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離越南!突然發現嚴重問題,供應鏈遠遠比不上中國!
問題很嚴重
供應鏈遠遠比不上中國
近年來,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越南憑借其在制造業當中的角色獲得了多國外資的青睞。
隨著越來越多大型科技公司計劃尋找成本更低的生產地,越南的雄心也愈加強烈。然而,越南的業內人士卻對此有著不一樣的看法。
據30日報道,位于越南北寧的零部件制造商––北越科技透露,盡管越南吸引了不少外資,但很多原料生產商并沒有選擇在越南建廠,導致越南制造商仍然很難與中國供應商競爭。
據悉,該企業負責為佳能、三星等巨頭生產包括耳機在內的塑料部件,但即便是這樣的小型零部件,越南制造商仍然無法獨立完成制造。該企業每個月必須從中國購買70到100噸塑料材料,才能完成訂單。對此,北越科技表示:“當我們購買原材料時,我們的產品就已經在價格上比中國貴了5%到10%?!?/p>
包括越南主要的出口部門之一––紡織服裝,其原料也同樣依賴從中國進口。更重要的是,盡管越南年輕勞動力的占比不低,但總人口不足1億的事實卻注定了越南難以在一夜之間成為新的制造業中心。此外,北越科技承認,越南生產質量和效率的問題阻礙了越南制造業的進步,而這也是蘋果選擇將高端生產線設在中國,卻不是越南的原因之一。
耐克代工廠撤離越南
未來三年不在越南開新廠
近日,據中國臺灣媒體報道:
為耐克、Lululemon公司代工的儒鴻2016年開始轉向越南擴大規模。而目前,儒鴻再次決定,不能全部把雞蛋都放在越南。
目前儒鴻的生產線集中在臺灣與越南。儒鴻的客戶包括Nike、Under Armour等品牌。
“考慮到全球的情勢,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要多元分散,”儒鴻董事長洪鎮海接受采訪時表示,“客戶也希望我們多分散風險,而不是集中在某一個國家生產,現在我們有50%的產品都在越南生產,所以我們分散做得還不夠?!?/p>
隨著川普逐漸盯上越南,展向強硬立場,稱越南是貿易濫用者,對越南進口的鋼鐵課征高關稅,企業意識到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做為一勞永逸的生產地。
因此,洪鎮海表示在未來三年內不會在越南擴張或者增加工廠。儒鴻短期考慮在印尼或柬埔寨投資新設施,預計投資8000萬美元在東南亞,建立120條生產線。
國泰證券分析師邢雅蕾表示,供應鏈分散,有助降低關稅風險,甚至可能有助于降低長期成本。這樣的多元分散策略似乎奏效,2018年營收相較于前一年成長了44%。
儒鴻將彈性視為關鍵,關稅的不確定性使得客戶下單也趨于保守。儒鴻快速移動生產基地,保持靈活使其取得客戶的青睞。
眾多科技巨頭進入越南
將直接碾壓制衣制鞋業
7月初(7月3日),據多家外媒報道:
蘋果、戴爾(Dell)、Google、亞馬遜的供應商希望前往越南設廠,以規避關稅,預料業者對土地、人力的競爭可能加劇。
在蘋果等科技巨擘尋求將生產線遷往越南之際,制衣制鞋業者卻放慢、停止在越南擴張的腳步,原因是擔憂目前越南的土地與人力成本的提高。
一家臺灣制衣廠商的主管則說:“我們確實有點擔心科技公司進入越南,認為此舉可能提高招工成本與招人難度,但你又不能總是將生產線遷至勞動力較便宜的國家”。
沒想到??!那些出走的中國紡織服裝工廠,又從越南回來了!
據香港《南華早報》7月12日報道:
中美貿易戰促使一些中國鞋服廠搬遷到越南。而一家鞋服廠老板轉戰越南僅一年就放棄了一個投資500萬元的工廠。
周平(音)一直在位于中國制造業中心廣東的東莞經營一家鞋服廠。2017年5月,周和另一位工廠主在越南平陽省租下一個1200平方米的工廠,為一個美國服裝品牌生產配飾。
他說:“當時我們認為這是個很好的主意,因為表面上看,越南的廠房和人工都比東莞低,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的歐美客戶在越南下單。大量上游工廠搬到了那里,所以我們(在越南)建了4條生產線,雇用了110名當地人。”
然而,到2018年10月,由于成本不斷上升和“文化上的問題”,周不得不止損撤出。周說:“最大的問題是中國與越南工人效率的差距。越南工人根本不加班,多數人沒有技能,造成生產效率低下,交貨時間總推遲。我認為,要在越南培訓熟練工人,時間和資金成本都是我們這種小企業承受不了的。”
另一名東莞鞋廠老板約翰·王2015年在越南一個工廠投資了700萬元。兩年后他停止了生產,把廠房轉租。王表示,據他所知,其他6個東莞鞋服廠老板搬到越南后都后悔了,如今都打算“放棄”。
一家臺資設備制造商的高管表示,公司把很多生產從廣東搬到了胡志明市,結果發現很難招到和留住員工。“現在,員工隊伍很難穩定下來,就業市場很火,越南工人動不動就跳槽?!彪S著更多公司進入越南,形勢會更加嚴峻。
事實上,盡管近年來越南受到了外資的青睞,但“后悔”在越南設廠的外企也不在少數,甚至有不少美企已經在考慮“收回”在越南設廠的決定。
在東南亞多國中,印尼的人口數量比越南更多,柬埔寨、緬甸和老撾的勞動力成本比越南更低,而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的工人受教育程度也比越南更高,但偏偏是越南吸引了外國資本的目光,原因之一在于越南學習了中國開放投資的模式,但對于這個僅三星一家韓國企業就占了其四分之一出口總額的東南亞國家來說,在制造業崛起的路上依然困難重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