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行業的極簡主義要被拋棄了嗎?
剛剛過去沒多久的巴黎時裝周上,Hedi Slimane設計的CELINE新季服飾在一眾毀譽參半的爭吵聲中,終于還是悉數亮相。在網友唏噓新CELINE“最終從王菲的衣櫥變成了謝霆鋒的衣櫥”的逗趣評論背后,奢侈品行業內人士則開始了更多的思考乃至覬覦:當Phoebe Philo在Céline舊時代掙下的大片疆土,被Hedi Slimane“無形拋棄”后,誰能夠“趁勢侵占”這塊寶地。
但其實,這塊“寶地”現在是絕對存在著的嗎?答案恐怕并不會像是“2-1=1”那樣簡單。
這一季里,同樣換了新創意總監、換了品牌面貌的不止CELINE一家,大家耳熟能詳的品牌當中,還有英國的老牌時裝品牌BURBERRY,與Hedi Slimane的激進改變不同,Riccardo Tisci在最新季里面,對于BURBERRY經典的格紋元素、輪廓、剪裁風格上所做的調整并不大,只是用了很多新印花和加入了少許的朋克元素。然而“殊途”未必不會“同歸”,秀后市場對Riccardo Tisci的“安全牌”也是褒貶不一:雖然這樣的改變對于BURBERRY 資深粉絲算是“貼心”了,但缺少沖擊力和話題,也同時意味著市場潛力沒能夠真正地被打開。
兩個素有“鬼才”之稱的男設計總監,做了兩個大相徑庭的改革嘗試,結局似乎都算不上完美,卻足以反映出時裝界的“思變”心理。他倆的“變臉試驗”燒到了最終端的產品之上,也實實在在地測試出了新一代時裝顧客們的偏好取向,或許正在另一個嬗變之中。
雖然很多人會不太認同,但在最近這幾年復古風回潮、街頭風大興的趨勢下,以“實用”、“標識少”、“反品牌”為風格標簽的極簡主義時裝的江山,實際上早已被慢慢蠶食。
在CELINE和BURBERRY之前,2015年,由Alessandro Michele操刀的那次GUCCI的“大變臉”在一定意義上也可佐證上述看法。這個創意天才在當年那場堪稱“時尚圈最大話題”的時裝秀上,幾乎完全顛覆了2010年至2015年GUCCI“經典設計上略作修飾與增加”的做法,而是選擇了“不再拘泥于當下,去探索‘不再重復’與‘尚未發生’之間的模糊地帶”——這句出自Alessandro Michele口中的經典語錄,似乎也是當下許多想要尋找突破的大牌運營者的心聲。
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參與,以及消費者需求不斷翻新,時裝行業的產品、話題或許都要學習Alessandro Michele的“探索大法”,在不斷測試模糊地帶的“水溫”后,才能搶食到更大塊的市場蛋糕。
而當下,影響著“探索成果”的主要有兩大因素:新人和老傳統。
新人指的是大牌們現在需要面對的客戶群體是“千禧一代”,他們是互聯網爆發期誕生的人群,崇尚個性表達,對于潮流和時尚都有著自己的判斷標準,他們的購買欲望和能力又在逐年的提升當中,迎合這一群體的審美標準,成為當下不少大牌日夜思考的主題,營銷方案會更多地采取年輕人經常接觸的渠道,設計方向上也難以免俗地會有所偏向。近兩年街頭潮流、運動復古風的興起,都與他們的抉擇不無關系。
老傳統指的則是大牌們經歷了漫長歲月,帶著文化、精神光輝的底蘊,它是大牌之所以被稱之為“大牌”的原因,也是商品“品牌化”效力的高度體現。所以,我們看到Alessandro Michele再怎么提倡創新,也不曾放棄GUCCI引以為傲的馬鞍帶和條紋織帶標識。可要想處理好傳承傳統與創新突破之間的關系,卻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近兩年,大牌通過設計階層——創意總監的輪換而尋求突破,不失為一種調和兩大需求的“緩沖”辦法,但“用力過猛”或是“力道不足”都很難達到預期效果,譬如這一季里面的CELINE和BURBERRY。
在商業化程度較高的大牌時裝市場中,雖“時尚轉瞬即逝,唯有風格永存”,卻也需要照顧到生存與運營壓力,這并不算是什么“無奈”或是“變節”,而是競爭選擇的必然。實用、優雅的極簡主義風格,在設計領域里面永遠不會“過時”,但風格的衍變也有其盛衰的周期,至少就最近兩年的趨勢看來,或許被大家戲稱為“消費降級”的極簡風,怕是要式微一段時間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