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帶量采購:按降價幅度分配市場份額 外企參與程度超預期
一份武漢試點胰島素類產品帶量采購議價規則采取降價幅度制的文件,引發業內熱議。
該文件顯示,本次武漢帶量采購根據藥品種類進行分組,再根據同組企業不同的降價幅度,給予不同的市場份額。以降幅而非最低價來確定企業獲得的約定采購量及替代用量,使得原本藥價比較高的外企參與度激增。而原本依靠價格優勢獲取市場的國內藥企,則在競爭中處于劣勢。
鼎臣醫藥咨詢創始人史立臣分析,本次武漢帶量采購的方式或需要再探討。“這明顯是幫助外資企業驅逐武漢市場的國內企業。如果以降幅5%-10%給70%的市場,那外資企業意愿自然增強,因為這是以極小幅度的降額,換取最大份額的市場。用降價絕對值的方式,國內企業降價絕對值是永遠超不過國外企業,這會導致在中國市場減少中國仿制藥的空間。”
細則溫和
1月9日,外資企業諾和諾德、賽諾菲、禮來貿易、江蘇禮來及內資企業通化東寶、合肥天麥、三生制藥、珠海聯邦等10家企業,按胰島素起效時間分為7組進行議價談判。
分組方式主要是將掛網的所有胰島素產品按二代(重組人胰島素)和三代胰島素(類似物)及功能分為七個分組,除中效人胰島素的分組中只有1家供應商外,每組均有3家或3家以上的廠商。
本次胰島素帶量議價細則好于市場預期。根據相關規則,本次帶量采購中若降幅少于5%,將拿出對應產品2018年超過50%的份額,供同組內降幅大的企業分配;若降幅在5%-10%之間,則可直接獲得其原市場份額的70%;若降幅大于10%,則可直接獲得其原市場份額的90%;同組內每個產品剩余部分進入替代總量,替代總量按50%、30%、20%的份額分配,降幅靠前(絕對金額)的前3家可以獲得。
從此前發布的《關于發布胰島素類藥品分組及采購量的通知》來看,7組合計約定采購量為170.569萬支,市場規模約1.3億元。
在分組采購量方面,預混類似物、預混人胰島素、長效、超長效類似物占據主要份額,達到整體的采購量的96%;而金額方面最大的為長效、超長效類似物,其次是預混類似物,兩組的合計金額占比近整體的69%。
中泰證券分析師江琦指出,本次胰島素的帶量議價細則較化藥產品溫和很多,因此預期屆時大多數胰島素產品降價幅度將好于市場預期。“第一,原供應廠家均可以繼續中標,非每組獨家中標;第二,沒有硬性價格降幅要求,價格降幅同本產品全國的最低中標價相比,指導降價幅度要求溫和。”
但溫和的細則并未獲得業內一致好評,反而激起不少質疑聲。“中國的藥品價格談判降幅只有5%-10%并不可以滿足需求。” 史立臣表示:“針對起碼3家以上生產的仿制藥,中國的藥品帶量采購談判,不管任何區域,如果降價幅度達不到20%以上,都是粉飾太平。”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國內胰島素市場整體規模略超200億元,而本次武漢地區的胰島素報量的市場規模約為1.3億元,僅占全國市場不到0.7%的份額。江琦也認為:“對于成熟企業而言,武漢市場對其整體收入影響小,預期其降價動力有限,部分企業出于維護其全國價格體系目的不降價也有可能。”
國內企業生存受限?
根據湖北省現行中標價,相同藥品比較,外企產品價格均高于內資產品價格20%以上;市場份額中,外企占到的份額也超過50%。
有業內人士指出:“根據方案規則,若內、外資企業以相同降幅競爭,外資企業獲取的市場量將遠大于內資企業。該規則未形成相互替代的競爭格局,無法保證低價國企產品替代高價外企產品的市場趨勢。”
事實上,借由帶量采購能否實現進口替代成為當下市場最為關注的焦點。
在史立臣看來,中國被外資藥企將近三四十年的高價仿制藥和專利藥壟斷,已經吃盡了苦頭。“中國藥企愿意大幅降價,并獲得足額全國的市場份額,而不是局部地區。在這個前提下,中國的藥企就會大量的研發低價仿制藥,而不至于被外資企業進行價格壟斷。只有中國自己的藥企強了,價格才能真正下來,因為它們首先要服務的是中國的市場。”
史立臣認為,當前中國醫藥行業監管部門出臺任何政策的第一要務,是扶持中國藥企,第二要務是通過中國藥企的低價仿制藥來制約外資企業的藥品定價權,這是任何國家降低藥品價格的必經之路。
“任何帶量采購的藥品談判都是以最終決定價格,而不是以相對價格或者降幅、絕對值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進行價格談判。如果真的代表國家局做試點,第一談判規則一定是以最低價換全國市場最高市場份額,因此武漢模式很難全國推廣。”史立臣繼續補充道。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帶量采購雙方簽署了保密協議,因此價格不會公示。史立臣對比指出:“中標價格是不會被保密的,盡管本次談判承諾不掛網,但所謂的保密可能只是空頭支票。尤其醫院價格是執行零差價、平進平出,具體數字很容易透出來。”
不過,一位央企政府事務代表對此持不同意見,他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這關乎政府的誠信問題,局部地區的讓利不會被其他市場采集,是保密協議的承諾。如今市場價格滿天飛,最終執行還是以省平臺為準。”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