集中在歐美發達國家。
多位業內人士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分析指出,廣期所對標國際一流交易所,定位于創新型交易所,有利于幫助中國實現定價權和風險管理的“彎道超車”。
針對廣期所的創新定位和未來發展前景,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采訪業界、學界的知名人士作出解讀分析,包括中國期貨市場創始人之一常清、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等專家學者,以及南華期貨董事長羅旭峰、方正中期期貨總裁許丹良等業界高管紛紛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廣期所重塑大灣區金融格局
設立廣期所是國家實施粵港澳大灣區戰略、“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舉措,廣期所的定位為創新型期貨交易所,正在研究包括商品指數期貨、碳排放權期貨在內的創新品種。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廣期所定位與大灣區發展特色金融產業、打造綠色金融中心的定位是一致的。
方正中期期貨總裁許丹良指出,“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內金融創新的橋頭堡,廣期所設立在大灣區相輔相成。交易所是市場所有參與主體的連接中心,將進一步提高粵港澳大灣區在衍生品市場上的影響力,擴大灣區金融版圖,提升國際影響力。”
廣期所設立后,有望吸引大批高端金融管理、衍生品研發、風險控制等方面的金融專業人才集聚,補齊粵港澳大灣區高層次金融人才的短板。同時,也可能吸引國內外知名期貨公司和衍生品投資相關的金融機構落戶大灣區。
據了解,方正中期期貨目前在廣深均有營業網點,廣期所的設立加上大灣區期貨市場的可觀前景,許丹良向記者透露目前已有計劃在廣深設立分公司,加強大灣區的布局力量。
南華期貨董事長羅旭峰告訴記者,“廣東省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長期以來區域經濟發達,業態發育良好,資本市場發達。但期貨市場套期保值和風險對沖轉移功能的運用較為保守,市場參與程度不高。”他指出,廣期所的成立,必將在帶動廣州經濟進一步邁上新臺階的同時,也對大灣區的投資者積極利用期貨市場開展風險管理必將帶來巨大的推動力。
趙錫軍指出,“廣州一直都是我國重要的港口城市,在外貿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將期貨交易所放在廣州,符合我國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戰略。”
分析大灣區當前金融版圖,粵開證券研究院首席策略分析師陳夢潔指出,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各核心城市中,香港是全球金融中心,深圳在科技金融上有領先優勢。廣期所設立后,有望吸引大批高端金融管理、衍生品研發、風險控制等方面的金融專業人才集聚,補齊粵港澳大灣區高層次金融人才的短板。
2010年中金所掛牌上市首個金融產品股指期貨后,中國期貨市場迎來大擴容,市場規模從百億級直接躍升到千億級;而這次廣期所的成立正好處在中國期貨市場即將從千億規模跨入萬億規模的歷史節點上,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原油、天然氣、橡膠、棕櫚油等大宗商品有比較高的產量,而且和中國有著頻繁的貿易往來。與此同時,粵港澳大灣區也是國內眾多大宗商品的集散地。
未來廣期所有望推出更多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商品指數期貨、大宗商品期貨、能源期貨等,豐富風險管理工具。如果廣期所后續能在這些期貨領域掌握定價權,將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帶一路”建設帶來更大的便利,有望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與繁榮。
主打創新牌,拿下多個“全國首創”
與已有的四大期貨交易所不同,廣州期貨交易所主打“創新”牌,這也意味著廣期所無論在體制機制,還是交易品種上,都肩負著行業先行者的重任,未來可能會走出一條與現有期貨交易所完全不同的發展路徑。
首先,廣期所是我國首家混合所有制的交易所,股東構成多元化,包括證監會管理的四家期貨交易所,廣州金控、平安保險、珠江投資和境外的港交所。
許丹良指出:“從廣期所的股權結構來看,引入民營資本和境外資本,側面體現了廣期所的開放性和多元化。從其研究創新品種來看,可以發現目前我國期貨市場將從單一的商品品種期貨市場向衍生品市場轉變。”
常清指出,廣期所的股東結構就決定了其交易所體制要具有創新性,而檢驗其體制創新性的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能否具有與國際一流交易所同樣的國際競爭力。
其次,廣期所將成為新型期貨品種試驗田,目前正在進行創新品種的研究。當前國內期貨交易所主要分為商品期貨、金融期貨兩大類,廣期所的落地則為第三大類期交所提供了想象空間,并有望成為集碳排放權、指數類期貨,乃至天氣期貨等創新型產品的試驗田。
羅旭峰指出,“廣期所上市品種是和其它交易所完全不一樣,更多的側重于指數類的、低碳環保類的甚至和境外交易所相互合作類的產品,尋求的是與現存境內交易所之間的錯位合作與競爭,也可以與市場各類參與主體合作開發市場有需求的交易品種,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外向性。”
再次,廣期所是首家定位于綠色金融發展的期貨交易所。具體來看,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幾個核心城市在綠色金融領域各有特色。香港和廣州分別主攻綠色債券、綠色貸款領域,深圳則在綠色基金和綠色保險方面有領先優勢。
廣期所產品和財務組牽頭人許競表示,“十四五”期間,廣州期貨交易所將著重在服務綠色發展方向進行布局,研究碳排放權、電力、綠色發展相關商品等期貨品種和相關服務,以市場化的機制促進綠色低碳經濟體系的建設。
最后,廣期所定位國際化,服務“一帶一路”戰略。常清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其他區域的分工不一樣,需要更多地面對國際市場,也因此需要廣期所在交易手段、交易方式上與時俱進。
因此,要吸引國內外投資者到廣期所交易,需要廣期所設計規則時,更多地考慮國際市場的慣例,在就廣期所的國際化路徑而言,需要廣期所的市場覆蓋面輻射到港澳地區、進一步擴展到東南亞華人圈乃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實在在地逐步走向國際化。
促進金融對外開放,提升定價話語權
原油、鋼鐵、農產品、煤炭……諸如此類需大批量買賣且用于工農業生產與消費的商品,被稱為大宗商品,往往關系著國計民生。近期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帶動國內原材料上漲,再次引發業內對于定價權的討論。
趙錫軍指出,廣東是我國的制造業重鎮,對于各種大宗商品有著大量需求,廣期所的設立,能夠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在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可持續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多方面的積極意義。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錢鋒在今年兩會上指出,我國的大宗商品交易在國際市場上仍缺乏一定的價格話語權。
當前雖然國內交易所的交易量居全球商品期貨前列,但由于大部分品種尚未引入境外交易者,且國際市場原油等貿易定價機制及“石油美元”地位難以撼動,國內原油、天然氣等主要大宗商品的全球價格影響力有待提升。
許丹良表示,“從定價權來看,目前我國的期貨市場還是一個區域性的價格,主要原因是缺乏國際客戶的參與,需要引進境外的資金、產業實體,如果有大量的國際貨物在中國期貨市場交易,那么我國商品價格就有國際影響力,以及對市場價格的一定控制力。”
粵港澳大灣區肩負著引領金融開放的使命,定位于國際化的廣期所,有望直接引入境外投資者。許丹良認為,通過產品創新,廣期所有望在定價權方面實現“彎道超車”。
廣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志英指出,廣州期貨交易所的成功設立,不僅進一步完善了我國資本市場體系的建設,也將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掌握金融商品和大宗商品的定價權,極大提升廣東乃至全國的大宗商品戰略安全。
陳夢潔指出,廣期所有可能會參考已經對外開放的原油期貨等,對旗下部分期貨品種也實行“國際平臺、凈價交易、保稅交割、人民幣計價”的模式對外開放,直接引入境外交易者。
此外,也可能通過設計更獨特的創新型衍生品,吸引更多全球資金參與粵港澳大灣區衍生品交易,增加整體市場活力和參與度。
常清指出,設立期貨交易所將形成區域性的定價中心。但要厘清一個概念,定價中心并非是對價格進行操控。定價中心是讓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在交易所內部交易,發現價格趨勢。當企業掌握了價格趨勢,對未來也就有了預測能力,從而領先一步做好生產經營。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出,粵港澳大灣區要建成國際金融樞紐,廣期所作為大灣區內的國家級金融基礎設施平臺,有望在未來提升區域的國際影響力和定價話語權,加上深交所、港交所等重要平臺,共同推動大灣區成為全球金融中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