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TC全國紡織服裝檢測技術創新發展專題論壇舉行
凝聚創新力量發揮平臺優勢,提升檢測技術水平,加快步伐邁入紡織服裝質量新時代。
近年來,紡織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不斷涌現,個性化設計產品層出不窮,人們對產品安全性、舒適性、功能性及個性風格的要求不斷攀升。我國標準檢測領域的研究人員積極開拓創新,在檢測方法和產品標準制定方面緊跟市場導向,最大限度滿足新產品的質量控制需要。
10月31日,由中紡標檢驗認證股份有限公司、國家紡織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全國紡織品標委會麻紡織品分會主辦,溫州方圓儀器有限公司承辦,《中國服飾》雜志特別支持的2019CTTC全國紡織服裝檢測技術創新發展專題論壇在溫州隆重舉行。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楊紀朝,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原院長趙強,溫州市質量技術監督檢測院院長林姜歆,中紡標檢驗認證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寶軍,深圳市紡織行業協會會長、全國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麻紡織品分會副主任劉士杰,湖南省紡織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全國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麻紡織品分會副主任成雄偉,溫州方圓儀器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克傳等領導及代表出席本次論壇,中紡標集團技術管理部主任李治恩擔任主持人。
行業盛會,凝聚創新力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楊紀朝首先在致辭中表示CTTC全國紡織服裝檢測技術創新發展專題論壇是一個提供技術交流、相互借鑒經驗的專業平臺,充分肯定中紡標檢驗認證股份有限公司為我國標準化工作做出的突出貢獻。“截止2018年底,全行業標準總數已達到2277項,與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相比增長了361.9%,已形成國家標準與行業標準相協調、強制標準與推薦標準相結合、各類標準配套的標準體系。”楊紀朝說到。他還表示檢測是傳遞產品信任的重要技術基礎,希望各位與會代表集思廣益、凝聚共識,共同探索檢測技術在提升產品質量、促進可持續發展中的積極作用,為中國創造和中國智造作出更大貢獻。
中紡標檢驗認證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國家紡織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王寶軍在致辭中表示中紡標從2012年開始主辦論壇,就是為行業提供交流、探討的平臺。紡織產品質量提升首先依靠檢測指標,檢測技術首當其沖。在執行當中,檢測員對標準的理解不一樣,大家匯聚到這里各抒己見,探討在實際工作當中碰到的問題,通過這個平臺相互了解、借鑒,推動標準向前走。同時王寶軍代表主辦方向溫州方圓儀器有限公司及參會嘉賓表示感謝。
“紡織品在消費品領域中占用重要位置,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我國市場經濟行業標準不斷規范,紡織產品的質量與安全性能越來越受到生產方與消費者的重視。”全國紡織品標委會麻紡分會成雄偉副主任表示本次論壇邀請了服裝檢測領域知名專家和學者,就紡織檢測創新與發展進行分享,對我國紡織品檢測技術推動有著積極的影響。
溫州市質量技術監督檢測院院長林姜歆在介紹中說到:“溫州是改革開放先行區,服裝是溫州五大傳統支柱產業之一,具有企業多、品種全、質量優、品牌影響力大等特點,擁有中國服裝名城、中國休閑裝名城等服裝國字號名片。”2019CTTC全國紡織服裝檢測技術創新發展專題論壇不僅是從事服裝檢驗同行的盛會,還對促進服裝行業提升整體質量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攻堅克難,解決行業“頑疾”
一直以來,織物起毛起球都是困擾企業和檢測機構的老大難問題,標準理解不透、評級要領掌握不好、目光參差不齊等問題依然存在。為幫助檢驗人員掌握實驗技能、助力企業提高產品質量,滿足廣大實驗室統一目光的要求,本次論壇再次圍繞起毛起球檢測技術的重、難點問題展開交流討論,特別邀請了業內知名專家學者詳細解讀現行起毛起球檢測方法標準、發展趨勢及相關評級技術的要點。
北京服裝學院周永凱教授以《服裝面料外觀保持性及其影響因素探討——以服裝面料起毛起球為例》為主題展開演講。在消費者投訴服裝產品質量問題中,起毛起球占比最大,已成為面料生產商、服裝品牌最頭痛的“頑疾”之一。周永凱重點從服裝面料的抗起毛起球性及其影響因素,深度介紹織物起毛起球過程及預防與改善:通過改變纖維間的摩擦與增加內阻力,改變纖維在形成服裝面料過程中的加工方式及其引起的纖維存在形式改變洗滌方式和條件,最大限度的防止纖維起毛起球。周永凱建議企業加強對消費者的相關(穿著與洗滌)宣傳,從專業技術知識角度幫助廣大消費者解決對服裝面料起毛起球的認識問題。
起毛起球是質量抽查中除強制標準外重點檢測項目,也是質量不達標的主要項目之一,除了毛衫、西服、疏松結構類,休閑、內衣等也倍受關注。中紡標集團副總經理王寶軍研究員在《起毛起球檢測評價中有關問題探討》中重點就產品標準問題發表看法。“目前產品標準多數仍以生產型為標準而非貿易型,標準指標與實際服用目的、場合、使用周期等脫節。”王寶軍說到,按產品能達到的水平確定指標,而不是根據穿用要求和場合確定指標,這導致標準選擇方法及指標確定不符合實際需求。檢測數據不完全代表實際性能,不同檢測儀器、檢測機構、人員間存在差異,因此王寶軍建議從業人員應意識到標準是最低門檻,而非最高目標,檢測方法不當會造成性能誤判,因此產品達標不等同于質量過關,產品合格并不代表質量不會出現問題。
上海紡織集團檢測標準有限公司丁若垚博士以羊毛織物為例,發表《羊毛織物起毛起球影響因素及其檢測方法》主題演講,從羊毛形態結構、羊毛鱗片層結構、羊毛結構影響因素等方面深度剖析羊毛織物起毛起球成因,提出了改善方法。“除了增加織物的組織密度、燒毛和剪毛處理等方法外,還可以適當在羊毛纖維中混紡導電纖維增加抗靜電性能,并選擇適當的后整理工藝,例如選用角蛋白酶處理鱗片層,均可以有效改善織物起球狀況。”
行業內關于起毛起球測試的方法很多,如國標GB、歐標ISO、美標ASTM等,但起球性能常隨時間和穿著情況發生變化。在實際穿著、洗滌過程中,護理條件不同,起球的情況也不同。山東如意毛紡服裝集團實驗室主任、高級工程師胡素娟認為沒有哪種測試方法能完全反映所有服裝、所有人穿著起毛起球趨勢變化。在《毛機織物在起毛起球檢測過程中的經驗分享》中,胡素娟介紹了如意自創起球測試方法——自磨。“面料按照國標測試方法測試起球指標合格的產品,在實際消費者服用穿著過程中也會出現腋窩部位、襠位起球情況。”她說。為消除服用隱患,如意自創了自磨起球測試方法,這種測試方法主要模擬服裝腋窩部位、襠位面料本身相摩擦時發生的起球情況。
在下午分享會上,溫州方圓儀器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王儒向大家展示GB/T 4802.1最新標準毛刷的研制成果。“大家對起毛起球的標準有很大爭議,我們沒有放棄,逐步解決測試核心難點、疑點。在市場推廣標準毛刷,公司投入了巨大人力物力。”溫州方圓儀器自成立以來,就持續不斷地嘗試各種方案以求徹底解決毛刷問題。僅在尼龍絲的選材上嘗試不同規格的尼龍絲近百余種,經過數十年嚴格比對、測試,匯總了大量的數據,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最終選用澳大利亞原裝進口的尼龍絲做為原料加工標準毛刷,其具備粗細均勻,剛性強恢復性好,耐磨損,斷面圓潤等特點。
溫州方圓儀器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專業從事各類材料檢測儀器的研發與生產,把科技創新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每年投入大量資金用于產品開發、技術升級。先后獲得國家創新基金、火炬計劃、國家重點產品、省市級科技項目獎24項,擁有專利25項(其中發明專利3項),取得萬能材料試驗機“計量器具制造許可證”等。
之后,論壇進入現場目光比對環節,參會專家與各地代表就檢測難題進行交流、答疑。
2019CTTC全國紡織服裝檢測技術創新發展專題論壇的成功舉辦,標志著紡織品檢測標準趨向更加精細化與全面,未來中紡標檢驗認證股份有限公司將繼續聚焦行業熱點,凝聚創新力量發揮平臺優勢,提升檢測技術水平,加快步伐邁入紡織服裝質量新時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